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与学生聊就业观网络直播“带岗” 央媒记者点赞重庆改善民生新举措
实现小康生活,改善民生是关键,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7月24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重庆行来到重庆大学、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地,记者们通过采访高校毕业生就业、线上招聘等,了解了疫情期间我市就业保障系列工作的实施情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与学生聊就业观网络直播“带岗” 央媒记者点赞重庆改善民生新举措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7-2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5日6时讯(记者 伊永军)实现小康生活,改善民生是关键,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7月24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重庆行来到重庆大学、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地,记者们通过采访高校毕业生就业、线上招聘等,了解了疫情期间我市就业保障系列工作的实施情况。

央媒记者采访重庆大学毕业生张颖怡(右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洋 摄

不等不靠扎根基层 这些大学毕业生找准就业“定位”

在重庆大学,记者团成员采访了该校光电工程学院的张颖怡。作为今年疫情影响下特殊毕业季的应届毕业生,张颖怡不等不靠,今年年初就在网上积极投递简历,联系工作。

今年3月,张颖怡参加了一场网上面试,面试第二天就拿到了工作offer,被大西北的一家军工企业录取。张颖怡是陕西人,父母都是军人,她从小就有军人情结,她说,此次不仅是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也圆了儿时的一个梦想。今年8月,张颖怡就要去新单位报到了。张颖怡说,新单位离家比较远,条件也比较艰苦,但年轻人就应该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扎西旺拉是重庆大学今年毕业的一名藏族学生。“我的家乡是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那里交通不发达,物流基础弱,高三的时候我尝试了人生第一次网购,苦等了十天才收到快递。”立志于改变家乡交通不发达、物流水平低的现状,高考填报志愿时,扎西旺拉报考了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毕业后,扎西旺拉签约了中铁十二局二公司,将投入到川藏线铁路建设工作,在那里,他将发挥专业所学,从事物资调配相关工作。

央媒记者参观重庆大学高精度减速器关键技术研究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洋 摄

疫情期间学校多措并举 指导帮助毕业生就业

记者团成员通过和这些毕业生交谈了解到,他们能够顺利就业,除了自身的过硬素质,以及扎根偏远地区和基层的志向外,学校在疫情期间出台的有关就业服务举措也为毕业生找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记者了解到,2020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突破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2020届的高校毕业生们更是经历了“史上最长寒假”,打乱了原本的求职计划。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学生们带来了认知焦虑和就业困难的双重挑战。”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陈兰老师成立的“陈兰工作室”被评为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过去半年,陈兰每天要搜集各种招聘信息,处理学生就业问题,邀请毕业校友传授“攻略”,调动各种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帮助。

学校还开通了重庆大学就业创业直播平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生涯规划、就业形势等在线课程;组织校内外多元师资力量,为同学们提供职业发展、求职辅导等线上就业指导及咨询服务。

疫情期间,重庆大学及时升级就业信息网,开通网上签约功能,实现疫情防控期间就业服务不间断;设置空中宣讲专用通道,邀请上百家重点用人单位举办空中宣讲会;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开辟新渠道,组织多场分层次、分类别“空中双选会”,实现用人单位与学生网上双选期间的远程实时交流。

据介绍,2月以来,重庆大学共举办线上招聘活动433场,参会单位5024家,是去年同期的2.8倍。

央媒记者参观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洋 摄

观摩网络直播“带岗”感受重庆如何促就业保民生

在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记者团成员现场观摩了一场公共就业人才网络直播招聘。

该网络直播招聘在重庆就业网、重庆英才网等多个平台开设直播链接和招聘专区,每周五下午三点以“现场直播+线上招聘”模式开展直播招聘活动。每期邀请7—8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等用人单位到直播间现场直播“带岗”。同时,组织1000家左右用人单位优选的上万个岗位,在各大网站平台同步开展线上招聘活动。自6月20日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三期,共有22家用人单位做客直播间,3811家用人单位携4.5万个岗位同步开展线上招聘,吸引44.36万人在线观看,求职者累计投递简历10.2万份,开播以来已实现就业5748人。

央媒记者现场观摩重庆市公共就业人才网络直播招聘。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据介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工作的压力影响,重庆市全力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全力打好就业“保卫战”。今年1-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1万人。

中国妇女报社记者杨一帆说,她平时的主要关注点就是女性,女性既是小康生活的参与者,也是小康生活的受益者。在重庆大学,通过采访女大学生,不仅感受到她们立志报国的抱负,还深深体会到学校及当地政府针对大学生就业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实实在在地保民生、促发展,帮助大家一起渡过难关,解决了很多求职者的实际问题。

相关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央媒记者“渝见”小康 感受“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荒地变公园 科技改变生活 央媒记者感受城市提升带来的幸福感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央媒记者变身“带货达人” 乡村振兴引领农民奔小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与学生聊就业观网络直播“带岗” 央媒记者点赞重庆改善民生新举措

2020-07-25 06:0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5日6时讯(记者 伊永军)实现小康生活,改善民生是关键,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7月24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中央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重庆行来到重庆大学、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地,记者们通过采访高校毕业生就业、线上招聘等,了解了疫情期间我市就业保障系列工作的实施情况。

央媒记者采访重庆大学毕业生张颖怡(右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洋 摄

不等不靠扎根基层 这些大学毕业生找准就业“定位”

在重庆大学,记者团成员采访了该校光电工程学院的张颖怡。作为今年疫情影响下特殊毕业季的应届毕业生,张颖怡不等不靠,今年年初就在网上积极投递简历,联系工作。

今年3月,张颖怡参加了一场网上面试,面试第二天就拿到了工作offer,被大西北的一家军工企业录取。张颖怡是陕西人,父母都是军人,她从小就有军人情结,她说,此次不仅是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也圆了儿时的一个梦想。今年8月,张颖怡就要去新单位报到了。张颖怡说,新单位离家比较远,条件也比较艰苦,但年轻人就应该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扎西旺拉是重庆大学今年毕业的一名藏族学生。“我的家乡是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那里交通不发达,物流基础弱,高三的时候我尝试了人生第一次网购,苦等了十天才收到快递。”立志于改变家乡交通不发达、物流水平低的现状,高考填报志愿时,扎西旺拉报考了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毕业后,扎西旺拉签约了中铁十二局二公司,将投入到川藏线铁路建设工作,在那里,他将发挥专业所学,从事物资调配相关工作。

央媒记者参观重庆大学高精度减速器关键技术研究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洋 摄

疫情期间学校多措并举 指导帮助毕业生就业

记者团成员通过和这些毕业生交谈了解到,他们能够顺利就业,除了自身的过硬素质,以及扎根偏远地区和基层的志向外,学校在疫情期间出台的有关就业服务举措也为毕业生找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记者了解到,2020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突破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2020届的高校毕业生们更是经历了“史上最长寒假”,打乱了原本的求职计划。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学生们带来了认知焦虑和就业困难的双重挑战。”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陈兰老师成立的“陈兰工作室”被评为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过去半年,陈兰每天要搜集各种招聘信息,处理学生就业问题,邀请毕业校友传授“攻略”,调动各种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帮助。

学校还开通了重庆大学就业创业直播平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生涯规划、就业形势等在线课程;组织校内外多元师资力量,为同学们提供职业发展、求职辅导等线上就业指导及咨询服务。

疫情期间,重庆大学及时升级就业信息网,开通网上签约功能,实现疫情防控期间就业服务不间断;设置空中宣讲专用通道,邀请上百家重点用人单位举办空中宣讲会;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开辟新渠道,组织多场分层次、分类别“空中双选会”,实现用人单位与学生网上双选期间的远程实时交流。

据介绍,2月以来,重庆大学共举办线上招聘活动433场,参会单位5024家,是去年同期的2.8倍。

央媒记者参观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洋 摄

观摩网络直播“带岗”感受重庆如何促就业保民生

在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记者团成员现场观摩了一场公共就业人才网络直播招聘。

该网络直播招聘在重庆就业网、重庆英才网等多个平台开设直播链接和招聘专区,每周五下午三点以“现场直播+线上招聘”模式开展直播招聘活动。每期邀请7—8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等用人单位到直播间现场直播“带岗”。同时,组织1000家左右用人单位优选的上万个岗位,在各大网站平台同步开展线上招聘活动。自6月20日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三期,共有22家用人单位做客直播间,3811家用人单位携4.5万个岗位同步开展线上招聘,吸引44.36万人在线观看,求职者累计投递简历10.2万份,开播以来已实现就业5748人。

央媒记者现场观摩重庆市公共就业人才网络直播招聘。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据介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工作的压力影响,重庆市全力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全力打好就业“保卫战”。今年1-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1万人。

中国妇女报社记者杨一帆说,她平时的主要关注点就是女性,女性既是小康生活的参与者,也是小康生活的受益者。在重庆大学,通过采访女大学生,不仅感受到她们立志报国的抱负,还深深体会到学校及当地政府针对大学生就业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实实在在地保民生、促发展,帮助大家一起渡过难关,解决了很多求职者的实际问题。

相关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央媒记者“渝见”小康 感受“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荒地变公园 科技改变生活 央媒记者感受城市提升带来的幸福感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央媒记者变身“带货达人” 乡村振兴引领农民奔小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