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上世纪90年代,改革潮起,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费力不讨好的农村社长无人愿当。他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一当就是23年,腿残了,脚跛了,都没放弃——他说自己是个党员,没人愿做的差事只能迎难而上。

3年前,他瘫痪倒下。社长一职依然无人愿接手,无奈下,妻子接过担子当起“代理社长”,带头修路、发展特色农业……这个七一,递交了多次申请的妻子被正式批准为入党积极分子。

他叫苏培东,妻子叫陈志荣,今年双双65岁,是铜梁区水口镇天寨村14社的“夫妻社长”。

记者手记

采访中,多次问陈志荣,都知道出去打工更轻松,收入也更高,为什么还坚持这样的选择?最后,她一句质朴的话有力地打消了我心里持续的疑惑:都晓得这事没搞头,但你不愿搞我不愿搞,这个社就垮了!

或许,这就是他们夫妻简单却珍贵的信念。

  6月26日一大早,铜梁区水口镇政府办公室。

  副镇长朱文有刚落座,就远远地听到有人叫他:“朱镇长,终于逮到你了!”一个子矮小、头发花白的妇女进门嚷道:“我们修路的申请好久才能批下来?再不下来,大家就要来扯皮了……”

  女高音穿透整个走廊,引得隔壁党政办副主任苏其善过来凑闹热:“陈社长,又是6点就出门的吧?还是多休息下,别路没修通,你先累倒了……”

  来人正是65岁的陈志荣,水口镇天寨村14社社长。用苏主任的话说,为给村里修路,她真的是蛮拼的。

  天寨村地处偏远的苏家大坡,虽然有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农产品,但因为不通公路,运不出去,当地农民一直较为贫穷。

  今年年初,陈志荣决定带领留守的村民修连接镇上的毛坯路——只有路通了,车来了,农民才有致富机会。

  但修路要占农民耕地,必须征得村民同意。近年来,很多村民不愿呆在这赶集都要翻山越岭徒步一两小时的地方,外出打工举家搬迁。陈志荣不得不一家家打听电话,挨个联系做工作。那段时间,她每天忙完农活就回家打长途,手机经常打到发烫,光是电话费,一个月下来就花了两三百,才做通30多家人的工作。

  不过村里有个叫曾造兰的,因进城较久,所有人都不知道她电话,咋办?性急的陈志荣决定径直进城寻人!

  咋寻?她通过同住城里的村里人反复打听,终于听说曾造兰住在某个小区,便独自一人坐车进城。好不容易在小区问到曾的家,敲了半天也没人开门。曾造兰究竟是不是住这,谁也不知道。扫兴而归后,陈志荣不死心,没隔几天又去了趟县城。这次,倒是让她确认了曾的住处,不过恰逢曾的儿媳生产,不在家。倔强的陈志荣隔了半个月第三次到县城,终于把曾堵在了家里,说明来意,曾造兰感动得当即答应。

  村社工作没有通讯费、交通费报销政策,三次进城,光是车费就花了陈志荣36元,加上此前的长话费,为修路做工作她就贴了近400元。这对许多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对陈志荣来说,却可能是她近半年的生活费——当社长,她一个月补贴只有150元。为啥要为修路付出这么多?陈志荣说那是心里的痛。这得从100袋谷子的辛酸故事说起。

  去年12月,邻居简世碧家快要没钱买盐巴,好不容易联系到一个商家收购稻谷。简世碧和老伴兴高采烈打包了100袋稻谷共8000斤,想着这可以卖好几千块钱,夫妇俩兴冲冲请了几个人,以每袋5元的运费让人用独轮车推到公路边,大货车在那头等着上货。谁知道,因为下雨路太烂,推到长湾田,独轮车再也推不过去。这头过不去,那头进不来,只能人工一袋袋搬出去,但这可能要大半天时间才能搬完100袋。人家货车不愿等,一溜烟开走了。

  隔着一条烂路,看着货车越走越远,简世碧眼泪“唰”地流了下来,又哭着将稻谷一袋袋搬回家。眼泪刺痛了陈志荣的心,她拒收了100多元劳务费,同时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把这毛坯路修好。

  今年4月,毛坯路修好了,连上了邻镇的公路。陈志荣又找村里和镇上打报告,想要再修一条1公里的路连接天寨村,同时翻修社里的便道。就在6月26号,新路也已经开始施工了。“现在路修通了,比以前好多了,下个月我们连接村公路的那条路也可以通车了。”说起路,陈志荣笑得很开心。

  修好了路,陈志荣又有了新的打算。“我们这片山叫苏家大坡,风景非常美丽,现在镇里已经引进了‘游学基地’的项目。”陈志荣说,路修好了,他们也要发展乡村旅游,把当地打造成乡村旅游风景区,把路再修成水泥路,“今后这里的风景更美,大家的日子会更好”。

  在天寨村,陈志荣还有个外号,叫“代理社长”。她这社长的“官”,是从丈夫苏培东手里接过来的。

  社长是个什么“官”呢?一个村分为若干个村民小组,村民小组的组长也就是村民口中的“社长”,是个比村主任还小一级的“官”。俗话说“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社长就是那根针。不仅村民的矛盾调解、农业生产的组织规划,包括安全、民政、社保……凡是上级部门有的工作,社长都要做。

  上世纪9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许多农民开始外出到沿海打工。贫穷的天寨村更是留不住年轻劳力,村里壮劳力所剩无几。老社长也看得心痒痒的,数次向村里辞职无果后,索性抛下社里的事情一走了之。

  尽管村里组织了多次选举,苏培东所在的社依然长达大半年没社长——外出打工一月至少两三百,当社长一月补贴不到10块,这明显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没人愿意干。

  1991年1月,时任天寨村驻村干部的苏其善找到苏培东:“你之前在申请入党,这社长,能不能你来干?要想做党员,就得为大家做贡献……”

  就这样,苏培东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一干就是23年。老人年迈,孩子尚小时,苏培东也曾想过辞职打工补贴家用,但每次换届选举,村民都投满票给他,让他开不了这口。他说自己是个党员,没人愿做的事,只能迎难而上。

  2000年,当地农网改造,要从镇上抬上千斤重的电杆到村里。年轻人少,已经50岁的苏培东只有亲自带头。但毕竟年过半百,没走出多少,便被闪了腰,造成腰椎骨折、腿部也被压伤。虽然住了1个多月院,还是落下后遗症,脚跛了。没能到更好的医院检查,谁也说不清伤着哪,但从此雷厉风行的苏培东没了,他变得走路蹒跚行动不便——村委开会,以前只需要走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他要走2小时。为了准时,每次他6点就得从家里出发。村主任陈小勇说,尽管这样,苏培东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

  种椪柑、栽李子、养蚕桑,苏培东带领下的14社慢慢成为村里的农业发展典型社。谁也没想到,2012年,就在苏培东带领大家修通了连接白羊镇的毛坯路,期待着滚滚财源随着公路进来时,一次不小心,摔了一跤,从此瘫痪在床再也没能起来。

  社长还没换届,村里也找不到其他人愿意接任,但农民的事不能没个领头人办,咋整?陈志荣思索再三,找到村里:“社长这活是老苏的事,现在他不行了,又没人愿意搞,我来帮他做吧!不然你不愿搞我不愿搞,这个社就只有垮了……”

  就这样,陈志荣成了“代理社长”,领着每月62.5元的补贴,直到去年1月,被村民正式选为社长,补贴涨到每月150元。

  儿女均在县城打工长年不在家,如今,当上社长的陈志荣除了要带领村民修路,还要照顾瘫痪的丈夫。一根长凳就是她的办公桌,丈夫的轮椅常常放在长凳边,一手握笔整理资料,一手拿毛巾给丈夫擦身子,成了她的常态。

  夫妻俩接力当社长,至今已经24年。村主任陈小勇说,虽然条件一直不好,但这些年陈志荣夫妇从没向组织开过口。不管是苏培东抬电杆摔伤,还是陈志荣为修路打电话贴钱,组织上除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苏培东瘫痪后,村里帮忙在苏家门口修了斜坡,方便苏培东的轮椅进出,镇里也尽量帮助这个艰难的家庭,但每次民政部门的补贴名额下来,陈志荣总是先让给别人:“我家老苏是老党员,我虽然还不是正式党员,但已经交了入党申请,而且又是社长,我怎能跟别人争?”

  “老苏当了多年的优秀党员,陈志荣现在又被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他们两口子的觉悟确实高!”村主任陈小勇这样说时,轮椅上意识不清的苏培东露出了孩子般的笑脸。

联系我们
1. 微博报料:登录微博,晒出趣事猛料,并@华龙网原创新闻
2. 邮件报料:发送邮件至1245458344@qq.com
3. QQ 报料:联系QQ376782440
4. 微信报料:联系微信号:376782440
5. 联系电话:18996008298
版权声明
华龙网原创策划出品,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