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足迹③:向前跑,奋力翻越贫困山峦

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足迹③:向前跑,奋力翻越贫困山峦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4-18

相关新闻:

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这个春天,最催人奋进的号角!

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足迹①:大山里的小学,放飞着希望

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足迹②:贫困户的粮仓里,装满深深的牵挂

华龙VR|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看石柱中益乡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8日6时讯(首席记者 黄宇 佘振芳 记者 冯司宇)暖春四月,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处处生机勃发。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老党员马培清家中,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与村民代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共话脱贫攻坚。

中益乡华溪村一角。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我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总书记会到我家来。”总书记的到来,让马培清这几天激动地合不拢嘴。自家院坝里那张方桌和几条长凳,还是几天前总书记坐在这里和大家座谈时候的样子。

村民们住房条件怎么样?就医条件好吗?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如何?总书记的话语与足迹里,饱含着对贫困山区困难群众的深深牵挂。

——新翻修的三层小楼,换上了冲水厕所

【镜头回放】

·15日下午,习近平前往老党员、已脱贫户马培清家,沿着乡间小路步行察看自然环境、村容村貌,了解该村通过种植中药材黄精等特色经济作物带动村民脱贫的情况。

·在马培清家中,看到谷仓里装满粮食,厨房里挂着不少腊肉,温饱不愁,了解到他们家通过参加黄精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土地入股分红、管护药材基地等方式,实现了稳定脱贫,习近平表示欣慰。

葱翠的群山环抱,深黑的乡道蜿蜒,近百亩黄精、木瓜种植示范基地里,黄精幼苗正奋力钻出地面。

华溪村的黄精、木瓜种植示范基地。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一幢刷着姜黄色墙漆的三层小楼,就坐落在乡道旁,面朝种植基地。那是85岁老党员马培清的家。

小楼院坝正中间,摆着一个方桌,围着几条长凳,方桌上放着一盆花生核桃。总书记和村民们在此谈话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马培清一家三代人住进了新翻修的三层小楼。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这是我们家最幸福的一天”

16日下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来到马培清家中时,老人仍沉浸在见到总书记的幸福心情中。

85岁的老党员马培清。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这是我们家最幸福的一天。我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总书记会到我家来。”马培清拉住记者的手笑着说,“我向总书记问好,我说翻身不忘共产党,脱贫不忘习主席。”

马培清1974年7月入党,她的父亲曾是中共地下党员。现在,马培清和儿子陈朋一同居住。

2014年以前,陈朋因病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2016年脱贫。2018年,在政府支持下,陈朋翻修了自家三层小楼,刷上了崭新的姜黄色墙漆,将旱厕改建为冲水厕所,还更换了电线。

“整修房子没怎么花钱,主要是政府有保障,让我们享受了盖房的好政策。”陈朋说。

陈朋和他的妻子在示范基地管护中药材,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脱贫。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我还想向总书记汇报,我们现在住的条件也好多了,产业条件也起来了,”陈朋说,“今年我还想继续种黄精,再搞个农家乐,利用好我们靠近黄精示范基地和中益乡蜜蜂小镇的优势。”

——家庭医生让群众少花钱少生病少跑路

【镜头回放】

·在马培清家院子,习近平同村民代表、基层干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围坐在一起,摆政策,聊变化,谋发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热烈。

·习近平指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是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贫的重要保障。这个兜底作用很关键。脱贫攻坚明年就要收官,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重点做好那些尚未脱贫或因病因伤返贫群众的工作,加快完善低保、医保、医疗救助等相关扶持和保障措施,用制度体系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

“2019年4月7日,测血压,宣传扶贫政策。”

“2019年3月8日,测血压,个性化健康指导。”

“2019年2月4日,测血压,指导服药。”

……

在中益乡华溪村,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有一张家庭医生签约巡诊卡,每个月都会如此更新巡诊时间、巡诊内容,并由巡诊医生签字确认。

这个由团队长、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公卫医生、社区医生等5人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扶贫政策挽救了我的家庭”

华溪村村民张剑峰今年48岁,家里三口人,上有85岁的母亲,下有13岁的儿子。长年靠种辣椒和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来源少,不稳定,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

2017年,张剑峰被查出鼻咽癌,手术治疗共花费11万元,其中医保报销了8万元,社会爱心人士捐助了2万元,自己只花费了1万元。

健康扶贫挽救了张剑峰的家庭。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在座谈会上,张剑峰向总书记讲述了自己的情况。

“我见到总书记,真的很激动,因为健康扶贫政策挽救了我的家庭,非常感谢总书记对我们贫困群众的牵挂。”16日,张剑峰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说,“我今年打算再养100只土鸡,30群蜜蜂,有信心、有能力脱贫。”

中益乡卫生院院长蒋凤在座谈会上第三个发言。她向总书记汇报了中益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医生定期上门问诊,帮助群众少花钱、少生病、少跑路。

中益乡卫生院院长蒋凤。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16日,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蒋凤说:“我们一定有信心和决心,执行好党的健康扶贫政策,确保全民小康,共奔小康。”

蒋凤说,现在中益乡542户贫困户中有大约40%是因病致贫的,“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家庭医生团队,互相都留有电话,可以直接一对一服务”。

蒋凤介绍,签约医生服务团队每月上门一次,对这些家庭进行测量血压、指导服药等入户巡诊。卫生院每年为村民提供一次免费体检,还有健康促进、心理辅导这些更为细致和人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我们通过大病保险等方式,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为贫困群众进行兜底救助。这样,贫困户住院可以报销90%,门诊报销80%,均是先诊疗后服务,在出院时采取一站式结算。”蒋凤说。

去年,中益乡共实施医疗救助1800多人次126万元,对农村建卡贫困对象和当年大病慢病致贫患者全年住院费用专项兜底,减少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发生。

——“三变”改革带动农旅融合,腰包鼓了心气也足了

【镜头回放】

·习近平对乡亲们说,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

·习近平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木瓜树下面套种的是黄精。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站在华溪村的山坡上,一层层梯田里,全是黄精、木瓜等各类经济作物,田坎被“规整”得有模有样,处处是葱绿。

华溪村是重庆市“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通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可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促进生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今,华溪村的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都在悄悄起飞……

黄精幼苗长势喜人,它是华溪村的致富宝贝。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吃得黄连苦,换来蜂蜜甜”

“你小心点哦,莫把黄精芽儿给我刨了!”16日下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华溪村回访时,正遇到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叮嘱一位在田间除草的农户。

黄精,早已成为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眼中的致富宝贝。

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过去,华溪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粮食作物,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近年来,中益乡调整产业结构,采用木瓜和黄精套种的方式,发展起中药材等特色农业,既解决了短期收益,又保障了长期致富。

2017年秋后,华溪村村支“两委”召集村民开大会、签字、按手印,组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发展。

华溪村老党员马培清的儿子陈朋就做起了黄精中药产业,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管护药材基地等方式实现稳定脱贫。如今,在华溪村,已有150户480人参与黄精种植,其中贫困户48户159人,全村种植黄精面积达到200亩。当地乡亲们说,“吃得黄连苦,换来蜂蜜甜”。

石柱县泽泰中药材联合社法定代表人何泽奉。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15日下午的座谈会上,石柱县泽泰中药材联合社法定代表人何泽奉向总书记汇报,该企业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与农户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中益乡1131户群众增收,其中贫困群众325户。

中益乡拥有蜜源植物30余种,山上彩色的蜂箱里喂满了蜜蜂。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全乡粮经作物面积已经由9:1调整为1:9,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说,中益乡盛产黄连、莼菜、辣椒等产品,拥有蜜源植物30余种,海拔高,靠近国家森林公园,民宿、健康养生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潜力十足,正在打造蜜蜂小镇。以华溪村为例,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去年村集体收入就已有20余万元。

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往前跑”。在石柱县、在中益乡、在华溪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大山里的乡亲们,正在奋力翻越贫困的山峦。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足迹③:向前跑,奋力翻越贫困山峦

2019-04-18 06:00:00 来源:

相关新闻:

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这个春天,最催人奋进的号角!

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足迹①:大山里的小学,放飞着希望

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足迹②:贫困户的粮仓里,装满深深的牵挂

华龙VR|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看石柱中益乡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8日6时讯(首席记者 黄宇 佘振芳 记者 冯司宇)暖春四月,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处处生机勃发。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老党员马培清家中,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与村民代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共话脱贫攻坚。

中益乡华溪村一角。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我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总书记会到我家来。”总书记的到来,让马培清这几天激动地合不拢嘴。自家院坝里那张方桌和几条长凳,还是几天前总书记坐在这里和大家座谈时候的样子。

村民们住房条件怎么样?就医条件好吗?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如何?总书记的话语与足迹里,饱含着对贫困山区困难群众的深深牵挂。

——新翻修的三层小楼,换上了冲水厕所

【镜头回放】

·15日下午,习近平前往老党员、已脱贫户马培清家,沿着乡间小路步行察看自然环境、村容村貌,了解该村通过种植中药材黄精等特色经济作物带动村民脱贫的情况。

·在马培清家中,看到谷仓里装满粮食,厨房里挂着不少腊肉,温饱不愁,了解到他们家通过参加黄精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土地入股分红、管护药材基地等方式,实现了稳定脱贫,习近平表示欣慰。

葱翠的群山环抱,深黑的乡道蜿蜒,近百亩黄精、木瓜种植示范基地里,黄精幼苗正奋力钻出地面。

华溪村的黄精、木瓜种植示范基地。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一幢刷着姜黄色墙漆的三层小楼,就坐落在乡道旁,面朝种植基地。那是85岁老党员马培清的家。

小楼院坝正中间,摆着一个方桌,围着几条长凳,方桌上放着一盆花生核桃。总书记和村民们在此谈话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马培清一家三代人住进了新翻修的三层小楼。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这是我们家最幸福的一天”

16日下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来到马培清家中时,老人仍沉浸在见到总书记的幸福心情中。

85岁的老党员马培清。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这是我们家最幸福的一天。我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总书记会到我家来。”马培清拉住记者的手笑着说,“我向总书记问好,我说翻身不忘共产党,脱贫不忘习主席。”

马培清1974年7月入党,她的父亲曾是中共地下党员。现在,马培清和儿子陈朋一同居住。

2014年以前,陈朋因病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2016年脱贫。2018年,在政府支持下,陈朋翻修了自家三层小楼,刷上了崭新的姜黄色墙漆,将旱厕改建为冲水厕所,还更换了电线。

“整修房子没怎么花钱,主要是政府有保障,让我们享受了盖房的好政策。”陈朋说。

陈朋和他的妻子在示范基地管护中药材,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脱贫。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我还想向总书记汇报,我们现在住的条件也好多了,产业条件也起来了,”陈朋说,“今年我还想继续种黄精,再搞个农家乐,利用好我们靠近黄精示范基地和中益乡蜜蜂小镇的优势。”

——家庭医生让群众少花钱少生病少跑路

【镜头回放】

·在马培清家院子,习近平同村民代表、基层干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围坐在一起,摆政策,聊变化,谋发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热烈。

·习近平指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是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贫的重要保障。这个兜底作用很关键。脱贫攻坚明年就要收官,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重点做好那些尚未脱贫或因病因伤返贫群众的工作,加快完善低保、医保、医疗救助等相关扶持和保障措施,用制度体系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

“2019年4月7日,测血压,宣传扶贫政策。”

“2019年3月8日,测血压,个性化健康指导。”

“2019年2月4日,测血压,指导服药。”

……

在中益乡华溪村,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有一张家庭医生签约巡诊卡,每个月都会如此更新巡诊时间、巡诊内容,并由巡诊医生签字确认。

这个由团队长、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公卫医生、社区医生等5人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扶贫政策挽救了我的家庭”

华溪村村民张剑峰今年48岁,家里三口人,上有85岁的母亲,下有13岁的儿子。长年靠种辣椒和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来源少,不稳定,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

2017年,张剑峰被查出鼻咽癌,手术治疗共花费11万元,其中医保报销了8万元,社会爱心人士捐助了2万元,自己只花费了1万元。

健康扶贫挽救了张剑峰的家庭。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在座谈会上,张剑峰向总书记讲述了自己的情况。

“我见到总书记,真的很激动,因为健康扶贫政策挽救了我的家庭,非常感谢总书记对我们贫困群众的牵挂。”16日,张剑峰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说,“我今年打算再养100只土鸡,30群蜜蜂,有信心、有能力脱贫。”

中益乡卫生院院长蒋凤在座谈会上第三个发言。她向总书记汇报了中益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医生定期上门问诊,帮助群众少花钱、少生病、少跑路。

中益乡卫生院院长蒋凤。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16日,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蒋凤说:“我们一定有信心和决心,执行好党的健康扶贫政策,确保全民小康,共奔小康。”

蒋凤说,现在中益乡542户贫困户中有大约40%是因病致贫的,“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家庭医生团队,互相都留有电话,可以直接一对一服务”。

蒋凤介绍,签约医生服务团队每月上门一次,对这些家庭进行测量血压、指导服药等入户巡诊。卫生院每年为村民提供一次免费体检,还有健康促进、心理辅导这些更为细致和人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我们通过大病保险等方式,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为贫困群众进行兜底救助。这样,贫困户住院可以报销90%,门诊报销80%,均是先诊疗后服务,在出院时采取一站式结算。”蒋凤说。

去年,中益乡共实施医疗救助1800多人次126万元,对农村建卡贫困对象和当年大病慢病致贫患者全年住院费用专项兜底,减少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发生。

——“三变”改革带动农旅融合,腰包鼓了心气也足了

【镜头回放】

·习近平对乡亲们说,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

·习近平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木瓜树下面套种的是黄精。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站在华溪村的山坡上,一层层梯田里,全是黄精、木瓜等各类经济作物,田坎被“规整”得有模有样,处处是葱绿。

华溪村是重庆市“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通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可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促进生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今,华溪村的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都在悄悄起飞……

黄精幼苗长势喜人,它是华溪村的致富宝贝。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吃得黄连苦,换来蜂蜜甜”

“你小心点哦,莫把黄精芽儿给我刨了!”16日下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华溪村回访时,正遇到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叮嘱一位在田间除草的农户。

黄精,早已成为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眼中的致富宝贝。

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过去,华溪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粮食作物,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近年来,中益乡调整产业结构,采用木瓜和黄精套种的方式,发展起中药材等特色农业,既解决了短期收益,又保障了长期致富。

2017年秋后,华溪村村支“两委”召集村民开大会、签字、按手印,组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发展。

华溪村老党员马培清的儿子陈朋就做起了黄精中药产业,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管护药材基地等方式实现稳定脱贫。如今,在华溪村,已有150户480人参与黄精种植,其中贫困户48户159人,全村种植黄精面积达到200亩。当地乡亲们说,“吃得黄连苦,换来蜂蜜甜”。

石柱县泽泰中药材联合社法定代表人何泽奉。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15日下午的座谈会上,石柱县泽泰中药材联合社法定代表人何泽奉向总书记汇报,该企业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与农户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中益乡1131户群众增收,其中贫困群众325户。

中益乡拥有蜜源植物30余种,山上彩色的蜂箱里喂满了蜜蜂。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全乡粮经作物面积已经由9:1调整为1:9,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说,中益乡盛产黄连、莼菜、辣椒等产品,拥有蜜源植物30余种,海拔高,靠近国家森林公园,民宿、健康养生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潜力十足,正在打造蜜蜂小镇。以华溪村为例,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去年村集体收入就已有20余万元。

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往前跑”。在石柱县、在中益乡、在华溪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大山里的乡亲们,正在奋力翻越贫困的山峦。

[责任编辑: 韩曜聪]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