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引导金融“活水” 浇灌实体经济
华龙网1月29日18时30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记者 周晓雪)离开金融的支持,实体经济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服务实体经济,也是金融业的天职和“初心”。如何引导金融活水,滋养发展动力,浇灌实体经济?2018重庆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多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他们有的来自学界、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金融机构,围绕金融服务实体、三农、小微,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金融服务实体:“门当户对”和技术创新很重要
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重庆市政协委员、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看来,“金融是经济的命脉。”
如何进行有效引导?易小光表示,“可以将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为衡量其健康发展的标准,尤其是对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方面。”易小光说,从目前来看,重庆金融产业的发展较为良好,特别是形成了众多合理的中小金融体系,这对重庆实体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金融与实体经济,“门当户对”也很重要。除了政策倾斜,易小光指出,还需要建立合理的金融结构、体系,使其与中小企业的结构、体系相匹配。为此,他建议除了几大银行外,还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鼓励中小金融的发展,通过相互的互动利益关系形成共赢。除了银行、信贷外,也要鼓励企业进行直接融资,进入资本市场。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是盲目地投放资金,防范风险也显得尤为重要。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院教授谢新表示,只有防范化解风险,金融机构才能长期、可持续地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怎么防范?谢新认为,一方面要加强金融机构识别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风险管控的能力。“现在大数据应用在风险识别、风险管控方面有了非常成功的应用,使银行承受的风险得到相应的回报。今后,金融机构可以加强和政府、第三方机构的合作,进行数据共享,从而对小微企业、‘三农’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让企业可以持续地推广、运行下去。”
》》金融服务三农:农业需要情怀和坚守金融机构可积极作为
资金“活水”丰沛,发展动力才会更强劲。农业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主要在哪些方面?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采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市工商联(总商会)青委会执行会长张镜坦言,农业产业受环境、天气、市场等制约,培育期较为漫长,一般在3—5年,是一个需要情怀和坚守的行业。金融方面给予的支持对于企业的运作发展来说,也尤为重要。
“我们目前和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有合作,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试点项目,在‘爬坡上坎’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得到了各方支持。希望下一步在金融扶持方面,还会出现更具体的帮扶措施。比如流转土地方面,能够得到金融的青睐。”张镜说道。此外,因为农业前期运作的利润很薄弱,张镜也希望银行可以进行一定的贴息,以支持产业发展。
“我们的柠檬产业已经很出名了,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年产量23万吨,产值达30亿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重庆市人大代表、潼南区农委种子管理站站长张建国告诉记者,为深化柠檬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的全产业链开发,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柠檬产业集群,设立柠檬产业发展基金很有必要。
在张建国看来,产业基金能起到为产业“输血”的作用。首先能够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迅速集聚资源,夯实柠檬产业发展经济基础,培育壮大柠檬产业经营主体。同时,可为柠檬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此外,还可为柠檬企业提供贴息,降低融资成本,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并进一步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而在金融机构看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也大有可为,农村金融服务迎来历史性重要机遇。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就是一个例子,据了解,该行已于2017年初在酉阳县打造“金融扶贫与农地改革融合示范区”,目前已初见成效。
“我们在农地改革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创新了‘政府增信+银行+农户’等多种信贷支农模式,设计了精准扶贫贷、金穗快农贷、电商贷、专业大户贷、农家乐贷、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等一系列多样化信贷特色产品。”市人大代表、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行长韩国强指出,金融服务三农,要立足乡村振兴战略,遵循“三变”路径,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我们有意愿、也更有责任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智慧。”韩国强表示,将用好用活“三权”、借力助力“三变”,在高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发挥金融精准扶贫“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作用。
》》金融服务小微:“轻资产”也可贷款抵押促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近年来,双创热潮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小微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如何借助金融的力量更好地发展?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宏霖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谭小红坦言,希望银行能够放宽贷款的门槛,不光要看土地证等重资产,也应该关注企业的生产是否正常、企业未来的前景如何,适当地把企业轻资产也纳入贷款抵押范围。
“对于我们小微企业来说,融资难、融资贵是发展中面临的大难题。因为农民种的农产品都是季节性的作物,我们需要一次性把农民种的农产品收购回来,资金上就有挤压,但我们又没有土地证,一般厂房都是通过土地流转来的,在贷款抵押上就遇到了困难。”谭小红说,希望银行能放宽门槛,企业才有更充足的资金去收购农副产品,提高自动化生产能力,从而拓宽农产品市场,带动农民致富。
该公司遇到的难题,也曾困扰过不少中小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多是高科技、轻资产型的企业,而且更多是以中小企业的形式存在。在重庆市政协委员、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洪铭看来,中小微企业是经济体中最活跃、最具有创新能力,也是最能适应市场环境的部分,所以应加强金融的支持,重点发展这一部分。
“重庆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信息产业为主,因此我们需要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金融中心,包括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张洪铭认为,一方面,传统的金融机构要转型、更新;另一方面,需要发展现代的产品和服务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这种方式来支撑重庆实体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服务小微,金融机构也在积极作为。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银行龙头寺支行行长张小亚告诉记者,重庆银行也推出了不少普惠金融产品。“仅在我们支行,目前就正在为200多户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2017年为中小企业放贷总额达7.9亿。互联网时代,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的方式方法也在于是俱进。凡信用良好的企业,只需要通过手机APP,就可申请额度100万元的贷款,最快就可以当天放款。”张小亚介绍。
张小亚表示,未来也会创新更多金融产品去适应小微企业的发展,在服务方面,要深入企业、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精准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