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巴南区委书记辛国荣:巴南聚力乡村振兴 留住乡愁增进民生福祉
市人大代表、巴南区委书记辛国荣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
记者 谭柯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昨日,市人大代表、巴南区委书记辛国荣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巴南区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坚持融合发展
促进农村产业兴旺
“巴南沿江、傍泉、依山、靠林、临湖、环岛,区域面积主城最大、区位优势独特,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是主城名副其实的生态屏障和宜居宜业之地,更是未来城市拓展,人气、商气、财气集聚之地。”辛国荣介绍,巴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基础,有条件,更有信心。巴南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巴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辛国荣介绍,巴南区要坚持融合发展,以“一产打基础、二产做加工、三产增收入”的思路,丰富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实现百姓得实惠,企业得收益,政府得民心的“三赢”。具体实施方面,巴南区将采取农户自主经营、农民合作经营、企业带动经营以及田园综合体等方式,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结合脱贫攻坚,扶持全区128个“空壳村”“薄弱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明年务必见到实效。
另外,还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一产打基础、二产做加工、三产增收入”的思路,推动茶叶、果蔬、渔业、粮油四大支柱产业朝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民宿度假、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延伸农产品价值链,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优化村庄环境
促进农村生态宜居
“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辛国荣说,“我们将按照‘抓点示范、统筹提升’的思路,对涉农资金进行有效整合、打捆使用,加快云篆山、天坪山等农旅融合发展重点区域、重点示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乡村旅游要素,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又要注重乡土味道,留住乡愁记忆、农耕文明。”
辛国荣表示,巴南区要将国家卫生城区创建活动向农村延伸,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抓好乡村环境整治,对乡村旅游景点沿线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实现“村村是美景、处处留乡愁”。
提升农民素质
促进农村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还需要结合农民实际情况,要在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乡风建设方面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辛国荣告诉记者,巴南要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家风润万家”“百姓名嘴”“农民诗社”等特色宣教品牌,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打牢基层基础
促进农村治理有效
在谈到如何做好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时,辛国荣表示,巴南区要进一步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发挥农村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挥妇联、共青团、社会志愿者和新乡贤的作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就地解决农民群众反映的诉求,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
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农民生活富裕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辛国荣说,“要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十二个字,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大部署,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辛国荣称,巴南区还要积极优化农村创业环境,引导农民融入乡村旅游产业链,利用闲置农房开办高标准、高品位的农家乐、渔家乐,让农民找到一条致富路径。在引导城市资本下乡发展的过程中,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房屋土地等财产收益、务工经商等劳务收益、医疗养老等社保收益,实现“群众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