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今天,我们会怀念什么?
(一)
1997年发生了很多大事,那一年 “入世”取得了积极进展,全球化的浪潮才刚刚开始。《中美联合声明》达成了重要共识和成果。香港回归,后港片时代也才刚刚开启。大家都在憧憬着美好的生活,“狼来了”还是“浪来了”?当时大家都多少心里没点儿底。
那一年也被很多人称之为是“中国互联网元年”,全国也才只有25万人可以拨号上网。搜狐、网易等也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新浪那个时候也还叫四通利方。BBS才是那一年的主流,没有热搜,没有转发点赞的网络还很清爽。

那一年全国也没多少块荧幕,很多电影院还没经历过资本的改造和市场的洗礼。二张刚刚成立了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新成立的民营公司华亿发行了《有话好好说》,一句“安红我想你”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梗。《甲方乙方》则更像是超前了一个时代的荒诞乌托邦,继续在今天化身成设计狗、程序猿口中的“甲方爸爸”。
(二)
2019年开年的时候,一部没怎么宣发的“小破球”成功的点燃了舆论。上映9天票房26亿,豆瓣评分7.9分。舆论甚至不吝惜的把开创中国硬核科幻里程碑、开启国产科幻影片元年等“碑年体”评论都给了它。

另一部能享受这个待遇的当然只有《哪吒之魔童降世》。国漫的“巅峰”、国漫崛起等“巅崛体”评价一度让人觉得国产动画动漫产业仿佛一直以跪姿躺在了一个深坑里,还得不断做仰卧起坐。

火爆的背后必然也有争议。在豆瓣等电影评论区中,频频出现“五星党”大战“一星党”。豆瓣评分公开后,《流浪地球》的评分是8.4分。随着批评声音的增多,评分也开始下滑,截至2月8日已经缓降至8分(有31.9万人打分)。在一星和两星差评中,数量最多也最无脑的差评,无非就是吴京梗和战狼梗。《流浪地球》流露的家国思想、集体主义情怀等也成为了一些批评者攻击的对象。甚至出现了地球真要灭亡了,中国人带球跑、西方人丢球跑的差异对比。
(三)
进入了2020年,全球疫情来袭下,各国都先后按下了暂停键。不断涌现的新闻更是让人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没有最坏的消息只有更坏的消息。没有电影可看的人们,突然发现了2019年那些曾经备受争议的电影带给我们的启迪。
《复联4》上映时海外观众的反映成了短视频平台上的热门素材,各类剪接层出不穷。背后其实依然是对超级英雄的渴望。
从“流浪地球”计划启动的第一天起,就再也回不去了;在我们那个时代,人人都追求一种叫“钱”的东西……《流浪地球》的台词让人再度回味了末世降临时人性的抉择和无助。
“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让很多人感慨原来2019年早就给了我们很多暗示。
除了正面的暗示,去年大火的《小丑》中的画面与情节与当前骚乱的美国现场影像对比下,更像是早早的预言。疫情影响下经济下行带来的对生活的悲观情绪,又像极了韩国电影《寄生虫》中展现的底层生活。

这么看来,还是1997年的电影带给了我们“抄答案”的机会。那一年里的《鸦片战争》告诉我们得自强自立。《倔强的凯拉班》更是早早的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关税的故事。《长大成人》《挺立潮头》是告诉我们成长有阵痛、科技发展才是强国之本。
(四)
其实,很多时候,历史的车轮总是要在我们身上碾过去碾过来的。很多事情我们笑过哭过闹过,唯独就是没有反思过。
对于大洋彼岸疫情以来发生的事情,其实我们早就忠告过了。就像是《甲方乙方》里面那句台词,“帮助了别人,陶冶了自己”,也比如《流浪地球》里面那句“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都是肺腑之言。
(五)
2019年,“流浪”始终是绕不过的元素。
地球在流浪,大师也在流浪。一个拾荒的流浪汉因为金句频出成了网红。由于流浪汉的形象和流利得体的谈吐形成了巨大反差,沈巍成了抖音和快手上的“顶级流量”。

“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甚至一度成了公众情绪的一部分。只是大师的流浪终究逃不过流量的桎梏。在亲自下场直播并在快手上拥有140万粉丝后,大师终于在2020年5月22日宣布无限期停播。
大师说自己是抱着善意进入网络,却被整得遍体鳞伤。
(六)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2020年过去后,你会怀念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