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8-01-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要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广泛、更深入地惠及广大人民,必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历史使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确保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要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根本的政治制度安排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做到“四个必须”: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提供了可靠的制度载体、有效的实施平台、高效的运行轨道。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就要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结晶,是中国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的伟大创造。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有事就多商量,遇事就多商量,做事就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以期“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强大合力。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面对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之多,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国举措最有力、最集中的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国成就最丰硕、最显著的五年。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正展现在世人面前。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推动和促进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健康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的那样:“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就使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有了广泛的民族基础和群众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同样,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设的征程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一个民族也不能掉队。

  完善高效的国家机构运行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离不开各级国家机构的科学设置、权力的科学配置、人员的合理组合,离不开各级国家机构的高效、有序运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完善的国家机构及其运行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好人民依法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对机构和体制进行改革、调整和完善,并藉此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的持续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就要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真正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作者单位:赵洪生,西南政法大学;刘琳红,永川区人大常委会)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2018-01-11 09:26:35 来源: 0 条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要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广泛、更深入地惠及广大人民,必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历史使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确保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要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根本的政治制度安排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做到“四个必须”: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提供了可靠的制度载体、有效的实施平台、高效的运行轨道。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就要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结晶,是中国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的伟大创造。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有事就多商量,遇事就多商量,做事就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以期“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强大合力。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面对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之多,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国举措最有力、最集中的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国成就最丰硕、最显著的五年。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正展现在世人面前。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推动和促进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健康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的那样:“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就使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有了广泛的民族基础和群众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同样,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设的征程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一个民族也不能掉队。

  完善高效的国家机构运行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离不开各级国家机构的科学设置、权力的科学配置、人员的合理组合,离不开各级国家机构的高效、有序运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完善的国家机构及其运行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好人民依法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对机构和体制进行改革、调整和完善,并藉此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的持续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就要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真正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作者单位:赵洪生,西南政法大学;刘琳红,永川区人大常委会)

[责任编辑: 李仙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