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开发要科学、绿色、可持续
导航

长江经济带开发要科学、绿色、可持续
代表委员畅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8-03-13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来刹住无序开发的情况,实现科学、绿色、可持续的开发。希望重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沉心静气,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昨日,出席全国两会的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渝全国政协委员畅谈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

建立健全三峡库区 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

“永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谢德体表示,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来改善、保护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

围绕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重庆近年来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环保行动,长江干流水质保持为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00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4%。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6个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42个示范村。去年治理岩溶4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652平方公里,消落区生态修复科研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库区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人多地少矛盾突出,水土流失面积较大,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农作物废弃物处理利用率低,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不彻底,支流水体富营养化有加重趋势,一些次级河流监测断面还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谢德体说,三峡不只是重庆的,也是全国的。全国都应确立三峡库区“永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鲜明政策导向,三峡库区是我国战略性淡水资源库,保护了这库清水,对长江下游和南水北调工程都会有益。

下一步,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目标,加强库区污染防治,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管改治并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他建议,加大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力度,对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专项给予倾斜,将三峡库区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范围。将三峡库区纳入国家推动的省市内跨区域上下游横向和多元化生态补偿试点,制定出台三峡库区生态保护补偿实施办法。同时加大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力度,提高人工造林及低效林改造中央预算标准。建立库区范围内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在线监测网络和制度,加强地区和部门间合作,通过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定位监测与信息共享。

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

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

做好三篇“绿色”文章 构筑好绿色屏障

周少政说,涪陵将做好三篇绿色文章——构筑好绿色屏障、发展好绿色产业、建好绿色家园。

周少政说,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长江经济带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要求保护好长江生态屏障。

涪陵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乌江门户,位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周少政认为,构筑好绿色屏障,涪陵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构筑好绿色屏障,周少政认为,要坚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涪陵要着力实施生态建设和修复工程,推动长江和乌江两江水系生态涵养林建设,做好破损山体植被恢复和复垦,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

同时,深入实施“五大环保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快实现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全覆盖、常态化运行,推进二三级污水管网向撤并场镇和相对集中的农村居民点延伸,到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切实解决固体废物和垃圾处理、噪声污染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

要做好绿色产业这篇文章,周少政认为,要因地制宜发展技术含量高、环境质量高的绿色产业。具体的做法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产业,对科技含量低、单位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项目一律不再引进。同时,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榨菜、中药材等特色效益农业,推动优质农产品量价齐升。

关于建设好绿色家园,周少政说,要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努力实现城市与乡村、自然与人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比如,涪陵正实施“增绿添园”工程,打造两江四岸滨江环湖景观带,让城市生活开门见山、推窗见绿,到202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

周少政说,做好这三篇绿色文章,就是要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全国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

全国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

做好两大生态系统 今年计划营造林570万亩

“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将坚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张洪说,把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好了,把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好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仅让老百姓受益,也将吸引更多人到重庆。

“就重庆来说,生态保护主要做好两大系统。一是森林生态系统,也就是植树造林;二是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是长江流域。”张洪说。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区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境内长江流程679公里、居长江上游各省区市之首。张洪说,保护长江不仅要从岸下保护,还要从岸上同时保护。就岸上保护来讲,就是要大力植树造林。

张洪介绍,从2018年到2022年,重庆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5年时间计划营造林1700万亩。今年计划完成营造林570万亩。其中,430万亩是造林面积,140万亩是营林面积。“到2022年,重庆森林覆盖率将达到55%左右、国土绿化面积再增加1700万亩,达到‘双提升’。”

张洪说,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植树数量、绿化面积、退耕还林面积、森林蓄积量等都要增加,还要减少荒山、石漠化、低效林等面积。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生态?张洪说,主要路径就是“四好”,即管好、用好、养好、保护好。“管好”就是划定森林红线,对森林防火加大防范,对病虫害加大防治,消除安全方面的隐患等;“用好”就是让老百姓在绿化的过程中,要从中得到实惠。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笋竹产业、中药种植、木本油料等产业,让农民增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把生态保护好。

此外,要在制度、资金、土地等方面进行保障,用好的“指挥棒”来指导各区县、群众植树造林,综合发挥荒山植树、交通道路植树等优势,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得到了收益,反过来促使他们去保护生态”,张洪说,“保护、修复、可持续利用,三者就形成良性循环。”

张洪说,到2022年之后,重庆将再用5年时间,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让生物多样性更加稳固,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全国政协委员、市环保局副局长余国东

全国政协委员、市环保局副局长余国东: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要共抓大保护,来刹住无序开发的情况,实现科学、绿色、可持续的开发。这给我们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上,指明了方向。”余国东说,我市即将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将助力重庆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不能今天吃了子孙饭,砸了子孙的碗。”余国东说,在发展过程中,“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绿色发展;不是不开发,而是要刹住无序开发,实现科学、绿色、可持续的开发。”余国东说。

余国东介绍,为保护好生态,坚持科学、绿色、可持续开发,我市即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目前正在按程序报批。”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还需要科学的管控,不能说生态红线划定了,就放在那儿。要通过科学的管控,在守住我们开发底线的同时,更好地支撑绿色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这样可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好我们的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助力重庆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环保部门的责任就是要保护好生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求,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余国东说。

目前,为确保全市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牢牢守住全市生态保护红线,重庆全面启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

余国东介绍,作为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首批试运行单位,重庆已完成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安装部署,正开展平台试点应用,初步实现与国家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交换。

同时,重庆还编制了《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了重庆市天地一体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目前已完成平台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等。

平台建成后,将动态反映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状况,实现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和实时监控,实现环保部—市环保局—区县环保局三级协同办理,为全市重点生态区域人类干扰活动监管、生态系统状况监测业务化运行、区域生态保护综合评估考核等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

完善生态修复机制 建设秀美山川

“加快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机制,既是促进环境损害救济的迫切要求,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李生龙建议,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相比,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要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企业,建设秀美山川。

“当前,我国生态修复工作仍以政府作为主要责任主体,环境损害行为的企业消耗资源能源、破坏环境,却不是责任主要承担者。”李生龙说,企业的生态修复责任变成了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责,不仅降低了企业环境违法的风险和成本,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和环境修复责任,损害了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益。

李生龙说,由于生态环境损害的复杂性、系统性、潜伏性等特质,政府或司法机关作出妥当的修复指令非常困难。

“生态修复立法有待完善。”李生龙介绍,近年来,各地虽对生态修复立法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立法理念只着眼于生态环境要素保护或修复,忽视了生态环境要素的生态效益和生态价值。内容大多停留在宏观性、原则性规定,效力层级普遍偏低,对具体生态修复责任主体、责任承担等内容规定不完善。在激励机制方面,生态保护修复专项基金尚未建立,进行生态修复动力不足。司法适用方面,生态保护修复司法处于探索阶段。

他认为,要构建多元化主体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企业、社会公众和组织共同参与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特别要调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主体,由企业承担生态修复的主要责任,符合“谁损害谁担责”的原则,同时注重吸收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修复,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损害修复的合力。

“建议由全国人大制定系统、专门的生态修复法律规范,按生态系统或自然资源属性对生态环境进行统一保护和修复。”李生龙说,各地环保部门可以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态修复的实施办法,确保生态修复机制得到落实。

全国政协委员、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刘旗

全国政协委员、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刘旗:

发挥旅游功能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事关创造高品质的生活。重庆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怎样作为?刘旗认为,重庆可以用旅游的功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和旅游已经分不开。”刘旗说,旅游的高品质才能够满足生活的高品质。

“过去我们对旅游过多追求数量,来多少游客,增加多少投资等等。实际上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感觉到我们的标准还是低了。”刘旗说,作为一个旅游工作者,城市推销员,他更多注重品质旅游。旅游要做成品质旅游,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重庆也存在类似问题。

品质旅游要做好且长盛不衰,除了优美的景观、文化、民俗等硬件外,还需要在“软件”上下功夫。在刘旗看来,最好的旅游营销就是口碑。

在旅游酒店提质上,过去通过评星来体现酒店好坏,今后重庆将逐渐将评星级酒店改为评优质酒店,凡是评上优质的,由旅游主管部门授牌,并悬挂在显眼的地方,接受游客监督;一旦质量出了问题,就收回牌子,并按相关规定处理。在旅游产业上,也将联手相关部门,进入优质认定。

而对于全域旅游,刘旗认为不要把旅游只理解为在景点、景区的旅游。“比如到瑞士旅游,路过的每一个乡村,都是景点,都很美。”刘旗说,这其实就是全域旅游的范本。今后,重庆的旅游发展将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不追求景区景点门票收入,甚至可以参照博物馆取消门票的做法,让景区也取消门票。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下调后,重庆将着重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让游客不仅在景区消费,而且能在乡村住下来。目前重庆正在开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已有8个区县是国家级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本版稿件均由重报集团特派记者蒋艳、陈翔、刘波、罗薛梅、李晟、李析力、张瀚祥、吴娟、李翰祥、谭柯北京报道,图片为重报集团特派记者巨建兵、谢智强、苏思、熊明摄)

2018全国两会重报集团全媒体中央厨房出品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长江经济带开发要科学、绿色、可持续
代表委员畅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2018-03-13 07:37:15 来源: 0 条评论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来刹住无序开发的情况,实现科学、绿色、可持续的开发。希望重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沉心静气,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昨日,出席全国两会的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渝全国政协委员畅谈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

建立健全三峡库区 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

“永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谢德体表示,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来改善、保护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

围绕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重庆近年来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环保行动,长江干流水质保持为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00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4%。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6个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42个示范村。去年治理岩溶4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652平方公里,消落区生态修复科研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库区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人多地少矛盾突出,水土流失面积较大,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农作物废弃物处理利用率低,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不彻底,支流水体富营养化有加重趋势,一些次级河流监测断面还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谢德体说,三峡不只是重庆的,也是全国的。全国都应确立三峡库区“永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鲜明政策导向,三峡库区是我国战略性淡水资源库,保护了这库清水,对长江下游和南水北调工程都会有益。

下一步,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目标,加强库区污染防治,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管改治并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他建议,加大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力度,对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专项给予倾斜,将三峡库区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范围。将三峡库区纳入国家推动的省市内跨区域上下游横向和多元化生态补偿试点,制定出台三峡库区生态保护补偿实施办法。同时加大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力度,提高人工造林及低效林改造中央预算标准。建立库区范围内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在线监测网络和制度,加强地区和部门间合作,通过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定位监测与信息共享。

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

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

做好三篇“绿色”文章 构筑好绿色屏障

周少政说,涪陵将做好三篇绿色文章——构筑好绿色屏障、发展好绿色产业、建好绿色家园。

周少政说,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长江经济带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要求保护好长江生态屏障。

涪陵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乌江门户,位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周少政认为,构筑好绿色屏障,涪陵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构筑好绿色屏障,周少政认为,要坚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涪陵要着力实施生态建设和修复工程,推动长江和乌江两江水系生态涵养林建设,做好破损山体植被恢复和复垦,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

同时,深入实施“五大环保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快实现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全覆盖、常态化运行,推进二三级污水管网向撤并场镇和相对集中的农村居民点延伸,到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切实解决固体废物和垃圾处理、噪声污染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

要做好绿色产业这篇文章,周少政认为,要因地制宜发展技术含量高、环境质量高的绿色产业。具体的做法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产业,对科技含量低、单位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项目一律不再引进。同时,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榨菜、中药材等特色效益农业,推动优质农产品量价齐升。

关于建设好绿色家园,周少政说,要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努力实现城市与乡村、自然与人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比如,涪陵正实施“增绿添园”工程,打造两江四岸滨江环湖景观带,让城市生活开门见山、推窗见绿,到202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

周少政说,做好这三篇绿色文章,就是要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全国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

全国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

做好两大生态系统 今年计划营造林570万亩

“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将坚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张洪说,把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好了,把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好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仅让老百姓受益,也将吸引更多人到重庆。

“就重庆来说,生态保护主要做好两大系统。一是森林生态系统,也就是植树造林;二是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是长江流域。”张洪说。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地区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境内长江流程679公里、居长江上游各省区市之首。张洪说,保护长江不仅要从岸下保护,还要从岸上同时保护。就岸上保护来讲,就是要大力植树造林。

张洪介绍,从2018年到2022年,重庆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5年时间计划营造林1700万亩。今年计划完成营造林570万亩。其中,430万亩是造林面积,140万亩是营林面积。“到2022年,重庆森林覆盖率将达到55%左右、国土绿化面积再增加1700万亩,达到‘双提升’。”

张洪说,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植树数量、绿化面积、退耕还林面积、森林蓄积量等都要增加,还要减少荒山、石漠化、低效林等面积。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生态?张洪说,主要路径就是“四好”,即管好、用好、养好、保护好。“管好”就是划定森林红线,对森林防火加大防范,对病虫害加大防治,消除安全方面的隐患等;“用好”就是让老百姓在绿化的过程中,要从中得到实惠。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笋竹产业、中药种植、木本油料等产业,让农民增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把生态保护好。

此外,要在制度、资金、土地等方面进行保障,用好的“指挥棒”来指导各区县、群众植树造林,综合发挥荒山植树、交通道路植树等优势,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得到了收益,反过来促使他们去保护生态”,张洪说,“保护、修复、可持续利用,三者就形成良性循环。”

张洪说,到2022年之后,重庆将再用5年时间,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让生物多样性更加稳固,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全国政协委员、市环保局副局长余国东

全国政协委员、市环保局副局长余国东: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要共抓大保护,来刹住无序开发的情况,实现科学、绿色、可持续的开发。这给我们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上,指明了方向。”余国东说,我市即将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将助力重庆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不能今天吃了子孙饭,砸了子孙的碗。”余国东说,在发展过程中,“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绿色发展;不是不开发,而是要刹住无序开发,实现科学、绿色、可持续的开发。”余国东说。

余国东介绍,为保护好生态,坚持科学、绿色、可持续开发,我市即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目前正在按程序报批。”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还需要科学的管控,不能说生态红线划定了,就放在那儿。要通过科学的管控,在守住我们开发底线的同时,更好地支撑绿色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这样可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好我们的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助力重庆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环保部门的责任就是要保护好生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求,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余国东说。

目前,为确保全市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牢牢守住全市生态保护红线,重庆全面启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

余国东介绍,作为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首批试运行单位,重庆已完成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安装部署,正开展平台试点应用,初步实现与国家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交换。

同时,重庆还编制了《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了重庆市天地一体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目前已完成平台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等。

平台建成后,将动态反映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状况,实现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和实时监控,实现环保部—市环保局—区县环保局三级协同办理,为全市重点生态区域人类干扰活动监管、生态系统状况监测业务化运行、区域生态保护综合评估考核等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

完善生态修复机制 建设秀美山川

“加快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机制,既是促进环境损害救济的迫切要求,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李生龙建议,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相比,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要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企业,建设秀美山川。

“当前,我国生态修复工作仍以政府作为主要责任主体,环境损害行为的企业消耗资源能源、破坏环境,却不是责任主要承担者。”李生龙说,企业的生态修复责任变成了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责,不仅降低了企业环境违法的风险和成本,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和环境修复责任,损害了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益。

李生龙说,由于生态环境损害的复杂性、系统性、潜伏性等特质,政府或司法机关作出妥当的修复指令非常困难。

“生态修复立法有待完善。”李生龙介绍,近年来,各地虽对生态修复立法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立法理念只着眼于生态环境要素保护或修复,忽视了生态环境要素的生态效益和生态价值。内容大多停留在宏观性、原则性规定,效力层级普遍偏低,对具体生态修复责任主体、责任承担等内容规定不完善。在激励机制方面,生态保护修复专项基金尚未建立,进行生态修复动力不足。司法适用方面,生态保护修复司法处于探索阶段。

他认为,要构建多元化主体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企业、社会公众和组织共同参与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特别要调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主体,由企业承担生态修复的主要责任,符合“谁损害谁担责”的原则,同时注重吸收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修复,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损害修复的合力。

“建议由全国人大制定系统、专门的生态修复法律规范,按生态系统或自然资源属性对生态环境进行统一保护和修复。”李生龙说,各地环保部门可以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态修复的实施办法,确保生态修复机制得到落实。

全国政协委员、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刘旗

全国政协委员、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刘旗:

发挥旅游功能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事关创造高品质的生活。重庆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怎样作为?刘旗认为,重庆可以用旅游的功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和旅游已经分不开。”刘旗说,旅游的高品质才能够满足生活的高品质。

“过去我们对旅游过多追求数量,来多少游客,增加多少投资等等。实际上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感觉到我们的标准还是低了。”刘旗说,作为一个旅游工作者,城市推销员,他更多注重品质旅游。旅游要做成品质旅游,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重庆也存在类似问题。

品质旅游要做好且长盛不衰,除了优美的景观、文化、民俗等硬件外,还需要在“软件”上下功夫。在刘旗看来,最好的旅游营销就是口碑。

在旅游酒店提质上,过去通过评星来体现酒店好坏,今后重庆将逐渐将评星级酒店改为评优质酒店,凡是评上优质的,由旅游主管部门授牌,并悬挂在显眼的地方,接受游客监督;一旦质量出了问题,就收回牌子,并按相关规定处理。在旅游产业上,也将联手相关部门,进入优质认定。

而对于全域旅游,刘旗认为不要把旅游只理解为在景点、景区的旅游。“比如到瑞士旅游,路过的每一个乡村,都是景点,都很美。”刘旗说,这其实就是全域旅游的范本。今后,重庆的旅游发展将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不追求景区景点门票收入,甚至可以参照博物馆取消门票的做法,让景区也取消门票。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下调后,重庆将着重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让游客不仅在景区消费,而且能在乡村住下来。目前重庆正在开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已有8个区县是国家级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本版稿件均由重报集团特派记者蒋艳、陈翔、刘波、罗薛梅、李晟、李析力、张瀚祥、吴娟、李翰祥、谭柯北京报道,图片为重报集团特派记者巨建兵、谢智强、苏思、熊明摄)

2018全国两会重报集团全媒体中央厨房出品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