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答卷——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专题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一周年之际
相关报道:
习声回响②|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中益乡小学努力上好“三门课”
石柱中益乡华溪村四周青山环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苍莽武陵、千里巴山、逶迤大娄、奇秀巫山。四大山脉近似拱卫,形成了连绵的绿色屏障,曾让世居于此的巴渝儿女守着青山受穷,脱贫之路尤艰。
重庆人刚劲勇毅、豪放爽快。党的十八大以来,巴渝儿女在绿水青山之中发掘“金山银山”,努力挣脱“富饶的贫困”。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倒计时,渝州山乡换新颜,但各方面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早从北京出发,乘飞机来到重庆,转火车,换汽车,辗转来到石柱中益乡华溪村考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在老党员马培清家中,总书记说:“看到大家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安全越来越有保障,心里感到很托底。”总书记还指出“三保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要摸清底数,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殷殷嘱托,深深期望。一年来,重庆严格对标对表中央要求,高位推动,尽锐出战。2020年2月,重庆最后4个贫困县“摘帽”,11.44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12%,用实际行动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巴渝大地上,交出了一张脱贫攻坚精彩答卷。
聚焦脱贫“试金石”
“三保障”有保障
因病返贫的谭登周身体渐渐康复,在养病期间还养起蜜蜂,希望通过养蜂来致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张质 李文科 摄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既是脱贫攻坚中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也是检验脱贫质量的“试金石”。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看望过的贫困户谭登周是典型的因病返贫。这一年时间里,老谭家的签约家庭医生每月都来“家访”。在医生的精心调理下,他气色渐好,说话也比以前有力气。在养病期间,他还养起了蜜蜂,希望通过蜂蜜能够脱贫致富。
綦江区扶欢镇民主村村民杨相会也是因病返贫。她因胃肠间质瘤动了手术,医生说需要长期服用售价曾高达2万元的药物“格列卫”来维持身体。雪上加霜的是,去年8月她又因身体抵抗力差导致肺炎住进了医院。
就在杨家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健康扶贫及时兜底。医保体系报销下来,杨家人自付医疗费仅约2500余元,占总费用10%左右。更让杨相会高兴的是“格列卫”降价了,通过国家集中采购和医保报销后,自付费用明显降低,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宽松。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这曾是许多农村群众大病后的真实写照。类似于谭登周、杨相会这样的家庭之所以没有被因病致贫压垮,离不开重庆精准发力实施的健康扶贫工程。
近年来,重庆投入资金在贫困区县改扩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均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建立起了“三保险”“两救助”“两基金”多重医疗保障体系,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率、家庭医生慢病签约服务管理率、重病兜底保障率分别达到100%。贫困人口住院自付比例不超过10%,2019年因病致贫户较2018年减少79.8%。
“感党恩脱贫速奔小康,谢政府帮扶喜住洋房”——黄美胜把自己的心里话写成了春联,贴在新房门前。彭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在杨相会家200余公里外的彭水,三义乡莲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黄美胜在春节前把自己的心里话写成了春联,贴在150平的新房门前——“感党恩脱贫速奔小康,谢政府帮扶喜住洋房”。
黄美胜一家6口人,曾全挤在山中不到60平的土房里。“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漏雨屋;大风刮一刮,墙壁抖一抖。”老黄说,现在他们是从“糠箩”跳到了“米箩”,生活幸福得很。
去年,重庆制定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实施方案,确保摸排到位、鉴定到位、改造到位。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集中安置市级示范点7个,累计实施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9991人,实施危房改造5000户。
中益乡小学的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嬉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保障义务教育是“三保障”的另一关键。在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秀山县隘口镇,帮扶村干部为贫困学生何小邻(化名)家牵了宽带,送来了智能手机,确保她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能上好网课。
今年,重庆在防控好疫情的情况下抓好送教上门和线上教学服务,确保困难学生不因疫情失学辍学。去年,重庆认真落实控辍保学、资助上学、就近入学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现象。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等项目。
建立持续增收渠道
“两不愁”真不愁
武隆瞄准旅游这一绿色产业,2019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达170亿,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三保障”主要靠政策来兜底,但解决“两不愁”问题就必须选好产业,建立持续增收渠道,不能钱物“一发了之”。
武隆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藏乌江峡谷之中。这里生态资源丰富,但村民却曾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没有挣脱“富饶的贫困”。
武隆瞄准旅游这一绿色产业,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2019年全区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70亿。
游客来了,村民脱贫路子也宽了。会厨艺的,利用扶贫免息贷款开饭店;家里有闲置房间的,利用扶贫奖补资金办民宿;能说普通话的姑娘小伙,去镇上的技校培训出来转身就去景区当导游;老年人在家门口摆个摊,土货常常半天就能卖完。
扶贫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但扶贫资金不是简单一发了之。重庆创新措施,把扶贫资金由“补”变为“股”,让贫困户或脱贫户参股,用股权激励他们的内生脱贫动力。
武隆后坪天池苗寨一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曹建 摄
去年国庆节前,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武隆后坪乡推出天池苗寨项目,苗寨一开寨就吸粉无数。70岁的村民刘远莹用闲置的房屋、田地等入股苗寨旅游合作社,年底分红了10318元。老人家说,从没想过有来钱这么轻松的日子。
改变的不止于此。重庆还将扶贫资金改“补”为“贷”,为贫困户提供“3年以内、5万以下、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的信贷支持,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难题。还把扶贫资金由“补”改为“酬”,杜绝贫困户不劳而获。
补齐发展短板
突出问题不再是问题
一条崭新的柏油公路在红池坝镇铺展开来。红池坝镇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能不能如期解决,取决于脱贫攻坚中那块最短的“板”。只有补齐发展短板,才能让脱贫成果在巩固中提高,建立起长效制度。
四月的巫溪红池坝莺飞草长,绿意盎然,正是这个4A景区旅游的好时节。
这里美得让人心醉,过去却穷得让人心碎。作为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从重庆主城到此要颠簸9个小时,一句“有女莫嫁中岗乡,山高路远难见娘”充满了对红池坝镇的奚落。
难走的路,成了旅游的“拦路虎”,青山绿水无法“变现”。好在未来可期,预计今年10月,红池坝“一横一纵”干线公路将通车,形成连接云阳龙缸、开州雪宝山、城口亢谷旅游环线,一举拉动产业发展,加快脱贫进程。
要致富,先修路。重庆去年对18个深度贫困乡镇“四好农村路”建设补助资金5.5亿元,已实现行政村100%通油路或水泥路、撤并村100%通公路。除开修路,重庆贫困地区的农村水利设施、电力和通讯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也在不断跟上。
发展短板建好补齐,管好用好了才能发挥长远效益;扶贫产业发展也是同样道理,做大做强才能实现稳定增收。
村集体经济是扶贫产业的主心骨。重庆通过产业发展、技术引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等方式,让村集体经济起到脱贫带动作用。
石柱中益乡华溪村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构建股权分红体系。图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黄精、木瓜种植示范基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张质 摄
在总书记视察过的华溪村,村民探索出了土地经营权和劳动力入股、资金入股、代种代管、以房联营等合作方式,村集体经济组织构建起了“项目+公司+合作社”的股权分红体系,427户农民去年分得了22.79万元红利。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通过“三变”改革,创新性地成立了镇级集体经济“总公司”,去年盈利达130万。奉节新民镇采用“集体经济+贫困户+农户”发展模式,形成农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紧密利益链接机制,让产业生命力更旺盛。
扶贫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带动。重庆深入实施“三乡”人才培育工程,在用足用好在乡人才、返乡人才、入乡人才上下功夫,回引本土人才,吸引能人返乡就业、创业。
魏先曼回到家乡南川开设“淘乡村”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力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伊永军 摄
在巫溪天元乡,“90后”张发松放弃在外事业,回到家乡创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流转土地10余亩,带领30余名村民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种植。
“80后”女青年魏先曼响应“精准扶贫”号召回到家乡南川开设“淘乡村”网络平台。她利用“电商+扶贫”的方式帮助当地贫困农户脱贫增收,打通了当地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重庆还印发《重庆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2年)》,计划三年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6万人,安排入乡科技特派员保持在6000名以上,建设100个专家工作站、专家大院等,建成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乡村振兴接棒脱贫攻坚
幸福生活没终点
三建乡电商平台在线下也设立了展示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章烈 摄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成员单位西南大学派驻丰都三建乡蔡森坝村的扶贫干部罗军几乎每周都会发上好几条关于三建乡土货的朋友圈。
他带货的朋友圈产品介绍详细,图片拍摄精美。有时他还会化身“吃播”,用大快朵颐证明土货质量。
“三建乡的冷水鱼、黄牛肉、芦花鸡、雷竹笋质量都很好,平常销量也不错。”罗军说,今年三建乡的农产品销量因为疫情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为了不影响贫困户全年收入,今年他计划通过直播来扩大带货渠道,帮助贫困户扩大销量。
重庆去年11.44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脱贫成果巩固难度陡增,部分脱贫户存在返贫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贫困县摘帽后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重庆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保持贫困区县党政正职稳定。坚持摘帽不摘政策,出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保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强度,投入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区县统筹资金,较中央资金安排重庆的增幅分别高5.2个、1.3个百分点。坚持摘帽不摘帮扶,增派290名第一书记,选派驻村工作队5622个,驻村干部21314名。坚持摘帽不摘监管,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两摸底一核查”工作。
“四个不摘”为稳定脱贫加上了“保险阀”。
叠石花谷景区一景。重庆酉阳旅投集团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面向后脱贫时代,今年重庆市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脱贫攻坚要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酉阳县板溪镇石漠化严重,“岩头缝缝不经干,天旱年层不产粮”道出当地一把辛酸泪。当地村民只能在石头缝里种粮,一年辛辛苦苦,还常亏本。当地另辟蹊径,依托石漠化景观打造叠石花谷景区,让全村都吃上了旅游饭。
“一夜翻身”的板溪镇趁热打铁,又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开展新一轮破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坚韧、顽强、开放、包容的巴渝儿女来说,脱贫只是第一步,今后还要继续向前奔跑,答好乡村振兴这份时代问卷。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赵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