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声回响|再访中益乡①山里娃住进新宿舍,上起了“共享课堂”
编者按: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石柱县中益乡,细察深问,殷殷嘱咐。如今,半年过去了,在全国扶贫日来临之际,带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再次回访中益乡,看看这里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相关新闻:
习声回响|再访中益乡③小病不出村大病有报销,三甲医院专家来坐诊指导
首席记者 佘振芳 黄宇 见习记者 姜音子
10月11日,秋意渐凉,中益乡小学笼罩在蒙蒙细雨中。
下课铃一响起,孩子们像出笼的鸟儿一般奔向操场。崭新的塑胶跑道上,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嬉笑打闹。乒乓球台边,几个孩子围拢在一起观战。
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嬉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五层教学楼的顶上,有一排红字十分显眼:“要保证孩子上学受教育 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走进中益乡小学,我们发现,这里发生着许多点点滴滴的变化,让人欣喜。
——寄宿楼修好了,再也不用走一个多小时山路上学
【镜头回放】
•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调研,同老师同学们亲切交流。师生们给总书记跳起了民族舞蹈——摆手舞。
•看到总书记来了,学生们围拢过来,纷纷问习爷爷好,总书记高兴地同大家交谈,询问他们学习和生活情况。
•习近平指出,“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循着足迹看变化】
时隔半年,记者再次来到中益乡小学。在教学楼的左侧,矗立着一栋寄宿楼,一栋综合楼。半年前,这里还在修建。这学期,两栋楼都已投用。
学校教学楼左侧的宿舍楼和综合楼已经投入使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宿舍楼的投用减少了孩子们上学路上花的时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2年级的罗湛很高兴,因为这学期开始,他再也不用走路上学了。罗湛家住在4公里开外的盐井村,要走1个半小时左右。
和罗湛住一个宿舍的,是另外5个孩子。宿舍门口贴着班主任、管理员、学生和家长的信息。像这样的宿舍一共有20间,每个宿舍都有独立卫生间,能住6名学生。
宿舍门口贴着班主任、管理员、学生和家长的信息,一共有二十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除了幼儿园之外,学校现在一共有102名小学生,大多数孩子家都在学校不远处,目前只有二十多个家住得比较远的孩子来住校。”校长刘斌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宿舍里的被褥、漱口杯、拖鞋等日常用品都是由学校统一发放的。
放学后,住校的孩子怎么办?学校也考虑到这个问题,正组织4点半课堂,帮孩子们辅导功课,还将开展绘画、阅读等各种课后兴趣小组,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孩子们在宿舍看书休息。中益乡小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喏,300多平米的跑道、2000多平米的运动场,咱们搞体育也有条件了。”走在操场上,刘斌兴致勃勃地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以3-6年级的学生为主,他正筹划组建一个篮球队,“以后,说不定我们的球队,也能走出乡里、走到县里,甚至市里去参加比赛哩。”
——食堂更宽敞整洁,“明厨亮灶”让孩子吃得更放心
【镜头回放】
•习近平走进师生食堂,仔细察看餐厅、后厨,了解贫困学生餐费补贴和食品安全卫生情况。
•习近平嘱咐学校和老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当好临时家长,把学生教好、管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学生在学校学、住、吃都安全,让家长们放心。
【循着足迹看变化】
“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学校食堂,随处可见教孩子珍惜粮食的标语。午餐时间的食堂,非常地热闹。
萝卜炖排骨、番茄炒蛋……中午12点,教学楼右侧的食堂飘出了阵阵香气。孩子们端着碗,在打饭的窗口排起了队。
“明厨亮灶”可实时监控厨房内的情况,让孩子们吃的更放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孩子们在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我喜欢吃萝卜,嬢嬢再给我打点萝卜嘛!”3年级的马宇涵和谭杨打好饭,来到二楼的餐厅坐下。每个班级都有老师陪餐。
以前的食堂只有一层,不同年级的孩子们需要错峰就餐。现在,加盖了一层的食堂变宽敞了,可同时容纳接近150人就餐。
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食堂享用免费午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食堂还实施了“明厨亮灶”,设有摄像头和大屏幕,可以实时监控加工间、储藏间内的情况,让孩子们吃得更放心。
“2019年9月15日,油麦菜,农贸市场,3元一斤,数量40斤……”在食材进货公示处,食材采购信息写得清清楚楚。
据学校的后勤管理员秦建国介绍,每个学生每学期有400元的午餐补贴,按照标准,学校根据营养专家推荐的菜谱,变着花样让孩子们吃饱、吃好。
——山里娃上起“共享课堂”,又迎来了5名支教老师
【镜头回放】
•35岁的马影翠老师告诉总书记,师范毕业后,她回到母校中益乡小学当老师,今年已经17年了。
•习近平高兴地说,就希望看到更多乡村教师扎根贫困地区,为国家、为家乡培养优秀人才,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
【循着足迹看变化】
“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下午2点,三年级的教室里传出了琅琅书声。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马影翠正在教孩子们念课文。
在教室黑板处,有一块显眼的大屏幕。马影翠不太熟练地用手触摸屏幕,点开了“共享课堂”。
“共享课堂”不但可以观看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视频,还可以同步教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这是前几天刚刚安装好的远程教育系统。对于山里娃来说,这块屏幕作用可大了,不但可以观看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视频,还可以现场同步教学,孩子们还可以在这边提问,由屏幕那边的老师来解答。
马影翠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自从总书记来过之后,孩子们在课堂上都格外积极,大家你追我赶,都想把学习搞上去。而半年前对总书记许下的承诺,到现在也还时常让她自己心情澎湃。“眼看着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越来越好,我在乡村教育的一线岗位,也越来越有奔头了。”马影翠精神昂扬地说。
马影翠感受到了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越来越好。华龙网—新重庆 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像马影翠一样的老师还有很多。今年,除了原来的23名教职工,学校又迎来了5名优秀的支教老师,这其中还包括来自重庆大学的志愿支教老师李万亮。
“我今年研究生一年级,很久前就报名了‘西部计划’,当得知被分配到总书记来过的中益乡小学时,高兴坏了。”李万亮说,他也是农村里考出去的孩子,深知农村的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志愿支教老师李万亮晚上仍在教室备课,他希望传授更多的计算机知识给学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音乐老师马泽祥教孩子们唱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来学校不到两个月,李万亮就注意到,这里的孩子们都非常淳朴,也很爱学习,但在计算机基础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如今,他在学校负责教科学和计算机课。“我希望让孩子们学会使用网络这个工具,同时将自己在外面学到的知识进行言传身教,让孩子们的视野更开阔。”
除了“请进来”,还有“送出去”。校长刘斌说,之前被总书记接见过的年轻老师唐大鹏,现在就在南岸区一所优秀小学跟岗学习,学满一年之后,将回来继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