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大山中的“女骑手” 把乡村振兴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

来源:华龙网2018-03-09
巫山县当阳乡党政办主任、玉灵村第一书记严克美。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3月9日6时讯(记者 周晓雪)10年前,带着殷殷嘱托,她是第一个从贫困山村走出去的大学生;10年后,她成为贫困山村里的第一书记,带领父老乡实现整村脱贫。路再难、山再陡,都不能阻断她那颗振兴乡村的心。她就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巫山县当阳乡党政办主任、玉灵村第一书记——严克美。

  骑着摩托跑遍所有村户 “黄毛丫头”镇住“彪悍”民风

  “到目前,我们村已形成了900亩脆李、1404亩板栗、150亩核桃的产业规模,建成了远近有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现在,玉灵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贫困人口的纯收入达到5000元,贫困户只剩下5户12人,贫困发生率在1%以下。”昨天下午,在“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事迹报告会上,严克美念出这份“成绩单”的时候,满脸的开心与骄傲。

  台下坐着不少大学生,一张张带着稚气的脸,令她不禁回忆起自己刚毕业的时候。

  严克美的家在巫山县当阳乡红槽村,她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2008年毕业时,她第一个选择就是想回到思念的家乡当一名老师,没想到以3分之差落选了,无比失落的她到上海去找了一份工作。

  恰在此时,严克美听说老家红槽村原党支部书记要辞职的消息,心里萌生“当个村支书”的想法。于是,她马上辞去工作回到村里,鼓起勇气向乡党政领导表达了想当村支书的愿望。

  “红槽村是出了名的民风‘彪悍’,你一个黄毛丫头,镇得住不?”乡领导对严克美很是怀疑,但见她态度坚决,决定给她两个月的试用期。严克美暗下决心:“不干出名堂,我就不叫严克美!”

  2009年1月,作为红槽村党支部书记,严克美走马上任了。为了节省时间,她借钱买了一辆150男士摩托,一个月跑遍了村里所有的农户,收集意见建议。

  “通过前期走访,我发现红槽村民风‘彪悍’的根源之一,就在于基础设施落后,其中饮水是第一大难题。”于是,严克美就带村社干部攀悬崖钻树林子去找,硬是找到了6处水源。最高的蒿子坪水源远在五里坡林场,海拔2000多米。为了避免水管结冰断水,她又组建了一个青年党员干部突击队进山挖沟。经过近5个月的奋战,终于把6个取水点的水全部引进了村民的家中。

  喝上了干净甜美的山泉水,大家也从内心开始接受她这个黄毛丫头了,老远就美娃子美娃子的叫。慢慢地,红槽村的民风逐渐变好了。“但我知道,红槽村‘彪悍’的民风不是被我这个黄毛丫头‘镇’住了,而是落地了的党的惠民政策真的让大家信服了,党对乡亲们的关怀让大家感到了真实的温暖。”严克美笑着说。

  贫困村建成旅游地 山中自有新天地

  乡村美,不但要民风淳,关键还要百姓富。精准脱贫进入攻坚期后,2016年11月,严克美到玉灵村任了第一书记。一到任,她就组织发动乡亲们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到目前,玉灵村已形成了900亩脆李、1404亩板栗、150亩核桃的产业规模,建成了远近有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现在,玉灵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贫困人口的纯收入达到5000元,贫困户只剩下5户12人,贫困发生率在1%以下。”严克美对自己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很满意。

  除了物质上的“扶贫”,精神上的“扶贫”也不能少。“这么多年的农村工作,我深刻地感受到,困境儿童、孤寡老人这些特殊群体,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迫切。”严克美在玉林村的一次走访中,发现村里有个叫丁龙的5岁小男孩。他的爸爸和爷爷奶奶因故先后离世,妈妈也抛弃了他,只有寄住在堂伯家。

  回家和丈夫商量后,严克美决定认丁龙为干儿子。平时一有时间就去看看他,还带着他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到游乐园玩。丁龙的性格逐渐开朗活泼了起来。

  “乡村的孩子也是乡村振兴的未来,我们的美好蓝图里也应该有他们天真灿烂的笑容,给他们快乐的童年,就是给乡村希望的明天!”严克美说道。

  回顾这9年来,说不向往大城市的繁华生活,那是假话。但严克美看到通过她的努力,在山中这一片崭新的天地,山更青、水更绿、花更香、果更甜、人更美了,她又浑身是干劲儿。

  “近年来,在我们乡,史学海、杨建国、刘琼等回村任职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就有20多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响当当的成绩!”严克美说,乡村振兴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乡村治理和发展更需要一批领头雁,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大学生到农村去,干事创业,大有可为。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大山中的“女骑手” 把乡村振兴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

2018-03-09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巫山县当阳乡党政办主任、玉灵村第一书记严克美。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3月9日6时讯(记者 周晓雪)10年前,带着殷殷嘱托,她是第一个从贫困山村走出去的大学生;10年后,她成为贫困山村里的第一书记,带领父老乡实现整村脱贫。路再难、山再陡,都不能阻断她那颗振兴乡村的心。她就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巫山县当阳乡党政办主任、玉灵村第一书记——严克美。

  骑着摩托跑遍所有村户 “黄毛丫头”镇住“彪悍”民风

  “到目前,我们村已形成了900亩脆李、1404亩板栗、150亩核桃的产业规模,建成了远近有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现在,玉灵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贫困人口的纯收入达到5000元,贫困户只剩下5户12人,贫困发生率在1%以下。”昨天下午,在“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事迹报告会上,严克美念出这份“成绩单”的时候,满脸的开心与骄傲。

  台下坐着不少大学生,一张张带着稚气的脸,令她不禁回忆起自己刚毕业的时候。

  严克美的家在巫山县当阳乡红槽村,她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2008年毕业时,她第一个选择就是想回到思念的家乡当一名老师,没想到以3分之差落选了,无比失落的她到上海去找了一份工作。

  恰在此时,严克美听说老家红槽村原党支部书记要辞职的消息,心里萌生“当个村支书”的想法。于是,她马上辞去工作回到村里,鼓起勇气向乡党政领导表达了想当村支书的愿望。

  “红槽村是出了名的民风‘彪悍’,你一个黄毛丫头,镇得住不?”乡领导对严克美很是怀疑,但见她态度坚决,决定给她两个月的试用期。严克美暗下决心:“不干出名堂,我就不叫严克美!”

  2009年1月,作为红槽村党支部书记,严克美走马上任了。为了节省时间,她借钱买了一辆150男士摩托,一个月跑遍了村里所有的农户,收集意见建议。

  “通过前期走访,我发现红槽村民风‘彪悍’的根源之一,就在于基础设施落后,其中饮水是第一大难题。”于是,严克美就带村社干部攀悬崖钻树林子去找,硬是找到了6处水源。最高的蒿子坪水源远在五里坡林场,海拔2000多米。为了避免水管结冰断水,她又组建了一个青年党员干部突击队进山挖沟。经过近5个月的奋战,终于把6个取水点的水全部引进了村民的家中。

  喝上了干净甜美的山泉水,大家也从内心开始接受她这个黄毛丫头了,老远就美娃子美娃子的叫。慢慢地,红槽村的民风逐渐变好了。“但我知道,红槽村‘彪悍’的民风不是被我这个黄毛丫头‘镇’住了,而是落地了的党的惠民政策真的让大家信服了,党对乡亲们的关怀让大家感到了真实的温暖。”严克美笑着说。

  贫困村建成旅游地 山中自有新天地

  乡村美,不但要民风淳,关键还要百姓富。精准脱贫进入攻坚期后,2016年11月,严克美到玉灵村任了第一书记。一到任,她就组织发动乡亲们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到目前,玉灵村已形成了900亩脆李、1404亩板栗、150亩核桃的产业规模,建成了远近有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现在,玉灵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贫困人口的纯收入达到5000元,贫困户只剩下5户12人,贫困发生率在1%以下。”严克美对自己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很满意。

  除了物质上的“扶贫”,精神上的“扶贫”也不能少。“这么多年的农村工作,我深刻地感受到,困境儿童、孤寡老人这些特殊群体,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迫切。”严克美在玉林村的一次走访中,发现村里有个叫丁龙的5岁小男孩。他的爸爸和爷爷奶奶因故先后离世,妈妈也抛弃了他,只有寄住在堂伯家。

  回家和丈夫商量后,严克美决定认丁龙为干儿子。平时一有时间就去看看他,还带着他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到游乐园玩。丁龙的性格逐渐开朗活泼了起来。

  “乡村的孩子也是乡村振兴的未来,我们的美好蓝图里也应该有他们天真灿烂的笑容,给他们快乐的童年,就是给乡村希望的明天!”严克美说道。

  回顾这9年来,说不向往大城市的繁华生活,那是假话。但严克美看到通过她的努力,在山中这一片崭新的天地,山更青、水更绿、花更香、果更甜、人更美了,她又浑身是干劲儿。

  “近年来,在我们乡,史学海、杨建国、刘琼等回村任职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就有20多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响当当的成绩!”严克美说,乡村振兴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乡村治理和发展更需要一批领头雁,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大学生到农村去,干事创业,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 王春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