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这群年轻人开起扶贫大讲堂 “连我们村干部观念都变了”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8-01-26

    市人大代表张凤政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高科 摄

    市人大代表张凤政是万州区龙驹镇党委书记,他来主城开人代会之前,和从市级部门选派的7名驻村“第一书记”商量了7个深度贫困村下一次扶贫大讲堂的内容。

    说起这些“第一书记”,张凤政说:“这群年轻人有想法,他们让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讲自己的脱贫故事,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从等靠要,变为主动积极脱贫。”

    新面孔

    开完会提着行李就下村

    2017年8月30日,我市从18个市级扶贫集团的成员单位选派了近百名精兵强将,到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进一步强化驻村帮扶力量,助力深度贫困乡镇贫困村高质量脱贫、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张凤政所在的万州区龙驹镇,就有从市里选派的7名“第一书记”。

    “梧桐村、花坪村、民义村、黄显村、老雄村、岭上村、向东村,每个村一名从市级部门选派的‘第一书记’。”除此之外,万州区委组织部从万州区级部门选派9名“第一书记”,张凤政说,“我们龙驹镇党委也从镇机关干部中选派了5名’第一书记’。”

    “都是年轻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张凤政看来,年轻人是新面孔,有新思想。

    2017年9月8日,在市科委召开的见面会上,张凤政见到了这批年轻人,他们是:从市环卫局选派到向东村的姚茂瑜、从市生态环境监督中心选派到黄显村的胡棋耀、从市国税局绩效办选派到老雄村的程鹏、从市中药研究院选派到花坪村的李小军、从市工商局选派到梧桐村的白新亮、从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选派到岭上村的徐廷喜、从市科协选派到民义村的杭勇。

    “他们都是主动自我介绍的。”会一结束,7名年轻人和张凤政一起坐上大巴,往龙驹镇开,“不浪费一点时间,开会的时候都带起行李,会一开会,马上走。”

    第一次见面,年轻的新面孔们就给了他深刻的印象:积极主动,雷厉风行。

    新想法

    开办起扶贫村民大讲堂

    当天下午4:30,7名“第一书记”到达龙驹镇,和村里的干部短暂交接后,7人直接来到各自入驻的贫困村。

    张凤政和白新亮来到了梧桐村。白新亮在收拾住宿、办公室的同时,抓紧时间和张凤政商量。

    “2015年,万州区就启动了脱贫攻坚,几年时间应该说项目、资金这些都基本解决,但贫困户的一些旧观念,改起来真的太慢。”张凤政说的旧观念,实际上就是贫困户的“等靠要”观念。

    “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很具体。一时半会脱贫了,没有连续的收入,以后怎么办?”张凤政把自己的想法和7位“第一书记”说了。

    怎样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自然也就成了7名“第一书记”要解决的问题。

    姚梦渝是市环卫局办公室副主任,做了多年办公室工作的他,“想到老百姓讲自己的故事,开个‘扶贫村民大讲堂’。”这个讲堂的内容,“可以是脱贫榜样讲自己的故事,可以是贫困户讲自己的困难,可以是技术人员讲一些种植技术,也可以是‘第一书记’讲政策。”张凤政总结为,“讲体会、看典型、学榜样、比技术。”

    就这样,这批新面孔不仅自己走上讲堂讲课,还发掘身边的技术能手、寻找脱贫榜样。

    一系列课下来,“连我们村干部的观念都变了。以前,我们的村干部认为脱贫,就是让老百姓能够吃饱穿暖喝足就算完成了任务,交得到差了。现在他们想的是要解决老百姓有钱用,而且是持续的有钱用。贫困户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等靠要的少了,他们想的也是更多地通过自身的努力,持续地挣钱。”

    新气象

    脱贫户给贫困户作榜样

    花坪村61岁的李寿江就是变化最大的人之一。李寿江的妻子由于股骨头坏死,不能劳作,家里因病返贫,“以前他认为就是该帮他,而且帮他还要注意方法。”

    流转土地不支持,临时性务工也不去,“我们真的是反反复复做工作,成效不大。”张凤政说。

    直到李寿江听了几次课,“宏福村的李寿文现身说法。”

    李寿江看到曾经和他一样因病返贫的李寿文,通过村里政策性帮助,种植果树、维护农村公路,从曾经的贫困户,成为月收入近4000元的脱贫榜样。

    有了这个榜样,李寿江现在不但自己想通了,带头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村里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之前还在合作社里务工,每天有60元的收入。这段时间,他还到江苏打工。

    李寿江的转变,让花坪村也有了显著的变化,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建立专业合作社,“集中土地1500亩,现在完成中药材的栽种100亩,我们计划在今年的5月,1500亩全部栽植完成。”

    张凤政说,观念变了,是村里来了“第一书记”后最大的变化。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这群年轻人开起扶贫大讲堂 “连我们村干部观念都变了”

2018-01-26 09:56:47 来源: 0 条评论

    市人大代表张凤政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高科 摄

    市人大代表张凤政是万州区龙驹镇党委书记,他来主城开人代会之前,和从市级部门选派的7名驻村“第一书记”商量了7个深度贫困村下一次扶贫大讲堂的内容。

    说起这些“第一书记”,张凤政说:“这群年轻人有想法,他们让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讲自己的脱贫故事,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从等靠要,变为主动积极脱贫。”

    新面孔

    开完会提着行李就下村

    2017年8月30日,我市从18个市级扶贫集团的成员单位选派了近百名精兵强将,到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进一步强化驻村帮扶力量,助力深度贫困乡镇贫困村高质量脱贫、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张凤政所在的万州区龙驹镇,就有从市里选派的7名“第一书记”。

    “梧桐村、花坪村、民义村、黄显村、老雄村、岭上村、向东村,每个村一名从市级部门选派的‘第一书记’。”除此之外,万州区委组织部从万州区级部门选派9名“第一书记”,张凤政说,“我们龙驹镇党委也从镇机关干部中选派了5名’第一书记’。”

    “都是年轻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张凤政看来,年轻人是新面孔,有新思想。

    2017年9月8日,在市科委召开的见面会上,张凤政见到了这批年轻人,他们是:从市环卫局选派到向东村的姚茂瑜、从市生态环境监督中心选派到黄显村的胡棋耀、从市国税局绩效办选派到老雄村的程鹏、从市中药研究院选派到花坪村的李小军、从市工商局选派到梧桐村的白新亮、从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选派到岭上村的徐廷喜、从市科协选派到民义村的杭勇。

    “他们都是主动自我介绍的。”会一结束,7名年轻人和张凤政一起坐上大巴,往龙驹镇开,“不浪费一点时间,开会的时候都带起行李,会一开会,马上走。”

    第一次见面,年轻的新面孔们就给了他深刻的印象:积极主动,雷厉风行。

    新想法

    开办起扶贫村民大讲堂

    当天下午4:30,7名“第一书记”到达龙驹镇,和村里的干部短暂交接后,7人直接来到各自入驻的贫困村。

    张凤政和白新亮来到了梧桐村。白新亮在收拾住宿、办公室的同时,抓紧时间和张凤政商量。

    “2015年,万州区就启动了脱贫攻坚,几年时间应该说项目、资金这些都基本解决,但贫困户的一些旧观念,改起来真的太慢。”张凤政说的旧观念,实际上就是贫困户的“等靠要”观念。

    “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很具体。一时半会脱贫了,没有连续的收入,以后怎么办?”张凤政把自己的想法和7位“第一书记”说了。

    怎样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自然也就成了7名“第一书记”要解决的问题。

    姚梦渝是市环卫局办公室副主任,做了多年办公室工作的他,“想到老百姓讲自己的故事,开个‘扶贫村民大讲堂’。”这个讲堂的内容,“可以是脱贫榜样讲自己的故事,可以是贫困户讲自己的困难,可以是技术人员讲一些种植技术,也可以是‘第一书记’讲政策。”张凤政总结为,“讲体会、看典型、学榜样、比技术。”

    就这样,这批新面孔不仅自己走上讲堂讲课,还发掘身边的技术能手、寻找脱贫榜样。

    一系列课下来,“连我们村干部的观念都变了。以前,我们的村干部认为脱贫,就是让老百姓能够吃饱穿暖喝足就算完成了任务,交得到差了。现在他们想的是要解决老百姓有钱用,而且是持续的有钱用。贫困户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等靠要的少了,他们想的也是更多地通过自身的努力,持续地挣钱。”

    新气象

    脱贫户给贫困户作榜样

    花坪村61岁的李寿江就是变化最大的人之一。李寿江的妻子由于股骨头坏死,不能劳作,家里因病返贫,“以前他认为就是该帮他,而且帮他还要注意方法。”

    流转土地不支持,临时性务工也不去,“我们真的是反反复复做工作,成效不大。”张凤政说。

    直到李寿江听了几次课,“宏福村的李寿文现身说法。”

    李寿江看到曾经和他一样因病返贫的李寿文,通过村里政策性帮助,种植果树、维护农村公路,从曾经的贫困户,成为月收入近4000元的脱贫榜样。

    有了这个榜样,李寿江现在不但自己想通了,带头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村里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之前还在合作社里务工,每天有60元的收入。这段时间,他还到江苏打工。

    李寿江的转变,让花坪村也有了显著的变化,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建立专业合作社,“集中土地1500亩,现在完成中药材的栽种100亩,我们计划在今年的5月,1500亩全部栽植完成。”

    张凤政说,观念变了,是村里来了“第一书记”后最大的变化。

[责任编辑: 汤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