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村规民约树新风 “三治合一”焕新颜
美丽乡村——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 摄/向晓秋
大石竹编第五代传承人赵行恩正在教大石小学学生制作竹编
垫江县人民法院“阳光司法进万家”活动
乡村晨辉 摄/徐光兵
葡萄园笑声 摄/廖晓东
“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家禽家畜集中圈养,保持河道清洁,不乱砍乱伐树木……”走进砚台镇新渡村,宣传栏上张贴的《新渡村村庄环境整治村规民约》,诠释着该村当前正在进行着的法治、德治、自治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而新渡村的“村规民约”尝试则只是垫江创新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垫江围绕“三治合一”进行的探索,不仅激发了农村居民的参与热情,更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法治引领,提升治理能力
“本次案件判决如下:被告李某一次性赔偿原告王某3862元……如不服从此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目前,在垫江周嘉镇自生村,一个别开生面的庭审现场,审理了一起邻里健康权纠纷案件,为群众上了一场生动的法制知识普及课。这是垫江“阳光司法进万家”活动的成效。
“律师这么讲,我就服气。”永平镇石平村村民赵某与周某,因山林田地纠纷,双方互不相让。过去这很有可能就会引发一场肢体冲突,但现在通过请来村里的法律顾问和义务调解员一起参与,一场长达7个小时的调解后,曾经势同水火的俩人终于重归于好。这是全县村(居)委“法律顾问全覆盖”带来的改变。
近年来,垫江法治引领基层治理,类似的创新还有不少。例如,针对垫江县农村地区“三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人群多,存在自救自助能力弱、信息传递效率低、鉴别诈骗信息能力弱等问题,垫江县创新推出“6995”平安互助平台;创新建立起“公共服务·综治中心”新模式,让义务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活跃在村社,成了邻里乡亲信得过的香饽饽……
“通过法治从根本上引领和保障乡村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社会诚信的促进,从而确保良好乡村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垫江县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德治教化,凝聚基层合力
3月4日,春日煦暖,大石乡高生村村民邱英、徐芝蓉正忙着把80岁的婆婆扶出来晒太阳。
据高生村党支部书记王武奎介绍,这只正是孝老敬亲模范儿媳的日常。婆婆王家珍老人今年80岁,双目失明后,一直由大儿媳邱英和二儿媳徐芝蓉照顾。邱英、徐芝蓉30年如一日照顾失明婆婆,早已成为乡邻们眼中孝老敬亲的榜样,提起王家珍老人的两个儿媳邱英、徐芝蓉,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
“几乎每年开清明会,我们都会把王家珍这两个儿媳妇当孝老敬亲模范。”王武奎说,百善孝为先,在这个祥和的家里,孝顺媳妇把传统美德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成为村里学习的模范,极大地带动了村里的慈孝风气。
通过道德模范引领示范,这是垫江大力推行乡村德治的一方面。据了解,为实现乡村治理有魂,垫江在全县各村社建立起了“幸福邻里志愿行”队伍,由志愿者、乡贤和积极分子组成475支服务队,参与处理村里的大小事项,在道德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乡村先后涌现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道德典范,不断升华着垫江的乡风文明氛围,人文环境进一步向上、向善、向好。
自治管理,激发振兴动力
去年4月,丰胜月阳新村一场人人参与清洁家园的行动开展了起来。通过发挥村民代表和理事会会员作用,全村党员、村民代表走上街头,对农村居民点、庭院、塆落等处的积存垃圾、白色垃圾、建筑垃圾,以及漂浮垃圾等进行了重点清理和整治,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叫好,并有不少村民积极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
像这样以村民自治为核心,实现乡村治理有力的例子还有不少——沙河乡各村(居)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公布了理事会成员名单,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三溪镇结合支部党日活动集中开展村民议事,道德评议,发放“反对铺张浪费,树立文明新风”宣传单3000余张,粘贴倡议书200多处……
而在高安镇村(社),为了一件件小矛盾、小纠纷,邻里之间再也不会红脸。由村里30余名公道正派、群众威望较高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谈心和事佬”,村民信服,矛盾都被“小事化了”。
“这样一来,广大基层村民群众实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也将人民当家做主落实到了社会生活中来。广大村民群众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真正主体。”垫江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赵童 龙搏 图片除署名外由垫江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