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区县、部门负责人系列笔谈⑦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7-12-06

  聚焦人民群众新需求 深化司法行政新实践

  林育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要精准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聚焦人民的民主法治需求,着力推进全民普法守法。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全民普法的主力军作用,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宣传宣讲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要部署,引导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深化依法治国的新实践中去。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认真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不断完善“大普法”工作格局,推动在司法活动中普法、在执法管理中普法、在法律服务中普法,使普法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注重“关键少数”,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群体普法教育,建立完善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有序地贯彻落实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法律职业人员统一培训制度,强化以训促学、以考促学,推动学以致用,培育高素质法治人才。更加注重普法阵地建设,做实法治“细胞工程”,深入开展“法律八进”,广泛开展法治区县、法治乡镇、法治村社创建活动,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落地落实。更加注重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建设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精品,推动法治精神向社会文化生活的全面渗透融入。

  聚焦人民的公平正义需求,着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司法行政工作要始终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社区、满足广泛需求、体现公平正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要推动司法行政管理与公共法律服务深度融合,教育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办好每一个代理、辩护案件和公证、司法鉴定事务,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信力,切实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同时,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扩大范围、降低门槛、延伸触角,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符合条件的社会公众,让困难群众共享法治阳光。要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市、区县、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实现“一站通”“一线通”“一网通”,切实补齐“实体网点不足、服务人员缺乏、资源分布不均”的短板,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要积极推动法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中新(重庆)项目等重大经济项目,围绕政府性债务、金融和房地产风险防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融资、破产重组等,积极开展“法律体检”、法律顾问和专业法律服务等工作,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水平。

  聚焦人民的安全环境需求,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司法行政系统要牢固树立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做好刑罚执行、强制戒毒、安置帮教和人民调解工作,努力防范和化解司法行政领域的安全风险。要不断增强广大干警职工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加强保障,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推进落实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措施。要加强监狱戒毒场所管理,推进“模范监狱”创建工作,加强监狱安全风险排查整治,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持续实现“四无”“六无”目标。要推动落实治本安全观,在监狱、戒毒和社区矫正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践行治本安全观,努力把“失足人员”教育好、改造好、转化好,向社会输出合格的守法公民,持续实现全市重新犯法犯罪率低位运行。要创新发展人民调解工作,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协作,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行律师参与调解机制,构建“大调解”体系,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作者为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

  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示范县

  赖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忠县处在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上,未来必须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示范县。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努力把生态环境做优。严守环境底线、生态红线,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推行招商项目环评关口前移制度,确保重大项目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全面落实河长制,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强力推进中小河流整治、水土保持、地灾防治、库区消落区治理、集中供水水源地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加速推进长江防护林建设,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系统。巩固提升“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垃圾收运和海螺一体化焚烧处置体系,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永存。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把优势产业做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不断培育壮大锂电、医药、装备、资源加工四大集群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竞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30平方公里乌杨新区,构建千亿级园区平台。积极推进“两基地两中心”建设,发展壮大柑橘、笋竹、生态水产等特色效益农业。坚持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烽烟三国》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版《烽烟三国》演艺,建设忠州半城老街城市更新项目,提档升级白公祠、石宝寨等景区,进一步做大文化旅游业。

  推进城市拓展和乡村振兴,努力把城乡建设做美。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坚持产城融合、港城互动,推进城市基础开发、功能开发、形态开发,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着力彰显城市风貌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治理特色,进一步拉开“一江两岸三片区”城市骨架,努力打造“诗意山水、活力港城”特色中等城市。按照“一兴四美·七彩大地”目标,加强美丽乡村建设,10年内实现全域覆盖,实施村落“三清四化七改”行动,加快建设新立、石宝等特色小镇,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三峡橘乡”,在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努力实现“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实施“精准脱贫与致富奔小康同步推进”行动计划,努力把民生工作做实。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更”的要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继续落实好“1 3”精准脱贫机制,促进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做到脱贫之时就是小康之日。扎实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滚动策划实施一批民生项目,确保“干成一件、惠民一片”。深入实施教育、医疗卫生“三名”工程,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实现网格化管理、社区自治、百名法律工作者进村社“三个全覆盖”。

  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常态化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对干部小微苗头问题监督,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示范县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为中共忠县县委书记)

  打造三个“一流” 筑梦交通强国

  李天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中共重庆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也提出,要实施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等八项战略行动计划。

  作为一所交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高等院校,重庆交通大学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结合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双一流”建设、现代综合交通建设以及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项工作见思路、见目标、见方案、见举措、见实效,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重庆交通大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校将从三个方面着手,打造三个“一流”。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一流的交通人才。重庆交通大学因建川藏公路而生,因祖国的交通发展而兴,诞生了“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校训精神,也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等10万余名专业人才(其中有13名校友先后被评选为全国“十大桥梁人物”)。新时代下,学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学校将深入推进新工科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强化学校与交通行业、工程建设一线的协同育人,大力探索茅以升实验班、“一带一路”海外项目班、国际工程班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培养符合现代交通建设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二要凸显“交通 ”特色,建设一流学科。经过多年积累,重庆交通大学已建成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3个市级一流学科,并拥有3个相关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今后,学校将在巩固和提升传统交通学科特色和优势基础上,瞄准国家、地方、行业战略需求,特别是重庆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现代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寻适应未来交通新业态的学科专业方向,着力推动交通智能化、交通 大数据、交通 新材料、交通 乡村旅游、交通 生态环保、交通 装备制造、交通人文艺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并力争部分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为国家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三要面向大交通行业,培育一流成果。近年来,学校承担了数百个国家或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参与了包括港珠澳大桥、朝天门大桥等8座拥有“世界第一”指标的桥梁的建设,并在桥梁、公路、水利建设等多个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特别是由力学教授易志坚带领的科研团队提出“沙漠土壤化技术”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沙漠治理初步找到了一条可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新路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的充分认可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迈入新时代,面向未来,今后学校将紧跟国家、行业及重庆市的战略需求,特别是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等“四个交通”的发展需求,积极策划和参与国家、行业的重大应用项目,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突出与交通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并通过资源集成和有效配置,着力培育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性标志成果,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区县、部门负责人系列笔谈⑦

2017-12-06 09:19:52 来源: 0 条评论

  聚焦人民群众新需求 深化司法行政新实践

  林育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要精准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聚焦人民的民主法治需求,着力推进全民普法守法。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全民普法的主力军作用,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宣传宣讲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要部署,引导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深化依法治国的新实践中去。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认真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不断完善“大普法”工作格局,推动在司法活动中普法、在执法管理中普法、在法律服务中普法,使普法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注重“关键少数”,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群体普法教育,建立完善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有序地贯彻落实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法律职业人员统一培训制度,强化以训促学、以考促学,推动学以致用,培育高素质法治人才。更加注重普法阵地建设,做实法治“细胞工程”,深入开展“法律八进”,广泛开展法治区县、法治乡镇、法治村社创建活动,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落地落实。更加注重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建设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精品,推动法治精神向社会文化生活的全面渗透融入。

  聚焦人民的公平正义需求,着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司法行政工作要始终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社区、满足广泛需求、体现公平正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要推动司法行政管理与公共法律服务深度融合,教育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办好每一个代理、辩护案件和公证、司法鉴定事务,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信力,切实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同时,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扩大范围、降低门槛、延伸触角,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符合条件的社会公众,让困难群众共享法治阳光。要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市、区县、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实现“一站通”“一线通”“一网通”,切实补齐“实体网点不足、服务人员缺乏、资源分布不均”的短板,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要积极推动法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中新(重庆)项目等重大经济项目,围绕政府性债务、金融和房地产风险防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融资、破产重组等,积极开展“法律体检”、法律顾问和专业法律服务等工作,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水平。

  聚焦人民的安全环境需求,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司法行政系统要牢固树立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做好刑罚执行、强制戒毒、安置帮教和人民调解工作,努力防范和化解司法行政领域的安全风险。要不断增强广大干警职工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加强保障,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推进落实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措施。要加强监狱戒毒场所管理,推进“模范监狱”创建工作,加强监狱安全风险排查整治,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持续实现“四无”“六无”目标。要推动落实治本安全观,在监狱、戒毒和社区矫正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践行治本安全观,努力把“失足人员”教育好、改造好、转化好,向社会输出合格的守法公民,持续实现全市重新犯法犯罪率低位运行。要创新发展人民调解工作,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协作,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行律师参与调解机制,构建“大调解”体系,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作者为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

  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示范县

  赖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忠县处在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上,未来必须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示范县。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努力把生态环境做优。严守环境底线、生态红线,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推行招商项目环评关口前移制度,确保重大项目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全面落实河长制,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强力推进中小河流整治、水土保持、地灾防治、库区消落区治理、集中供水水源地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加速推进长江防护林建设,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系统。巩固提升“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垃圾收运和海螺一体化焚烧处置体系,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永存。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把优势产业做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不断培育壮大锂电、医药、装备、资源加工四大集群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竞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30平方公里乌杨新区,构建千亿级园区平台。积极推进“两基地两中心”建设,发展壮大柑橘、笋竹、生态水产等特色效益农业。坚持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烽烟三国》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版《烽烟三国》演艺,建设忠州半城老街城市更新项目,提档升级白公祠、石宝寨等景区,进一步做大文化旅游业。

  推进城市拓展和乡村振兴,努力把城乡建设做美。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坚持产城融合、港城互动,推进城市基础开发、功能开发、形态开发,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着力彰显城市风貌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治理特色,进一步拉开“一江两岸三片区”城市骨架,努力打造“诗意山水、活力港城”特色中等城市。按照“一兴四美·七彩大地”目标,加强美丽乡村建设,10年内实现全域覆盖,实施村落“三清四化七改”行动,加快建设新立、石宝等特色小镇,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三峡橘乡”,在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努力实现“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实施“精准脱贫与致富奔小康同步推进”行动计划,努力把民生工作做实。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更”的要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继续落实好“1 3”精准脱贫机制,促进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做到脱贫之时就是小康之日。扎实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滚动策划实施一批民生项目,确保“干成一件、惠民一片”。深入实施教育、医疗卫生“三名”工程,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实现网格化管理、社区自治、百名法律工作者进村社“三个全覆盖”。

  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常态化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对干部小微苗头问题监督,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示范县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为中共忠县县委书记)

  打造三个“一流” 筑梦交通强国

  李天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中共重庆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也提出,要实施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等八项战略行动计划。

  作为一所交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高等院校,重庆交通大学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结合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双一流”建设、现代综合交通建设以及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项工作见思路、见目标、见方案、见举措、见实效,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重庆交通大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校将从三个方面着手,打造三个“一流”。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一流的交通人才。重庆交通大学因建川藏公路而生,因祖国的交通发展而兴,诞生了“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校训精神,也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等10万余名专业人才(其中有13名校友先后被评选为全国“十大桥梁人物”)。新时代下,学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学校将深入推进新工科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强化学校与交通行业、工程建设一线的协同育人,大力探索茅以升实验班、“一带一路”海外项目班、国际工程班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培养符合现代交通建设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二要凸显“交通 ”特色,建设一流学科。经过多年积累,重庆交通大学已建成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3个市级一流学科,并拥有3个相关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今后,学校将在巩固和提升传统交通学科特色和优势基础上,瞄准国家、地方、行业战略需求,特别是重庆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现代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寻适应未来交通新业态的学科专业方向,着力推动交通智能化、交通 大数据、交通 新材料、交通 乡村旅游、交通 生态环保、交通 装备制造、交通人文艺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并力争部分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为国家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三要面向大交通行业,培育一流成果。近年来,学校承担了数百个国家或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参与了包括港珠澳大桥、朝天门大桥等8座拥有“世界第一”指标的桥梁的建设,并在桥梁、公路、水利建设等多个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特别是由力学教授易志坚带领的科研团队提出“沙漠土壤化技术”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沙漠治理初步找到了一条可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新路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的充分认可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迈入新时代,面向未来,今后学校将紧跟国家、行业及重庆市的战略需求,特别是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等“四个交通”的发展需求,积极策划和参与国家、行业的重大应用项目,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突出与交通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并通过资源集成和有效配置,着力培育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性标志成果,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 江谷一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