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小康之变:从弹簧小作坊到市值170亿上市车企

来源:华龙网2018-06-13

http://i1.cqnews.net/cq/attachement/png/site82/20180611/7824af31e19d1c8792fc5f.png

  一个生产弹簧的小小作坊,如何发展成一家市值170亿的上市公司?记者近日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进行了对话,“我的秘诀就是把握大方向顺势而为,脚踏实地谋发展。” 从重庆到全国,再到世界,回顾小康造车史的一个个关键节点,我们触摸到了时代的心跳,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奇迹。

张兴海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从弹簧到减震器

  1986年,改革开放第八年,如今的巴南还叫巴县。

  在当时还显得很偏僻的巴县,23岁的张兴海揣着全家仅有的一点积蓄和他的梦想,开了一个小厂,专门生产汽车座椅弹簧和电器弹簧,厂很小,只有几名工人,说它是小作坊也不为过。

  “那时候,内地改革开放的氛围远没有沿海一带热烈,但思想和观念已经形成,有人试水,有人缩手缩脚,我算是其中比较大胆的一个。”坐在重庆的办公室,刚从美国赶回来的张兴海向记者谈起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当时整个中国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办企业也是一样,小心翼翼地探索。”看似一根简单的弹簧,其中包含的技术也很不简单,特别是异形弹簧,力学原理、材质分析、形状设计等等,都是从无到有的研制生产,当时这方面的技术人员非常少,张兴海为了招技术员,曾四处寻觅,三顾茅庐地请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兴海的弹簧研制成功了,并接到了为长安汽车生产座椅弹簧的订单。

  随后,小作坊一步步变大。对国家大政一直保持敏锐的张兴海,留意到了一些明显的风向变化。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意味着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正式确立。

  “非公经济得到了认可和政策支持,对我们办企业的人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信心。”张兴海记得,一时间,各种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199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十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张兴海如同吃下了定心丸,他的公司终于可以大胆干下去了,这时,他决定进入汽车和摩托车减震器领域。

张兴海在美国硅谷的办公室。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从减震器到微车

  张兴海花了6年,将减震器做到了行业第一,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公司自主研发出了第一代气囊后减震器,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出口越南,成为海外的“洋产品”。2002年,公司进入摩托车整车制造领域。

  2003年5月,张兴海想造汽车了。

  得知央企东风公司有意找一家合作伙伴上马微车项目时,张兴海马上向东风表达了自己的合作意愿,很快获得答复并启动谈判。双方经过多轮艰苦谈判,最终达成了合资合作造车的共识。

  6月27日,公司与央企东风公司各出资50%,宣布成立东风小康汽车公司,生产微车。国有大型汽车集团与民营企业联手混合制造车,这在我国当时的汽车业尚属首例。张兴海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为什么选择从做微车入手?张兴海认为,自己其实是顺势而为。当时,改革开放成效显著,老百姓有了微车购买力,也需要生产生活资料,小康便瞄准机遇,研发既可载客又能拉货的微车。张兴海记得,自己对研发提的要求是必须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做大一点,气派一点,安全一点,舒适一点,多拉多赚一点。”

  从无到有,殊为不易。

  小康的第一辆汽车研发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当时技术要突破现有汽车的水准,而我们又没有任何基础,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大量引进专业人才,不断对样车进行精雕细琢,有一点问题就重来,反反复复,不停地试错,不停地总结经验,最后终于成功。”张兴海回忆起来,仍觉唏嘘。

  好在,最后造出来的车因为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被纳入指定的补贴汽车品牌,享受到了政策红利。顺应时代发展脉络,加之个人和集体的奋斗,企业发展由此走上快车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相对提高,对乘用车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是时候瞄准下一个目标了。”张兴海思索良久,开始向乘用车领域进攻。

张兴海在集团的团拜会上勉励员工。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从轿车到智能汽车

  经过转型,由零部件到整车,由两轮到四轮,小康由汽车产业的配角转型到了掌控终端产品的主角。销售捷报频传,2016年小康首款超级汽车——超级都市SUV风光580上市,半年就实现销售8万辆。

  2016年6月15日,是一向低调的张兴海颇为难得的高光时刻。

  早上九点半,张兴海和一众嘉宾踩着红毯,走进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3000多平米的大厅座无虚席,洪亮的锣声响起,小康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屏幕上的信息瞬间显示股票开盘涨停。在合影照片中,张兴海的笑容被定格。

  对民营企业来说,做到上市,无疑是政府和市场对企业的一种肯定。也是从2016年开始,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公司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入全面发力的发展阶段。

  发力的目标是新能源汽车。这次,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张兴海指明了方向。“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非常重视,企业也不能辜负国家的期望。” 张兴海说。他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还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一系列建议。

  从重庆到美国

  对于智能电动汽车,张兴海的布局不仅在国内,更将目光投向了美国。

  2017年3月6日,张兴海拥有了在美国的办公室。这天,小康旗下设立在美国的全资子公司SF motors位于美国硅谷的总部大楼正式投入运营。

  为何选择硅谷?张兴海说,那里以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研发实力雄厚的顶尖大学为依托,云集了全球高科技企业。

  随后,公司收购美国悍马民用汽车工厂、在硅谷发布多项技术领先的电动SUV、和百度签约共谋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等领域发展、在北京发布智能轿跑等一系列动作,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32载弹指一挥间,回顾整个小康造车史,亦是回顾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民营企业的发展史。那些曾令张兴海或期待或激动的时刻,如今也成为波澜壮阔大时代中一个个值得铭记的精彩瞬间。

  “小康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企业必须珍惜这种发展机会,踏踏实实去创业,认认真真谋发展。”张兴海告诉记者,下一步将致力于汽车科技与商业模式创新,致力于实现“成为全球智能汽车品牌企业”的愿景。

  文/佘振芳 周晓雪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小康之变:从弹簧小作坊到市值170亿上市车企

2018-06-13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http://i1.cqnews.net/cq/attachement/png/site82/20180611/7824af31e19d1c8792fc5f.png

  一个生产弹簧的小小作坊,如何发展成一家市值170亿的上市公司?记者近日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进行了对话,“我的秘诀就是把握大方向顺势而为,脚踏实地谋发展。” 从重庆到全国,再到世界,回顾小康造车史的一个个关键节点,我们触摸到了时代的心跳,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奇迹。

张兴海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从弹簧到减震器

  1986年,改革开放第八年,如今的巴南还叫巴县。

  在当时还显得很偏僻的巴县,23岁的张兴海揣着全家仅有的一点积蓄和他的梦想,开了一个小厂,专门生产汽车座椅弹簧和电器弹簧,厂很小,只有几名工人,说它是小作坊也不为过。

  “那时候,内地改革开放的氛围远没有沿海一带热烈,但思想和观念已经形成,有人试水,有人缩手缩脚,我算是其中比较大胆的一个。”坐在重庆的办公室,刚从美国赶回来的张兴海向记者谈起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当时整个中国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办企业也是一样,小心翼翼地探索。”看似一根简单的弹簧,其中包含的技术也很不简单,特别是异形弹簧,力学原理、材质分析、形状设计等等,都是从无到有的研制生产,当时这方面的技术人员非常少,张兴海为了招技术员,曾四处寻觅,三顾茅庐地请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兴海的弹簧研制成功了,并接到了为长安汽车生产座椅弹簧的订单。

  随后,小作坊一步步变大。对国家大政一直保持敏锐的张兴海,留意到了一些明显的风向变化。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意味着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正式确立。

  “非公经济得到了认可和政策支持,对我们办企业的人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信心。”张兴海记得,一时间,各种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199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十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张兴海如同吃下了定心丸,他的公司终于可以大胆干下去了,这时,他决定进入汽车和摩托车减震器领域。

张兴海在美国硅谷的办公室。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从减震器到微车

  张兴海花了6年,将减震器做到了行业第一,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公司自主研发出了第一代气囊后减震器,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出口越南,成为海外的“洋产品”。2002年,公司进入摩托车整车制造领域。

  2003年5月,张兴海想造汽车了。

  得知央企东风公司有意找一家合作伙伴上马微车项目时,张兴海马上向东风表达了自己的合作意愿,很快获得答复并启动谈判。双方经过多轮艰苦谈判,最终达成了合资合作造车的共识。

  6月27日,公司与央企东风公司各出资50%,宣布成立东风小康汽车公司,生产微车。国有大型汽车集团与民营企业联手混合制造车,这在我国当时的汽车业尚属首例。张兴海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为什么选择从做微车入手?张兴海认为,自己其实是顺势而为。当时,改革开放成效显著,老百姓有了微车购买力,也需要生产生活资料,小康便瞄准机遇,研发既可载客又能拉货的微车。张兴海记得,自己对研发提的要求是必须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做大一点,气派一点,安全一点,舒适一点,多拉多赚一点。”

  从无到有,殊为不易。

  小康的第一辆汽车研发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当时技术要突破现有汽车的水准,而我们又没有任何基础,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大量引进专业人才,不断对样车进行精雕细琢,有一点问题就重来,反反复复,不停地试错,不停地总结经验,最后终于成功。”张兴海回忆起来,仍觉唏嘘。

  好在,最后造出来的车因为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被纳入指定的补贴汽车品牌,享受到了政策红利。顺应时代发展脉络,加之个人和集体的奋斗,企业发展由此走上快车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相对提高,对乘用车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是时候瞄准下一个目标了。”张兴海思索良久,开始向乘用车领域进攻。

张兴海在集团的团拜会上勉励员工。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

  从轿车到智能汽车

  经过转型,由零部件到整车,由两轮到四轮,小康由汽车产业的配角转型到了掌控终端产品的主角。销售捷报频传,2016年小康首款超级汽车——超级都市SUV风光580上市,半年就实现销售8万辆。

  2016年6月15日,是一向低调的张兴海颇为难得的高光时刻。

  早上九点半,张兴海和一众嘉宾踩着红毯,走进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3000多平米的大厅座无虚席,洪亮的锣声响起,小康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屏幕上的信息瞬间显示股票开盘涨停。在合影照片中,张兴海的笑容被定格。

  对民营企业来说,做到上市,无疑是政府和市场对企业的一种肯定。也是从2016年开始,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公司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入全面发力的发展阶段。

  发力的目标是新能源汽车。这次,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张兴海指明了方向。“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非常重视,企业也不能辜负国家的期望。” 张兴海说。他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还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一系列建议。

  从重庆到美国

  对于智能电动汽车,张兴海的布局不仅在国内,更将目光投向了美国。

  2017年3月6日,张兴海拥有了在美国的办公室。这天,小康旗下设立在美国的全资子公司SF motors位于美国硅谷的总部大楼正式投入运营。

  为何选择硅谷?张兴海说,那里以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研发实力雄厚的顶尖大学为依托,云集了全球高科技企业。

  随后,公司收购美国悍马民用汽车工厂、在硅谷发布多项技术领先的电动SUV、和百度签约共谋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等领域发展、在北京发布智能轿跑等一系列动作,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32载弹指一挥间,回顾整个小康造车史,亦是回顾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民营企业的发展史。那些曾令张兴海或期待或激动的时刻,如今也成为波澜壮阔大时代中一个个值得铭记的精彩瞬间。

  “小康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企业必须珍惜这种发展机会,踏踏实实去创业,认认真真谋发展。”张兴海告诉记者,下一步将致力于汽车科技与商业模式创新,致力于实现“成为全球智能汽车品牌企业”的愿景。

  文/佘振芳 周晓雪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