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一江碧水又见红嘴鸥 重庆生态保护待“客”有道
11月的重庆,有一批特殊的“来客”。
它们时而水面上巡游飞舞,时而在江面上拍打出水花,时而飞向人群觅食嬉戏。这些体态优美的鸟类,名叫红嘴鸥,俗称“水鸽子”,最远的来自寒冷的西伯利亚,是一类野生候鸟。
“定居”北方的红嘴鸥,每年固定会迁徙到南方过冬。它们迁徙时喜欢在水质环境优良的江河、湖泊歇息和活动。近几年的冬天,在重庆各地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近年来,重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初见成效,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多候鸟选择迁徙途中在重庆停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联动万州、渝中、南岸、合川、綦江、潼南等区县融媒体中心,记录下重庆生态保护的待“客”之道。
万州:倾力守好一江碧水 为“生态绿”保驾护航


万州用绿色打底、生态作笔,始终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以保护长江母亲河为核心,以提升全域水质为中心,加快构建长江生态廊道,着力实施长江沿岸绿化建设,多措并举,加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环境修复,让红嘴鸥来到万州,有更多的食物选择。

渝中:“先头队伍”打卡朝天门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朝天门水域已成为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驿站”。野生鸟类的频频光临,也是两江水域环境改善的实证。停留期间,它们或凌空振翅飞翔、或飞向人群要食、或鸣叫清脆“卖萌”,引来无数市民赏鸟互动。

南岸: 看江畔海鸥轻飞 品绿色美好生态

11月11日,红嘴鸥再次“到访”南岸。在南滨路长嘉汇附近,成群的红嘴鸥在江面上飞舞。

近年来,南岸区认真落实长江生态带保护任务,实施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在沿江生态布局上勾勒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画面。“站在南滨路上,看江畔海鸥轻飞,感受身后南山、不远处广阳生态岛传来的'绿色'气息,这样的生活,太美好。”路人纷纷发出感叹。
合川:流连忘返的滨水景观

合川水系发达、河溪纵横,拥有丰沛的江河湖库资源和多样的水生态环境,被誉为“江城明珠”。得到保护的三江六岸,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合川紧紧依托三江滨水区域独特的江、城、园、林、田、湿等景观资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形成“城在水中、城水相依”的优美风光。

綦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野生动物频频现身

每到候鸟迁徙的季节,红嘴鸥都会来綦“打卡”,它们觅食戏水的画面成了水面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为了全力维护辖区生物多样性,綦江区加大检查处置力度,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并通过张贴告知书、标语等方式,让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更加入脑入心。

潼南:涪江成为红嘴鸥迁徙途中的“五星驿站”

近年来,潼南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推行了“五长+”经验做法,推进水环境持续向好。今年前三季度,潼南上榜全市最美河湖。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好,绿水青山、水质优良的涪江逐渐成为了红嘴鸥迁徙途中的“驿站”,潼南人民也有了和远在西伯利亚的“客人”近距离“约会”的机会。

一江碧水,滚滚东流。重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守住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日趋形成。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候鸟和你我“相约”重庆。
文案:张佳雯 韩曜聪
外联:刘思利
统筹:邬德春
审核:李天春
联动单位: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
渝中区融媒体中心
南岸区融媒体中心
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綦江区融媒体中心
潼南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