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这群重庆人攻克核心技术 确保海底隧道120年不开裂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8-04-13

4月12日,桂山岛西端的牛头岛预制厂全景。

4月12日,在预制厂里,工作人员正在讲述预制沉管的制作运输过程。(本组图片由记者郑宇摄)

  作为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中长达6.7公里的海底隧道,是大桥建设中“最难啃的骨头”。由于要保证30万吨油轮的通航要求,不影响香港机场的正常航行,以及不超过10%的阻水率,建海底隧道成为修建这座跨海大桥最理想的方案。

  重庆的中交二航局二公司承担了这个世界级的难题。公司近千名员工(1/3是重庆人),用6年时间登上了这座桥梁史上的高峰。

  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

  考察时不让靠近

  4月11日10点,重庆日报记者一行乘船抵达距离珠海市20多公里的桂山岛,再换乘电瓶车到达牛头岛。港珠澳大桥6.7公里的海底隧道,其中有5664米由巨大的沉管组成。这里便是中交二航局二公司预制海底隧道沉管的地方。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两端,是东、西人工岛。如何贯通连接二岛?当时有两种方案。一是盾构模式,即直接从海底打通建隧道。二是沉管模式,即事先预制好一节一节的巨型沉管,然后将其安装于海底连成通道。

  此前,在丹麦的厄勒海峡曾经使用过沉管模式。不过,厄勒海峡的沉管隧道只有4车道,长度3公里多。而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为双向6车道,长度也更长。“按照设计,隧道里全部由沉管组成的长度为5664米,总共33节沉管。”二公司总经理杨绍斌介绍,这33节沉管每节长180米,又分别由8段每段长22.5米的管节拼装到一起组成。

  而且,由于沉管将被放置到最深处为46米的海底,这意味着其将承受巨大的水压。

  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海底隧道对沉管的防渗、抗压要求极高,而沉管预制过程中的顶推、沉放等核心技术,垄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里。”公司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一分区副经理刘经国回忆说,当初公司领导去国外考察时,500米以内,人家就不允许靠近了。

  上百次试验

  调配出最合适的原料比

  当港珠澳大桥正式进入建设期,中交二航局二公司也开始在珠海启动沉管预制。

  2011年5月,在综合比较了造价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后,公司在牛头岛这个海外孤岛上启动了沉管预制厂的建设。

  刘经国介绍,沉管由里外两部分构成。里面是钢筋铸型,外面则是混凝土保护层。

  沉管制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将石料、水泥等原材料运送到厂地,通过运输带运输到搅拌站里,搅拌成比例最合适的混凝土。

  与此同时,一块块巨大的钢筋,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上,经过锯切、套丝、加工、绑扎等步骤后,制作成“两孔一管囊”(两孔即两旁的车道,管囊即排烟、逃生等通道)的钢筋笼。成型的钢筋笼会被顶推到模板浇铸区,被包裹上厚厚的混凝土,成为一节节的沉管。

  “混凝土生产及输送工艺是我们最核心的技术。”指着一大排像缆车车厢一样排列的搅拌站,刘经国告诉我们,制作混凝土主体除了原材料要好,合适的比例、精良的工艺,甚至生产过程中的温度都非常关键。“沉管上一根头发丝的隙缝都不能有。因此早在预制厂建立之前,公司就开始调配原料比了。经过一年多上百次的试验,才调配出最优的比例。”

  经过1年多的试制,2013年2月,公司终于生产出首节E1沉管。这个宽37.95米、高11.4米、长180米的管节,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

  “一节沉管造价上亿,在生产过程中有任何偏差,都可能造成沉管开裂。6年多时间里,我们攻克了不少工艺、技术难题,创造了500多项专利。”杨绍斌激动地回忆,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公司全体人员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用6年时间,保障海底沉管隧道120年不开裂!

  鏖战96小时

  首节沉管安装就位

  2013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E1沉管出坞浮运。

  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总指挥下,全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施工开始了。“在安装过程中有任何偏差、任何的受力不均,都有可能引起偏位。”杨绍斌回忆,当E1沉管这个“大家伙”第一次被沉放后,检测却显示其管艏与暗埋段匹配端高程误差竟有11厘米。

  各方技术人员查明原因后,又进行了两次沉放。最后,5月6日上午10时,经过96个小时不眠不休的鏖战,E1沉管终于顺利安装就位。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沉管圆满完成了与西人工岛的“海底初吻”。

  “当胜利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海面时,我们每个人都无比激动和自豪!”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绍斌至今难掩激动,因为这是国力的象征,大国崛起的标志!特派记者 李星婷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这群重庆人攻克核心技术 确保海底隧道120年不开裂

2018-04-13 08:39:35 来源: 0 条评论

4月12日,桂山岛西端的牛头岛预制厂全景。

4月12日,在预制厂里,工作人员正在讲述预制沉管的制作运输过程。(本组图片由记者郑宇摄)

  作为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中长达6.7公里的海底隧道,是大桥建设中“最难啃的骨头”。由于要保证30万吨油轮的通航要求,不影响香港机场的正常航行,以及不超过10%的阻水率,建海底隧道成为修建这座跨海大桥最理想的方案。

  重庆的中交二航局二公司承担了这个世界级的难题。公司近千名员工(1/3是重庆人),用6年时间登上了这座桥梁史上的高峰。

  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

  考察时不让靠近

  4月11日10点,重庆日报记者一行乘船抵达距离珠海市20多公里的桂山岛,再换乘电瓶车到达牛头岛。港珠澳大桥6.7公里的海底隧道,其中有5664米由巨大的沉管组成。这里便是中交二航局二公司预制海底隧道沉管的地方。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两端,是东、西人工岛。如何贯通连接二岛?当时有两种方案。一是盾构模式,即直接从海底打通建隧道。二是沉管模式,即事先预制好一节一节的巨型沉管,然后将其安装于海底连成通道。

  此前,在丹麦的厄勒海峡曾经使用过沉管模式。不过,厄勒海峡的沉管隧道只有4车道,长度3公里多。而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为双向6车道,长度也更长。“按照设计,隧道里全部由沉管组成的长度为5664米,总共33节沉管。”二公司总经理杨绍斌介绍,这33节沉管每节长180米,又分别由8段每段长22.5米的管节拼装到一起组成。

  而且,由于沉管将被放置到最深处为46米的海底,这意味着其将承受巨大的水压。

  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海底隧道对沉管的防渗、抗压要求极高,而沉管预制过程中的顶推、沉放等核心技术,垄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里。”公司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一分区副经理刘经国回忆说,当初公司领导去国外考察时,500米以内,人家就不允许靠近了。

  上百次试验

  调配出最合适的原料比

  当港珠澳大桥正式进入建设期,中交二航局二公司也开始在珠海启动沉管预制。

  2011年5月,在综合比较了造价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后,公司在牛头岛这个海外孤岛上启动了沉管预制厂的建设。

  刘经国介绍,沉管由里外两部分构成。里面是钢筋铸型,外面则是混凝土保护层。

  沉管制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将石料、水泥等原材料运送到厂地,通过运输带运输到搅拌站里,搅拌成比例最合适的混凝土。

  与此同时,一块块巨大的钢筋,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上,经过锯切、套丝、加工、绑扎等步骤后,制作成“两孔一管囊”(两孔即两旁的车道,管囊即排烟、逃生等通道)的钢筋笼。成型的钢筋笼会被顶推到模板浇铸区,被包裹上厚厚的混凝土,成为一节节的沉管。

  “混凝土生产及输送工艺是我们最核心的技术。”指着一大排像缆车车厢一样排列的搅拌站,刘经国告诉我们,制作混凝土主体除了原材料要好,合适的比例、精良的工艺,甚至生产过程中的温度都非常关键。“沉管上一根头发丝的隙缝都不能有。因此早在预制厂建立之前,公司就开始调配原料比了。经过一年多上百次的试验,才调配出最优的比例。”

  经过1年多的试制,2013年2月,公司终于生产出首节E1沉管。这个宽37.95米、高11.4米、长180米的管节,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

  “一节沉管造价上亿,在生产过程中有任何偏差,都可能造成沉管开裂。6年多时间里,我们攻克了不少工艺、技术难题,创造了500多项专利。”杨绍斌激动地回忆,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公司全体人员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用6年时间,保障海底沉管隧道120年不开裂!

  鏖战96小时

  首节沉管安装就位

  2013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E1沉管出坞浮运。

  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总指挥下,全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施工开始了。“在安装过程中有任何偏差、任何的受力不均,都有可能引起偏位。”杨绍斌回忆,当E1沉管这个“大家伙”第一次被沉放后,检测却显示其管艏与暗埋段匹配端高程误差竟有11厘米。

  各方技术人员查明原因后,又进行了两次沉放。最后,5月6日上午10时,经过96个小时不眠不休的鏖战,E1沉管终于顺利安装就位。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沉管圆满完成了与西人工岛的“海底初吻”。

  “当胜利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海面时,我们每个人都无比激动和自豪!”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绍斌至今难掩激动,因为这是国力的象征,大国崛起的标志!特派记者 李星婷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