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渝高铁有多牛 | 人背马驮拿下“中国第一”!看三峡库区修桥有多难
△ 大宁河双线大桥。中铁二局供图
三峡库区人人盼高铁,为了高铁,这里的人啥苦都肯吃。
俯瞰卫星云图,在巫山大宁河“紧束腰身”处,大宁河双线大桥宛如一只橙色花篮,长虹卧波。中铁二院郑渝高铁重庆段桥梁总设计师雷敏解释,江水最窄处,修桥成本最低。“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这是铁路人的智慧,但仅凭智慧还不够。
2016年,大宁河双线大桥筹备建设时,许多桥梁人愁得直挠头——大宁河水流湍急,两岸陡壁无路可走,人都上不去,修桥的大型机械又如何“飞”到半山腰上?想来想去,只有修货运索道。
修索道需要水泥、沙、石子、木板、钢管、打孔机……这些东西要“飞”到距河岸约60层楼高的半山腰上,只能靠人背。
附近村庄40多个“背夫”闻讯赶来。
每天,他们身背物资、弯腰曲背往山上爬。起初边爬山边凿路,一条五六百米长的“Z”字形山路开辟出来。该大桥建设项目负责人袁胜彬试过,非负重状态,爬到目的地都要四五十分钟。
△ “背夫”运输物资。中铁二局供图
△ 马驮物资。中铁二局供图
“背着五六十斤的物资,往返一趟要两个小时。”巫山桂花村的“背夫”陈炳光说,随着小道被凿宽,几匹马也加入运输队伍。“马一次驮百十斤,驮多了马蹄打滑。”走在陡崖上,脚下就是滚滚河水,马夫蒋显龙不止一次担心自家马的安全。
修索道还需要十几吨重的打孔机,这怎么背上山?大家想出一个妙招:把打孔机拆卸成零部件,再“蚂蚁搬家”背上山。
“最大的零部件五六百斤重,十来个工人拽着绳子硬生生往山上拉。”袁胜彬说,工地上一共4台打孔机,每一台的“上山之旅”,都伴着工人们“嘿咻!嘿咻!”的号子声,无比艰辛。
袁胜彬估算过,从2017年4月起,40多个“背夫”和几匹马整整干了20个月,才运够修便道和索道的物资。他忘不了炎炎夏日,“背夫”们裸露的肩膀上一层层汗珠混着沙土,变成一道道泥浆流下来。
2019年初,货运索道终于修好,“背夫”们光荣完成使命。挖掘机、大型起重机等修桥的大型机械乘索道到半山腰“上岗”,修桥进度终于加快!
△ 索道送修桥设备去“上岗”。中铁二局供图
2020年11月,大桥主桥钢箱梁合龙。
庆祝合龙时,陈炳光和工友们跟着欢笑鼓掌。他们搞不懂这座大桥有多牛,也不知道自己竟用肩膀背出个“中国第一”——大宁河双线大桥,中国第一座大跨度高速铁路中承式钢管拱外包混凝土平行拱桥。
记者问“背夫”们苦不苦?他们摆摆手:“给家乡修高铁,再苦都值,只求高铁通车后,儿孙们谋个好活路。”
郑渝高铁重庆段32座桥梁,“中国第一”不止一个。
记者跟随桥梁总设计师雷敏“沿线看桥”,每座桥的威风之处他都了如指掌——在云阳,“国内高铁第一深水桩基桥”彭溪河多线特大桥,桥墩穿着一圈“防弹衣”,这是在避免往来船只撞击桥墩,护桥又护船;在奉节,“中国首座跨度最大的高铁无砟轨道拱桥”梅溪河双线特大桥,每一根桥墩都巧妙避开河道,护航又护江……
“把技术用于保护一江碧水、服务库区发展,这是我们对母亲河最大的敬意。”雷敏望着长江,满目深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连肖
相关新闻:
视频 | “大美重庆·乘郑渝高铁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启动
“大美重庆·乘郑渝高铁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第一站:三峡移民纪念馆
视频 | “大美重庆·乘郑渝高铁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第二站:《三峡之光》 以光影为墨,千年崖壁绘画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