【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兜底集中供养 助推脱贫攻坚
奉节县养护中心工作人员指导残疾人的手工画艺。通讯员 邓雅煊 摄
11月28日,奉节县永乐镇白龙村气温骤降。赵富群给永乐养护中心打了个电话,得知女儿杨永梅在那里用上了暖手袋后,他就到脐橙园里摘脐橙去了。
今年32岁的杨永梅,患脑瘫,生活不能自理。赵富群也因此不能打理脐橙园,而致果园荒废。去年,赵富群把杨永梅送到永乐养护中心后,又可以管护家里的果园了。
在奉节县,像杨永梅一样住进养护中心享受政府集中供养的失能人员有336人。奉节县相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兜底集中供养失能人员,释放了家庭因此拖累的劳动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奉节县建卡贫困人口13.239万人。在走访中,全县共识别出1100余个因残、因病致贫的失能人员家庭。初步统计,绝大多数此类贫困家庭,都是因为每名失能人员需要1-2名亲属照应,而不能从事生产经营创收导致。
“政府兜底保障、释放劳动能力、助推脱贫攻坚。”奉节县民政、残联负责人称,从2016年开始,该县印发《奉节县孤残困难家庭失能人员集中生活帮扶试行办法》,采取“试点先行,规范管理,财政托底,购买服务,整体带动”的方式,先后共投资500余万元建设永乐、吐祥、草堂三个养护中心,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贫困家庭和农村五保失能人员实行集中供养。
据介绍,奉节县规定,建卡贫困户家庭成员中只要有“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六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标的一项或多项不能自主完成、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人员,本人或代理人就可以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书面申请;乡镇(街道)在20个工作日内调查初审、上报县民政局,同时提交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第二代残疾人证复印件、建卡贫困户证明和《奉节县贫困失能人员入住福利院审批表》等材料,然后通过县民政局会同残联等单位审批后就可以入住。
永乐养护中心负责人介绍,贫困家庭失能人员入住时,由供养机构、入住人、监护人、乡镇(街道)签订“四方协议”,建立有效可控的入住人员进出动态调整机制,乡镇(街道)负责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入住及退出的接送工作,养护中心实行入住对象“一人一档案”的管理模式,详细记录入住人基本信息、病残康复、家庭收入变化等情况,护理服务人员与入住人员的配备比例不高于1∶7,拉通算工作人员比例不超过20%,并科学合理地安排入住人员的饮食、住宿、学习及康复训练。
“他现在过得很好,我们也可以挣钱养家了。”白帝镇坪上村26岁的侯海洋,有智力、肢体多重残疾。去年,侯海洋入住草堂养护中心后,父母便可在家种植荒废多年的脐橙,去年获得脐橙收入两万余元,家庭逐渐实现稳定增收。
截至2017年8月,永乐、吐祥、草堂三个养护中心等三个集中供养中心共有336人入住,其中持证残疾人263人,占78.27%。据初步统计分析,兜底供养1名失能人员,年成本约1.5万元,仅按目前供养人数测算,则需资金504万元;若按释放1名劳动力年人均增收3.6万元计,集中供养这批人员至少释放600名劳动力,则年增收2000余万元。
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科学测算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标准,合理整合卫计、社保、教育、残联等部门政策及社会慈善捐赠资金,最后实行财政兜底保障,进一步完善失能人员供养福利设施,新(改扩)建草堂、兴隆、五马等3所社会福利院,到2018年底,全县失能人员供养床位有望达到1000张,力争做到贫困家庭和农村五保失能人员基本实现政府兜底保障,做到应养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