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时光 镌刻百年举人楼
市级保护文物 旧时几经沉浮
说起举人楼,不得不说清代光绪年间举人陈介白。
陈介白字香荪,乃巴县蔡家乡(今北碚区蔡家岗)刘家湾人,1852年出生,是1889年(光绪十五年)的恩科举人。
资料记载,陈介白中举之后,以“大挑”知县试用贵州。未及两年,为大吏所荐,调任黔中贵筑县,颇受器重。
在贵州任官时,陈介白手下虽有承审官,但遇到重大疑难案件,仍是他亲自受理。陈介白坐堂审问,常常一日就能审结数案,于是在民间渐渐有了声望。
清王朝覆灭后,陈介白罢官返回家乡北碚,在蔡家办起学校开始教书。
1911年,袁世凯企图称帝,让各县推举一人前往省城“共商国是,密授机宜”,以威力迫使支持其君主制。
县人都推陈介白前去。陈介白说“吾虽老无壮,不能为新莽陈颂功德”,坚拒不肯行。此后,陈介白一直在家乡的陈家祠堂设馆教学,长达20余年。
陈介白不惧袁世凯强权的故事流传为一段佳话。加之平日他乐善好施,同情百姓,更是受乡亲爱戴。
1933年,陈介白之子,曾为巴县团练局局长的陈庚虞为纪念父亲清白为官,邀请外国设计师到北碚设计并修建了举人楼,并于1936年竣工。
遗憾的是,仅1年后,陈介白与世长辞。他一生的故事,也跟随时光的流逝而远去。
因其为陈家人所修建,故举人楼又名“陈家大院”,亦被称为“举人大院”。
举人楼的故事没有停止。解放初期,陈介白另一子陈谨怀将举人楼捐给人民政府。此后,乐一中学、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分院先后入驻举人楼。此处也曾作208地质队搁置设备及国营845厂汽车队停车场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