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次元意见领袖”现象及其特点
“二次元的世界里,有意见领袖吗?”
这在以前不是问题,不同次元之间壁垒森严。
现在,次元壁被打破了……
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微信号:hlwyqzx)发现,在当前年轻人追捧二次元文化,虚拟主播等新传播形式兴起的背景下,以二次元偶像形态传播的“意见领袖”出现苗头。由于其“不露面只出声”且非实名化的传播特点,出现了在部分问题上传播不当观点的现象。如何应对并妥善引导,对相关部门提出了考验。

二次元偶像怎么了打破次元壁?
“二次元”这个概念来自日语,是二维、平面之意,指的是漫画、2D动画等媒体形态所展示的平面化虚拟人物与世界。与之有别的则是“三次元”,即三维的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
近年来,声音合成、动作捕捉等技术的出现,让虚拟歌手、虚拟主播等二次元偶像形成了受众和现实人物的“隔空互动”。比如虚拟歌手有作为合成音源的真实歌手(如洛天依背后的山新,GUMI背后的中岛爱等),而老艺术家蔡明也变身“菜菜子Nanako”在B站搞起了直播。不少网民形容,“次元壁”被打破了。
二次元偶像源自文化产业流水线,具有强烈的消费导向和娱乐导向,迎合了特定受众群体的需求,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基于现实人物的二次元偶像,因其更加强烈的互动属性。

“意见领袖”为何搞起了二次元?
近期,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发现,在部分互动平台上出现了这样一些二次元偶像,与之前通过讲故事、做表演、卖萌的表达方式不同,他们不再展现自己的表演,而是围绕经济、政治问题频频发声、表达观点,吸引受众关注、点赞。然而,其中不少观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太相符。
应该说,这种操作方式与多年前的“意见领袖”颇为相似,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二次元意见领袖”。然而,当前的社交媒体已经进入去中心化表达的时代,“意见领袖”早已风光不再。而眼下舆论环境也更加理性,这种玩弄观点的“意见领袖”影响力已不如往昔。
而为何出现这种现象?智融舆情研究院认为,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受众需求的变化。二次元文化本身的用户数量在增加,近年来主流价值与二次元文化不断接入,明星作品层出不穷,作为意识形态的对立面,某些群体感觉到了压力,企图也使用这个途径寻找受众,求得共鸣。
其次,面对网络管理的加强,某些群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剥离现实人格,以团队化、匿名化的方式,逃避监管和打击。
同时,“动漫生产—播放—开发销售衍生品—获益—再生产”的产业链蓬勃发展,也使得某些群体产生了想分一杯羹的愿望。
网络管理、主流媒体要如何应对?
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微信号:hlwyqzx)认为,当前网上出现的这种现象,不仅对网络管理提出了挑战,对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等方面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从网络管理上看,“二次元意见领袖”出现在之前往往未被关注的平台上,传播的方式也是以亚文化的方式出现,并采取谐音梗、中外梗等方式规避管理导致舆情发现难,可能导致舆情都火烧眉毛了自己却完全不知晓的情况。这就要求网络管理方扩大舆情监测范围,引入更多“人工+智能”的舆情监测服务,实现舆情监测不留死角。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二次元意见领袖”的出现,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通过二次元平台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正确性。主流媒体要善于使用新的传播方式,主动介入互动游戏、动漫领域,传播好主流价值。
(作者/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