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药”是味什么药?
有一味中药名唤“没药”,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
有一种态度名叫“默药”,或许有激发健忘之功效,以至于有人多次采用,屡试不爽。
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微信号:hlwyqzx)分析近期部分互联网公司面对舆论争议的应对方法时发现,敷衍回应、“烂尾”回应等变相“沉默以对”成为了部分互联网公司的选择。这味“默药”就这么好用?
舆情走势“默药”拖“黄”了网友关注
近日上海律师刘宇航邀请多人参与拼多多“砍价免费拿”活动,但即便邀请了多位好友帮忙砍价,还购买了一份9.9元的“砍价包”。但始终差“0.09%”可免费拿,刘宇航认为拼多多构成欺诈,遂即提出了起诉。事件4月6日被媒体披露后,当天下午,微博“拼多多客户服务”只回应了一句“本期‘砍价免费拿’活动真实的哦,已经送出709万件了。”就到此为止。
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曝光万店掌、悠络客等企业涉嫌违规收集人脸信息。次日,两家公司先后发声,内容基本相同,均称“展开自查”,并“表示最诚挚的歉意”。然而直到发稿时为止,上述两家的“自查结果”均未公布。
然而,从舆情走势上看,上述三家企业开出的“默药”还“颇有成效”,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发现,关键词“拼多多”“砍价”近期在舆论场波澜不惊,似乎给了当事方沉默的底气。而关键词“人脸识别”“万店掌”“悠络客”等关键词热度都在3.15之后迅速回落,并在舆论场上被其他热点所取代。
相关关键词热度走势,D-1指舆情发生前一天,D1指舆情发生当天,后面顺延 (数据来源: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
研判分析难言之隐唯有“沉默是金”?
通过对舆情的整体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拼多多还是万店掌、悠络客,面对的舆情都涉及到其本身的经营方式乃至核心业务。在本身没有意愿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自然没有动机就网民关注的实体性问题进行回应。
从实际舆情走势上看,“沉默不语”或“变相沉默”从舆论声量上可以达到把舆情拖“黄”的作用。然而,舆情本身就包括热度、美誉度等多个维度。从网民对此事的热词上看,对这味“默药”认可度并不高。
网民对此事态度的关键词云(数据来源: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
对策建议“开口说话”到底要咋说?
以回应解释网民的关切,是舆情应对的基本方法。然而,这样做的基本前提是实体问题得到足够程度的解决。
因此,面对上述涉及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1.首先需要的是监管部门切实加强监管,治理违规违法行为,同时倒逼舆情主体“说话”。
2.媒体和公众也应当追问这些事件的结果,尤其是对危及切身利益的行为。维持一定的舆论场热度,对于促进事件的解决,显然有着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