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千年 山水美巴南
《重庆预备学校赴法学生留法勤工俭学分会代表名册》
《巴南区历史与当代行政区划图》
巴南区60公里长江岸线示意图
东温泉
南温泉
接龙吹打民间表演
云篆风清
丰盛彩色森林
文/图 巴南区委宣传部 巴南日报社
春漾响水湾
长江边上,听风吟唱。
万里长江来到重庆,60公里黄金水道过境巴南,在巴南1825平方千米绿水青山间,播撒93 个秀丽湖泊、4个江心岛屿,滋养全市领先的温泉资源储量和46.6%的森林覆盖率……
薪火三千年,绿水并青山。在学好“两山论”、讲好“两山”故事的背景下,这段在重庆主城九区当中最长的黄金水岸,承载了巴渝文化薪火相传,逐水而居、踏水而行、拥水而兴的三千载过往,并照见她的诗和远方。
第一篇章
听历史悠远 古巴人逐水而居
水之温润
一袭绿水,两岸青山。长江自江津入巴南后,流经九龙坡、南岸,又遇巴南,再往长寿浩荡东去。巴南境内,两端江岸总计60公里,是重庆主城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区。正是这段黄金水岸,温润了扑朔迷离的巴国文明,拉开了巴渝文化的历史大幕。
一盏不眠青灯,一宗史学悬案
时间上溯。公元前316年,一场争夺疆域的刀光剑影后,强悍的秦国终于将觑觎已久的巴国划入自己的版图。巴人,突然从漫漫历史长河中消失了——这就是中国史学界的著名“悬案”:巴人之谜。
巴人,到底去哪了?
自古长江两岸,人类逐水而居,文明绵延不绝,也为探索扑朔迷离的“巴人之谜”,埋下生动伏笔。
巴人中的一个分支——龙蛇巴人自巴国灭亡后,迁徙到了现今巴南区龙洲湾街道这个地方!长期“潜伏”于青灯黄卷下的著名巴文化学者、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管维良,曾捧出他的“一己之见”。
管维良还原历史现场:
公元前316年,那支在血雨腥风中幸存下来的巴人族群,匆匆穿透黑夜,在巴国南部一个长江岸边栖息下来。长江水岸从此为这个疲惫的族群提供着生命之源、休养之所。
管维良研究认为,巴国灭亡后白虎巴人东迁,到了湘鄂西和川东巫山一带。南方人口空虚,龙蛇巴人就逐渐南下重庆到了现今的龙洲湾一带。
虽然迄今为止,学界对巴国不在后,巴人究竟去向何方的问题尚无定论,但恰恰为巴文化增添了诸多神秘与趣味。
龙洲湾巴滨路上,一座复建的巴县衙门,正静静诉说历史的沧海桑田。
秦灭巴后,在现今的渝中区设置巴郡,分巴东郡、巴西郡和巴郡,史称“三巴”。公元前314年,秦国在今渝中区设置江州县,之后更名垫江县。北周武成三年即公元561年,垫江县更名为巴县,巴县由此得名。
时至1939年,巴县政府迁出重庆市中区,暂住今九龙坡区华岩镇,1941年迁入今巴南区李家沱街道马王坪,1952年暂迁南泉街道,1954年迁入鱼洞街道。
又于2009年,巴县变身巴南区后,其治所再次迁徙至龙洲湾街道,终于停止她风尘仆仆的脚步趋于稳定。
按照管维良的观点,这仿佛一个意味深长的历史巧合——现今的龙洲湾街道,就是那历史深处,供巴人余部喘息的地方。
只不过,这次迁徙不再是躲避战乱,而是为了实现快速与主城核心区空间对接,推动南部新城迅速崛起。
一个“巴”字去留,一场激烈争论
值得一提的是,穿越了2300多年时空之旅的巴县县名,终结于1994年。
这是何故呢?
1994年,国务院批准巴县撤县建区。时任巴南区志办主任周进回忆,其时,人们既对新区充满期待,又满怀对巴文化的不了情,有人主张改称渝南区,有人坚持保留“巴”字叫巴南区,争论非常激烈。
最终,在多数人坚持下,“巴”字得以保留,巴县更名为巴南区。
一个小小的“巴”字,为何引发众人口头“大动干戈”呢?
巴南区博物馆陈列的《巴南区历史与当今行政区划图》上,“巴国——巴郡——巴县——巴南区”的行政区域变迁脉络清晰可见,足证今生巴南与前世巴国“血脉相传”。
早先的巴国疆域相当广袤。《华阳国志》载:“其疆域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相当于今陕南、鄂西、川东、川北和贵州思南一带。其国都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历迁今丰都县、涪陵区、渝中区、合川区以及四川阆中县。
如今在史称巴国故地的重庆,38个区县仅有巴南惟一带有“巴”字,与巴文化一脉相传。而穿透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巴文化最终在巴南发展、积淀为巴渝文化。
“巴南有理由、有责任高举巴渝文化的大旗!”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说,小小“巴”字蕴含大历史、大文化,怎会轻易舍弃呢?
一个千年古件,一段悠远岁月
人可以书写和推动历史,也可以孕育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2000年的春耕时节,接龙镇一位农民犁田时,一个神秘物件在田泥里出现了——那是一把有近千年历史的唢呐。很多年里,巴南人总是不间断地发现一些上了年岁的吹打乐器。
一排硕大无朋的唢呐齐声奏鸣,一队古代巴国武士随之起舞——这些“古件”,让人恍若历史深处巴人擎旗征战或临渊渔猎的现场。
这就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接龙吹打乐。接龙镇原文化站站长陈朝友老人介绍,接龙吹打乐正式形成于元末明初,是“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同样是首批国家级非遗的木洞山歌,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先人田野劳动的“巴渝歌舞”。木洞人口不过4万余众,就有上万人可即兴演唱,鲜有一种艺术形式有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
岁月长河静静流淌。巴南还拥有姜家舞龙、鱼洞乱针绣等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2项,市级11项。她们在一辈辈巴南人的生产生活中演绎出来,“唰”的点亮了悠久的巴渝文化。
第二篇章
看波澜壮阔 巴县人踏水而行
水之激扬
放眼向洋,胸怀激烈。古巴人逐水而居,巴县人踏水而行。在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一批在巴南出生或成长的革命先辈,从长江水岸踏上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行程。
波涛昼夜不息,革命前赴后继
“我现在鼓吹社会主义……”
“我准备写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书……”
这是在20世纪初著名“苏报案”庭审现场,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的慷慨陈词——2013年时值《革命军》发表110周年,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及其研究团队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中国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家、宣传家邹容,在身陷囹圄之时,转而追求社会主义!
“从最初景仰谭嗣同的改良主义到追随孙中山的革命路线,从大声倡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自觉信仰社会主义。”周勇说,邹容是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伟大先驱,是先进的中国人、先进的重庆人的代表。
1898年,岁值戊戌。在北京,谭嗣同慷慨就义。在重庆, 13 岁少年邹容将谭的画像置于座前,题诗明志:“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
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亲自为邹容编了一本书,发给参加会议的全体高级干部。
时光流淌120载,2018年,又到戊戌。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及地方媒体报道,4月3日邹容逝世113周年纪念日期间,重庆举行了多场对邹容烈士的祭奠活动。
4月5日即清明节这天,周勇在《戊戌清明祭》一文中这样写道:“两轮戊戌,告诉我们,邹容已经跨越时空、重回当下。”
曾是“重庆水路第一水驿”的巴南千年古镇木洞,拥长江,依群山,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就在这里长大。在一平方公里场镇上,还有中国近代史上三位重要人物的旧居,其主人分别是辛亥革命先驱杨沧白、著名红军将领汤慕禹、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
清光绪七年十月十八日即1881年12月9日,杨沧白在木洞老街一间老屋呱呱坠地。杨沧白是邹容的儿时玩伴、革命挚友,两人都在年少时怀有救国图存之大志。1906年,杨沧白被孙中山指定为同盟会重庆支部负责人,他发动的蜀军革命被称作是“推翻帝制的前奏”。
江水壮阔浩荡,胸怀志在四方
1920年8月27日,重庆太平门。法国吉庆轮在长长汽笛声中驶离码头。84名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中,有一位叫邓希贤的少年,他就是邓小平。
与邓小平同行的,还有后来成为首任中共巴县县委书记的巴县人周贡植。他们在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创办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完成学业,踏上救亡图存的伟大行程。
巴南区档案馆陈列厅正中央,静静躺着一份《重庆预备学校赴法学生留法勤工俭学分会代表名册》——这份镇馆之宝上,邓小平、周贡植的名字清晰如昨,见证了百年前的那场风云际会。
辛亥革命后,广大爱国知识分子愤于现实黑暗,继续寻求新思想、新文化救国图强。虽然身处中国内陆,但老巴县人仍然胸怀壮阔。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汪云松等一批巴县开明乡贤筹款办学,并资助有识有志之士旅欧赴法。
山川古迹是一个地域的外在形式,人的精神却是其文化特质。
巴南人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峻的自然环境,尤其是长江水岸,孕育了巴南人“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个性和文化。
立于巴南长江水岸,可见大江东去之浩荡,可听历史长鸣之回响——在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一批批革命先辈从长江岸边踏水溯流,为民族复兴赴汤蹈火。
绿水青山长在,烈士英魂长存
巴南的历史悠远流长,地理上的神形更是其内涵所在。
相传公元1402年,即明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兵临城下,建文帝朱允炆化装成和尚从皇宫秘道逃亡,溯江流落南泉修道。建文峰至今仍留存建文寺、建文井等遗迹和一位落难皇帝的诸多谜团。
1962年2月,郭沫若莅临南温泉时留下诗句:“建文隐处埋荒草,仙女洞头有碧苔。”
建文峰没能改写封建王朝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却见证了打响重庆主城解放第一枪的辉煌战绩。
1949年11月,解放军二野、四野,由南川、綦江多路逼近重庆主城,以巴南60公里长江岸线为主要进攻线路,从李家沱、木洞等地码头强渡大江,势如破竹,于11月30日一举解放重庆主城。
26日这天,解放军先头渡江部队在建文峰与国民党守敌激烈交锋,打响解放重庆主城第一枪,重创了国民党军队的“江南防线”。如今在建文峰那尊人民英雄纪念碑下,100余名在解放重庆主城首役中牺牲的战士长眠于此。
于建文峰制高点俯瞰山下,大江奔海,势不可挡,重庆主城解放前夜历历在目。
长江是重庆魂魄所系,更是巴南历史之源。
绿水青山间,重庆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享誉世界的三峡文化、可歌可泣的三峡文化、彪炳史册的革命文化、独具特色的统战文化、感天动地的移民文化等“六大文化”形态,逐渐沉淀和形成。
其中,巴渝文化、革命文化是重庆文化的根基,而巴南,最具巴渝文化和革命文化这两个基础性文化形态。
第三篇章
享生态文明 巴南人拥水而兴
水之欢愉
日夜奔腾,且歌且行。巴南人以“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巴渝文化精神内涵,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书写了生态文明语境下拥水而兴的“两山”故事。
晚年回迁:一段岸线的前世今生
“没想到又回来了!”前不久,退休大爷方朴入住巴滨路一个推窗即见长江的小区。
方大爷的新家,距早年拆迁了的老居民楼仅500余米。30年前,在老居民楼拆迁之时,方大爷带着儿子一家迁往区外。而今,儿子一家带着他迁了回来。“好生态,就是最大的风景!”方大爷说。
悦赏十里鲜花,乐骑亲水车道,漫游滨江公园……全长18.3公里的巴滨路,是方大爷晚年生活的全部寄托——这里拥有重庆市第一条滨江自行车道,拥有一批湿地公园、小游园,沿途银杏、香樟众木成林,樱花、茶花鲜花成海。
3000年前古巴人逐水而居的这条水岸线,已成为重庆主城“两江四岸”的重要窗口、市民亲水休闲的重要打卡地,并不断演绎类似方大爷那样的“迁故事”。
巴南沿江、傍泉、依山、靠林、临湖、环岛。木洞桃花岛、木洞中坝岛、鱼洞中坝岛、麻柳南坪坝——四个长江岛屿滋养水之灵气;云篆山、圣灯山、樵坪山、双寨山——四座原生态森林孕育山之仙气。
三千年巴国故地,三万顷休闲时光。
春赏万花争妍,夏纳千林凉意,秋摘百果奇香,冬浴十面温润——拥水而兴的巴南,四季分明,各美其美,共同奏响“乐享四季、生态巴南”的四季乐章,城乡全域成为重庆主城最美最大的“生态田园”。
孝子背母:一眼温泉的人间热度
据传清朝末年,现今东温泉镇的五布河畔,有一位猎户的儿子山崽,为给失明的母亲治病,无论天寒地冻,每天都背着母亲去十里之外的温泉泡泉洗眼。两年之后,山崽母亲竟重新看清世界。
这个故事赋予本就温润的东温泉水,以至孝至善的人间热度。当地人将五步河畔的温泉水视为“圣水”,将山崽母亲泡泉的地方视为“圣浴”,并纷纷来此泡温泉,祈望洗尽病魔,逢凶化吉。
孝母浴泉的故事无源可溯,但有据可考的是,清末以来,东温泉一直传承着淳朴独特的泡温泉习俗。
最具重庆山水格局,有“最重庆”之美誉的巴南区,是“全国首批国民旅游休闲胜地”,是名副其实的山城、江城、森林之城,也是温泉之城,西部首个、重庆唯一的“中国温泉之乡”。
龙洲湾长江岸边,南温泉与东温泉遥相呼应,重庆“五方十泉”,巴南就占东、南两方。
南温泉发现于明朝万历年间,有“重庆第一泉”之誉。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有诸多社会名流前来泡泉休闲,成为重庆早期旅游圣地。大文豪郭沫若早年也慷慨赞誉:浴罢温汤生趣满,花溪舟楫换人回!
巴南区温泉储量323.38亿立方米,温泉资源储量全市领先,其中“天然桑拿”东温泉热洞常年水温43℃,是热医疗效用明显的优质矿泉水和世界喀斯特地貌上恒温的温泉热洞。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曾为热洞题词:东泉热洞,世之瑰宝。
勇士出征:一座茶山的美丽逆袭
重庆初春,二圣白象山茶园漫山翠绿间,春芽诗意生长。巴山村村民李显福指尖在茶叶间飞跃。
李家是茶园种植户。去年,李家靠种茶、在茶园务工及年度分红,收入近10万元。
把一片茶叶的吟唱,浸润在杯子里;把一座茶山的情怀,书写在叶片上——谁也想不到,这座“金山”竟是在荒山上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徐启,原二圣乡“十八勇士”自告奋勇上山开荒,他们住土坯房,睡木头床,靠40亩开荒地、两台机器、一口铁锅艰难起步。
再后来,“十八勇士”之一张节明带着一个集体小厂,从濒临倒闭、承包经营、上街叫卖等诸多困顿一路突围,打造了一个年产值超8000万元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重庆茶叶集团,带动周边2万亩共2600多农户增收脱贫。
眼下,巴南“两山”故事的另一个主角二圣天坪山,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树当年差点被砍来当柴烧了!”二圣镇集体村村民陈福满是感慨。
10多年,因梨子品质差销路差,集体村大片梨树即将被砍伐作薪。在外经商的村民郑孝乾回来担任村干部,带领村民改品种、学技术,从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使梨园变成西南地区惟一的“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并形成万亩规模,带动2个村10个合作社上千农户增收致富。
长江环绕之下,巴南区拥有重庆主城最富集的生态资源。在这幅诗意长卷上,处处都有乡村振兴的“样板间”、农旅融合的“示范田”。
水育一方人,也兴一座城。
巴山渝水是重庆的,也是国际的。在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背景下,巴南站在了新的历史关口。
位于巴南的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是中新互联互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主要承载地。由巴南始发的重庆东盟公路物流班车,目前已连通亚欧约20个国家、15个港口,并与中欧班列对接贯通。
巴南的故事,总与那片江水有着不可割裂的情缘——重庆公路物流基地还与重庆东港、果园港、寸滩港形成多式联运,通江达海,续写“重庆下南洋”的新时代传奇。
万里长江浩荡奔海,千年文脉薪火相传。巴南不忘初心,在巴渝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绿水青山中传承发展,行千里、致广大!
资料链接》》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花溪街道熊家湾,是重庆主城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巴县志:历史上以巴县命名的志书共三部,其中,向楚主编的《巴县志》处处良史笔法,为全国名志,是学界研究巴渝地区历史风物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中共中央南方局西南学院旧址(彭氏民居):位于南泉街道,是重庆地区保存较好、最大最完整的古民居。1946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此创办了西南学院。
丰盛古镇:始建于宋代,明末清初因商贸业发达而兴场,曾是重庆去南川、涪陵的重要驿站,素有“长江第一旱码头”之称。
木洞古镇:明清以来,木洞镇就是四川省商贾云集的名镇之一,是连接川黔、商品出川入川的重要集散地。
云篆山:位于鱼洞街道。是重庆老“巴渝十二景”和“巴南新八景”之一。
圣灯山:位于圣灯山镇。有“川东小峨眉”之称和“巴渝奇山”之称。有千年古寺云豁寺、48道山城门遗址。
樵坪山:位于南泉街道。樵坪古寨为原巴县江南五大寨之中心。古寨共有城门48座,尚有24座基本完好。
双寨山:位于石滩镇。由大寨山和小寨山组成,其中小寨山最高海拔1111米,素有重庆主城“最高峰”之称。
木洞桃花岛:位于木洞镇,为长江第三大岛。三峡蓄水175米水位后,桃花岛成为四面环水的孤岛。
木洞中坝岛:位于木洞镇,每年蓄水后,成了“白鹭天堂”。
鱼洞中坝岛:位于鱼洞街道。曾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秘密飞机场。
麻柳南坪坝:位于麻柳嘴镇,是长江江心孤岛,每年3-7月,三峡消落区700亩的土地长出郁郁葱葱的青草,成为“露营天堂”。
【活动介绍】
为深入挖掘巴渝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从2019年3月25日起,全市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正式启动。
此次活动分为“书记晒文旅”专题宣传、“区县故事荟”专题报道和“炫彩60秒”区县文化旅游微视频大赛三大主要活动,每周一、周四各推出一个区县,每个区县的宣传周期为3天,持续至今年8月中旬结束。
【如何点赞】
第一步:下载新重庆客户端
第二步:打开客户端,点击右上角“我的”,用手机号进行注册(已注册用户可跳过此步骤)
第三步:在客户端“头条”栏目或“活动”栏目里找到页面,进入活动
第四步:点击栏目,为你喜爱的区县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