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两年内将新增公厕720座
11月9日,万盛经开区金桥镇青山村代家沟社青山湖畔,一座青瓦灰墙红色装饰的公共厕所引人注目。近年来,万盛以厕所革命为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新建和改造了一批乡村公厕,改善了村民如厕环境,村民文明、卫生意识逐步增强。特约记者曹永龙
重庆日报讯 干净卫生的环境、齐备的设施、新颖的主题设计……近年来,厕所革命作为一项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在我市得以深入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12月12日,市城管委就组织实施民生实事相关情况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我市公厕建设改造的现状及未来规划。
据介绍,两年多以来,我市厕所革命由旅游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公厕数量和品质均得到较大提升。未来,主城公厕建设将继续秉承“小厕所、大民生”为主题的公厕建设改造,2年内主城区计划新增公厕720座,使重庆主城区公厕总量达到3160座,成为展现重庆对外形象的一个文明窗口。
数量基本达标
改造提升空间仍然较大
据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由市城管委牵头,主城各区新建了一批公厕,并积极推动社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
不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扩张,主城区公厕在数量和品质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数量上看,依据住建部发布的《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规定,主城建成区至少应有公厕1822座,当前数量与此相比基本达标,但若依照此标准上限指标测算,主城区应建公厕3163座,当前数量与此相比还差716座。
在品质方面,依据住建部发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城市独立式公厕分一、二、三类。目前,主城区1986座独立式公厕中,一类226座、二类774座,仅占总数的54.3%,城市公共厕所品质建设改造也有较大提升空间。
深化厕所革命
计划新增公厕720座
今年8月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城管委牵头推进,主城各区已建成投用包括渝中区上清寺嘉陵江桥头移动公厕、江北区金源路口移动公厕、沙坪坝区曾家停车场公厕、九龙坡区桃花溪公厕、南岸区金菊路农贸市场公厕等在内的固定公厕23座,移动公厕安装到位17座,同时完成社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100座。
按照计划,2018年至2019年,我市计划用2年时间持续开展以“小厕所、大民生”为主题的“厕所革命”建设改造。2年内,主城区将新增公厕720座(其中新建公共厕所230座、社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490座),主城区建成区公共厕所总量达到3160座,基本达到建设部规定的上限指标。同时,我市将加大主城区老旧公厕改造力度,确保一、二类独立式公厕达到总量的70%以上。
注重人性化细节
女男厕位比例力争不小于2∶1
“打造大量品质较高、管护到位、体现人文关怀的重庆公共厕所是我们的目标。”据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新建公厕除了在强化内部空间、厕位间距、残疾人(老年人)厕位、通风设施、除臭设备等基本要素外,将更加注重细节和人性化服务。
在人流集中的场所,女厕位与男厕位(含小便站位)的比例不应小于2∶1;公共厕所的男女厕所间应至少各设一个无障碍厕位;厕所门应设坐、蹲位标志或无障碍厕位标志;厕位间的门锁应用显示“有人”“无人”标志的锁具。
一类公厕应有空调,二类公厕应有空调或电扇。对于老、幼及行动不便者使用的厕所,为了与男、女厕所间区别,将该厕所间冠以“第三卫生间”的称谓,以方便如母子、父女、夫妻、异性服侍行动不便者等如厕时获得照顾而使用。
还需突出专业公厕示范效应,城市管理部门管理的公厕必须及时做好保洁服务工作,鼓励延长公共厕所对外开放服务时间,在繁华窗口地区倡导实行24小时开放服务。融入地域文化文明元素,在公厕墙体及内部设施上规范设置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和体现重庆人文地理特色、城市管理行业价值理念的文字及图片,并配套建设一批环卫爱心驿站,提升公共厕所文化品味和文明程度。
此外,还要完善公共厕所导向系统,按照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设置规范统一、清晰明了的公共厕所标志符号及相应引导标识标牌。市城管委将进一步完善“重庆城市管理”官方微信的“找公厕”服务功能,方便市民群众更加快捷地找到周边公厕。
公厕5问
主城区公厕建设遇到哪些问题和难点?大家最关心公厕的哪些标准和条件?……
针对厕所建改、维保中的问题,重庆日报记者邀请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一一作答。
1问
记者:在厕所革命的过程中,市民对公厕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市城管委:市民对于公厕的诉求主要体现在3方面。第一是“要好找”,特别是在人流量大的区域,能在不熟悉道路的前提下,快速、准确地找到公厕是大家对城市公厕的基本诉求。第二是环境不差,对于环境的最基本需求是改变曾经脏、乱、差、臭的如厕体验,我市主城区公厕已基本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市民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配备卫生纸、医药包,安装电热水壶等,进一步还有增设空调、手机充电器、wifi网络等需求。这也是公厕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从实际情况来看投入并不需要太大,但给市民的体验非常好。第三则是要与周边环境协调,公厕建改中遇到的阻力往往都是因公厕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导致出现“邻避效应”引起市民抵触情绪。
2问
记者:公厕建改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市城管委:公厕建设的理想状况是“三同”一体化建设,即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和投用,这需要在区域规划建设之初就一体完成。但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部分老旧城区并未规划建设足够数量和规格的公厕,需要进行增建和扩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原规划中很多区域的土地均被其他用途的建筑使用或占用,让增、扩建工作往往困难重重。
为解决难题,我们秉承“共建共享”的理念,尽量利用闲置土地,使用价值不高的区域进行增建。同时尽量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建设方案。在部分无法增、扩建公厕的地方,则采用开放社会单位公厕、增设移动公厕等方法,缓解如厕难问题。
3问
记者:您提到“邻避效应”是影响公厕建改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
市城管委:产生“邻避效应”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公厕藏污纳垢的惯常印象。谁也不希望一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厕所出现在自家门口,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要避免产生“邻避效应”,需要我们“从内到外”改变公厕惯常形象。从内,之前已经提到的清洁、无臭要求必不可少;从外,厕所的外观设计、绿化配套等均十分重要。
例如璧山区的标准化厕所达到完全无味的要求,同时设施完备、外观设计出色,甚至可以成为当地的“小景观”;九龙坡区邀请川美的高手设计厕所,提升建筑的艺术档次,建设这样的公厕自然不会遭到市民反对。
4问
记者:为解决公厕建改、维保资金“供血”问题,国内外有不少城市或区域都提出了“以商养厕”、“以商建厕”的模式,重庆是否会采用这种模式?
市城管委:对于公厕的建改、维保,我们积极探索合理的模式,不会拒绝国内外城市的经验。从我市情况来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厕所革命,市级、区级财政均给予公厕建改充分的支持,资金支持较为充足。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以商养厕”的核心不在“商”,而在于更好地为市民和游客服务,在此基础上,重庆将在区域规划设计时为厕所增加更多的便民功能,而不是单纯“以商盈利”。
5问
记者:公厕修得越来越好,有人质疑是否有浪费之嫌?
市城管委:建改公厕是实打实的惠民之举,是改善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举措,不仅不是浪费,反而是花小钱办了大事。国家对于厕所品质的提升并非是华而不实的奢靡标准,而是实打实地提升卫生状况,加强厕所功能性、人性化建设,百利而无一害。
相关新闻
490座社会单位厕所将免费开放
12月12日,记者从市城管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补齐主城区公厕数量短板,解决市民如厕难问题,我市将大力推动社会厕所对外开放,重点以机关、事业单位、厂矿、医院、影剧院、公园、商场、宾馆、餐馆、加油站、汽车站等为主,预计2年内开放490座。
社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在西方国家或地区并不鲜见。如在法国,市民可以随便使用咖啡馆、酒吧、旅馆等公共场所的厕所,无需进行必要的消费活动;在美国,餐馆、邮局、旅店、商场、加油站等厕所都对外免费开放,且免费提供卫生纸、洗手液等。
“厕所是文明的窗口。内部厕所对外开放,从侧面折射出一个单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更是城市文明进步程度的一种标志。”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称,市委、市政府把厕所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加以落实,不仅方便市民群众生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更着眼于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基础、利长远的服务保障。
为此,针对主城区公厕数量不足,我市大力推动社会厕所对外开放,市政部门将以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组织动员沿街及商圈的商场、宾馆、餐馆、医院、影剧院、机关、事业单位等社会单位免费对外开放厕所,并设置引导标识标牌,让群众“方便”更方便。
在解放碑、大坪、两路口等人流量较大的临街路段,重庆日报记者看到,一些机关单位、商铺、酒店等社会单位的外墙,已悬挂出“本单位卫生间对外开放”的标示牌,并标明具体开放时间(营业或上班时间)。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呼吁更多社会单位向公众免费开放厕所,计划到2019年社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量将达490座。
新增公厕更注重“公厕 绿地”一体建设
在主城区,给排水设施齐全,厕所建设的工程难度不大,但人们一方面希望如厕方便,另一方面又害怕“与厕为邻”。这一难题被称为“避邻效应”,常造成公厕建设“选址难”。如何打破“避邻效应”的僵局?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称,在新增公厕中,我市将注重公厕垃圾站 环卫爱心驿站 绿地的一体化建设配套。
尤其,针对我市在绿地数量、质量及功能发挥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主城区将实施“增绿添园”民生工程,完善公园绿地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计划用2年时间建设(含改扩建)游园、社区公园、城市公园等城市公共绿地项目200个,实现新增城市公共绿地1000万平方米。
市城管委负责人表示,在这些“增绿添园”工程中,我市将把公厕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一体化配套,既提升公共绿地的功能发挥,又满足群众的如厕需要,一举数得。
在黄花园大桥北桥头下,新建的江北区北滨路1号公厕就是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绿地配套的一座公厕,重庆日报记者看见,该厕所不仅外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厕所内还配有无线网络、热水器、香薰、手机充电站、饮水机、一次性雨衣、医药包、针线包、江北区地图等便民设施设备,如厕市民对其交口称赞。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彭光瑞、韩毅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