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袁隆平“复生”的算法“毒药”
如何解毒?

让袁隆平“复生”的算法“毒药”

来源: 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2021-05-28

袁隆平同志逝世的消息,经历了从误发、辟谣、到确认逝世的反转,然而,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注意到,在事件已经尘埃落定的当天晚间甚至次日,某些媒体平台依然在自动推送“辟谣”信息,这是怎么回事?

事件复盘:

3月10日袁隆平于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不慎摔倒,入院治疗。

4月7日转院到长沙继续治疗。

5月22日

10:51,CGTN率先报道“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

随即多家官方媒体与自媒体进行转载,并发布黑白照片与讣告,随后:

11:13

澎湃新闻从袁隆平院士秘书杨耀松处获悉,网上关于袁隆平逝世的消息是假消息。袁隆平目前在医院,身体状况不太好。“我们目前正在医院”。

11:31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保健医生电话联系,对方告知,"袁老正在医院治疗"。

11:33

中新网发布辟谣信息,中新社记者从湖南省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处获悉,网上关于袁隆平院士逝世消息纯属谣传。

11:57

CGTN官方微博就此前报道发布致歉消息。

半小时内,大量新闻媒体开始撤下讣告消息,转而开始转载并发布澎湃新网与中新网的辟谣信息。

13:59,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消息,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

随即各大新闻媒体在微博中重新发布讣告,并配以黑白照片与蜡烛进行祭奠。

“算法复生”

然而,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在工作中注意到,由于本次事件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反转,前期生产的大量辟谣信息,在事实得到确认后,却因为算法推流的原因,再次在网友面前呈现,算法让逝者“复生”。

“早上说逝世,上午辟谣,中午证实,我以为就完了,没想到晚上打开某短视频平台,又给我推辟谣的视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都搞不懂了。”在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微信后台,有网友这样给我们留言。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问题出现在平台分发上。新闻分发平台利用算法,在出现谣言后可以迅速停止谣言消息分发,同时将辟谣消息分发给已经接触过谣言的用户。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后,AI将根据用户阅读习惯继续将辟谣新闻传播给具备相似阅读习惯的用户群。

但当二次分发辟谣消息的过程中,袁老确认逝世的真消息出现了,两个消息推送的先后顺序在部分用户的手机端出现了颠倒,导致部分用户先接收到袁老逝世的真消息,后收到二次分发的辟谣消息。尽管这些新闻分发平台上有注明发文时间,但大量用户并没有查看发文时间的阅读习惯。这就造成了“逝者复生”的舆情现象。

如何解决?

及时清理、及时清理、及时清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对于信息发布者(如媒体)来说,在基于算法推送的平台发布信息,尤其是短视频类高频发布的信息,要考虑到平台本身“基于兴趣推送”的特点,注意信息的反转和叠加,及时清理过时的信息,以防因为“旧闻新炒”引发舆情。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欢迎订阅重庆手机报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重庆3G门户 手机登录 cq.3g.cn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让袁隆平“复生”的算法“毒药”

2021-05-28 18:30 来源: 0 条评论

袁隆平同志逝世的消息,经历了从误发、辟谣、到确认逝世的反转,然而,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注意到,在事件已经尘埃落定的当天晚间甚至次日,某些媒体平台依然在自动推送“辟谣”信息,这是怎么回事?

事件复盘:

3月10日袁隆平于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不慎摔倒,入院治疗。

4月7日转院到长沙继续治疗。

5月22日

10:51,CGTN率先报道“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

随即多家官方媒体与自媒体进行转载,并发布黑白照片与讣告,随后:

11:13

澎湃新闻从袁隆平院士秘书杨耀松处获悉,网上关于袁隆平逝世的消息是假消息。袁隆平目前在医院,身体状况不太好。“我们目前正在医院”。

11:31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保健医生电话联系,对方告知,"袁老正在医院治疗"。

11:33

中新网发布辟谣信息,中新社记者从湖南省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处获悉,网上关于袁隆平院士逝世消息纯属谣传。

11:57

CGTN官方微博就此前报道发布致歉消息。

半小时内,大量新闻媒体开始撤下讣告消息,转而开始转载并发布澎湃新网与中新网的辟谣信息。

13:59,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消息,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

随即各大新闻媒体在微博中重新发布讣告,并配以黑白照片与蜡烛进行祭奠。

“算法复生”

然而,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在工作中注意到,由于本次事件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反转,前期生产的大量辟谣信息,在事实得到确认后,却因为算法推流的原因,再次在网友面前呈现,算法让逝者“复生”。

“早上说逝世,上午辟谣,中午证实,我以为就完了,没想到晚上打开某短视频平台,又给我推辟谣的视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都搞不懂了。”在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微信后台,有网友这样给我们留言。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问题出现在平台分发上。新闻分发平台利用算法,在出现谣言后可以迅速停止谣言消息分发,同时将辟谣消息分发给已经接触过谣言的用户。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后,AI将根据用户阅读习惯继续将辟谣新闻传播给具备相似阅读习惯的用户群。

但当二次分发辟谣消息的过程中,袁老确认逝世的真消息出现了,两个消息推送的先后顺序在部分用户的手机端出现了颠倒,导致部分用户先接收到袁老逝世的真消息,后收到二次分发的辟谣消息。尽管这些新闻分发平台上有注明发文时间,但大量用户并没有查看发文时间的阅读习惯。这就造成了“逝者复生”的舆情现象。

如何解决?

及时清理、及时清理、及时清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对于信息发布者(如媒体)来说,在基于算法推送的平台发布信息,尤其是短视频类高频发布的信息,要考虑到平台本身“基于兴趣推送”的特点,注意信息的反转和叠加,及时清理过时的信息,以防因为“旧闻新炒”引发舆情。


感谢您阅读: 让袁隆平“复生”的算法“毒药”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63080077
[责任编辑: 李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