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群众说】城口沿河乡的变迁④第一书记王永超的扶贫账本

【脱贫攻坚•群众说】城口沿河乡的变迁④第一书记王永超的扶贫账本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20

相关报道:

【脱贫攻坚.群众说】城口沿河乡的变迁① :驻乡工作队让贫困山村焕新颜

【脱贫攻坚·群众说】城口沿河乡的变迁②:迎红村来了个“土味儿”书记

【脱贫攻坚.群众说】城口沿河乡的变迁③“泥腿书记”张策澜:身上有泥土 心中有百姓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0日13时讯(记者 陈星 路奥博 见习记者 袁舒含)联坪村距离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政府5公里左右,进村得翻山,路况复杂。

进入村庄,顿时又豁然开朗,干净整洁的民居错落有致,墙上“勇于同贫困思想做斗争”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等彩绘大字格外醒目。村子里,许多农户门前都晾晒着花菇。

然而两年前的联坪村,却是另一番景象。

天下着大雨,小河沟里涨满了水,多处农田被冲毁,整个村子满目疮痍,显得萧瑟惨淡。进入联坪村担任第一书记这天,进村的场景,王永超至今记忆犹新。

驻村两年时间,王永超从一个“门外汉”熬成了“花菇匠”,带领群众从无到有发展花菇产业。对于扶贫,王永超有一本自己的账本,这本账本背后,也是他见证一个贫穷小山村华丽蜕变的秘诀。

王永超到大棚查看花菇长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产业账

“群众看得见效益,才能跟着干。”

2017年9月5日,市纪委监委机关第八监督检查室王永超入驻沿河乡联坪村任第一书记。

到联坪村第一天,王永超就算起了账:全村贫困户84户343人,还有34户174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高,产业基础薄弱。要脱贫,发展产业是关键。但联坪村土地资源有限,可谓寸土寸金,巴掌田、鸡窝地,能干什么?答案是向空间要效益。

底数清,原因清,有了这本明白账,王永超开始“对症下药”。

走村串户了解社情民意,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疾苦。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王永超向沿河乡政府建议,联坪村大力发展花菇产业,从源头上学习种植技术,让花菇成为村民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

花菇大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发展思路明确,沿河乡政府当即启动扶贫资金,为村民修建食用菌种植大棚,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第一次种花菇,不知“水深水浅”,17户村民首吃“螃蟹”。

为鼓励村民种植,政府给出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5000元的政策,花菇产业初见成效。

联坪村由党员干部牵头成立了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1家农业企业,建起1个半自动化食用菌生产扶贫车间。

刘尚香是联坪村的妇女主任,2017年底,当村里开始种植花菇的时候,她不为所动。

2018年春节过后,看到首先“吃螃蟹”的村民因为种植花菇增收,刘尚香动心了。

当年8月,她贷款8万元和4户村民合股成立花菇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把在外务工的丈夫喊回来一起种植花菇,头茬花菇就卖了10万元。

说到收入的变化,刘尚香笑得合不拢嘴,“致富不忘挖井人,感谢党和政府,让大家做事有奔头。”。

截至今年,联坪村已布局发展花菇45万袋,种植规模达到120余亩,年产值可达390万元。

花菇名气响了,来自外省的客商开始到联坪村收购花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产业发展起来,为了畅通销售渠道。王永超还带着花菇样品,同重庆商社集团派驻沿河乡北坡村第一书记张策澜一道,与重庆商社集团积极协调。村内花菇已于今年2月正式在新世纪、重百各大超市上柜销售,现已销售6万余斤鲜菇。

销售渠道的稳定,如一剂强心针注入这个大巴山深处的贫困村,坚定了干部群众发展花菇产业的信心。就在近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联坪村榜上有名。

王永超表示,接下来,联坪村将进一步扩大花菇的种植规模,优化模式,将三个合作社和一个农业公司整合,抱团发展,将花菇产业做得更好,卖到更远的地方。

精神账

“既扶‘水电路’,又扶‘精气神’。”

联坪村产业的发展也带来精神文明的转变。

在联坪村中河坝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房子映入眼帘,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河坝人居整治示范片区成效显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攻克深度贫困,如期脱贫摘帽,是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改掉陈规陋习,整治人居环境,是联坪村人的一致夙愿。 

2018年8月,联坪村中河坝人居示范片开始改造,并通过开展“三得十二看”,以此改变群众生活陋习,激发内生动力,提高生活质量。 

刘学方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常年在外打工,今年因生病回家休养。

“这两年,村里一年一个样,不仅环境变好,村民的精气神也足了,住在这么美的地方,每天心情都很好。”刘学方说,她不想背贫困户这个名,政府越帮助,她要越努力,争取早日摆脱贫困。

“物质和精神两手抓,群众看到实际的效果,看到了希望,才会跟着我们干。”王永超说,既扶“水电路”,又扶“精气神”。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贫困户脱贫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变“帮我脱贫”到“我要致富”,想法转变了,干劲就有了。

联坪村四组村民邓信发此前曾在一金矿当炮工,2016年被诊断出患上了矽肺病,不能再干重活的他返回家乡,成为了贫困户。当时对生活没希望,很迷信,家里还贴了很多符,把家里整得“乌烟瘴气”。

邓信发靠花菇脱了贫。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在村内党员干部鼓励和带动下,邓信发展花菇产业,头脑灵活的他建了4个棚,当年纯收入就达2万元,成功脱了贫。

现在,他有了自己的烘干房,除了烘干花菇,平时还会做竹笋加工。到今年,邓信发种的花菇卖了33万,收入6万多。

“既然党的政策好,我们更要努力向前跑。” 邓信发说,要想富,还得靠自己,好日子不是等出来的。

今年,不再迷信的他终于下定决心,把家里的“神”全部请了出去。

村规民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通过系列举措,联坪村群众精神面貌得到有效提升,干事创业激情得到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向上、努力脱贫氛围得以形成。2017年以来,联坪村有28户142人主动申请脱贫。

民生账

“回应群众诉求,为民办实事”

廖兴明是联坪村四社的村民,房子旁边就是一条河沟,要是长时间下雨,山上的水就汇集到这里,把地冲垮,淹没庄稼。

“这么多年来,只要一下雨,就没睡过安稳觉。”住在沿途的村民每到下雨天就担惊受怕,这条河沟成了悬在廖兴明心头的石头。

去年以来,联坪村实施土地整治工程,今年8月份,河堤修好,这块悬在廖兴明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河堤修好,解决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就在最近,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也通到了他的家门口,从此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

“没有产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路,没有好的干部,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日子。”廖兴明说,现在他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河堤修好,廖兴明说他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2017年9月以来,王永超结合各户实际情况认真制定脱贫措施,耐心倾听群众需求,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积极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地,切实为民办事服务,收获了群众的好评。

这两年,是联坪村收获的两年:联坪村完成CD级危房改造16户,易地扶贫搬迁19户,对120户实施旧房提升;完成通畅路建设4.6公里、通达路建设5.1公里;全村建成投资近300万元占地8亩的扶贫车间1个,流转土地120余亩建成食用菌种植大棚287个……

今年78岁的王庆容搬进了新家,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联坪村发生的可喜变化,源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大力实施。在第一书记王永超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脱贫攻坚•群众说】城口沿河乡的变迁④第一书记王永超的扶贫账本

2019-10-20 14:02:10 来源:

相关报道:

【脱贫攻坚.群众说】城口沿河乡的变迁① :驻乡工作队让贫困山村焕新颜

【脱贫攻坚·群众说】城口沿河乡的变迁②:迎红村来了个“土味儿”书记

【脱贫攻坚.群众说】城口沿河乡的变迁③“泥腿书记”张策澜:身上有泥土 心中有百姓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0日13时讯(记者 陈星 路奥博 见习记者 袁舒含)联坪村距离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政府5公里左右,进村得翻山,路况复杂。

进入村庄,顿时又豁然开朗,干净整洁的民居错落有致,墙上“勇于同贫困思想做斗争”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等彩绘大字格外醒目。村子里,许多农户门前都晾晒着花菇。

然而两年前的联坪村,却是另一番景象。

天下着大雨,小河沟里涨满了水,多处农田被冲毁,整个村子满目疮痍,显得萧瑟惨淡。进入联坪村担任第一书记这天,进村的场景,王永超至今记忆犹新。

驻村两年时间,王永超从一个“门外汉”熬成了“花菇匠”,带领群众从无到有发展花菇产业。对于扶贫,王永超有一本自己的账本,这本账本背后,也是他见证一个贫穷小山村华丽蜕变的秘诀。

王永超到大棚查看花菇长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产业账

“群众看得见效益,才能跟着干。”

2017年9月5日,市纪委监委机关第八监督检查室王永超入驻沿河乡联坪村任第一书记。

到联坪村第一天,王永超就算起了账:全村贫困户84户343人,还有34户174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高,产业基础薄弱。要脱贫,发展产业是关键。但联坪村土地资源有限,可谓寸土寸金,巴掌田、鸡窝地,能干什么?答案是向空间要效益。

底数清,原因清,有了这本明白账,王永超开始“对症下药”。

走村串户了解社情民意,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疾苦。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王永超向沿河乡政府建议,联坪村大力发展花菇产业,从源头上学习种植技术,让花菇成为村民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

花菇大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发展思路明确,沿河乡政府当即启动扶贫资金,为村民修建食用菌种植大棚,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第一次种花菇,不知“水深水浅”,17户村民首吃“螃蟹”。

为鼓励村民种植,政府给出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5000元的政策,花菇产业初见成效。

联坪村由党员干部牵头成立了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1家农业企业,建起1个半自动化食用菌生产扶贫车间。

刘尚香是联坪村的妇女主任,2017年底,当村里开始种植花菇的时候,她不为所动。

2018年春节过后,看到首先“吃螃蟹”的村民因为种植花菇增收,刘尚香动心了。

当年8月,她贷款8万元和4户村民合股成立花菇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把在外务工的丈夫喊回来一起种植花菇,头茬花菇就卖了10万元。

说到收入的变化,刘尚香笑得合不拢嘴,“致富不忘挖井人,感谢党和政府,让大家做事有奔头。”。

截至今年,联坪村已布局发展花菇45万袋,种植规模达到120余亩,年产值可达390万元。

花菇名气响了,来自外省的客商开始到联坪村收购花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产业发展起来,为了畅通销售渠道。王永超还带着花菇样品,同重庆商社集团派驻沿河乡北坡村第一书记张策澜一道,与重庆商社集团积极协调。村内花菇已于今年2月正式在新世纪、重百各大超市上柜销售,现已销售6万余斤鲜菇。

销售渠道的稳定,如一剂强心针注入这个大巴山深处的贫困村,坚定了干部群众发展花菇产业的信心。就在近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联坪村榜上有名。

王永超表示,接下来,联坪村将进一步扩大花菇的种植规模,优化模式,将三个合作社和一个农业公司整合,抱团发展,将花菇产业做得更好,卖到更远的地方。

精神账

“既扶‘水电路’,又扶‘精气神’。”

联坪村产业的发展也带来精神文明的转变。

在联坪村中河坝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房子映入眼帘,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河坝人居整治示范片区成效显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攻克深度贫困,如期脱贫摘帽,是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改掉陈规陋习,整治人居环境,是联坪村人的一致夙愿。 

2018年8月,联坪村中河坝人居示范片开始改造,并通过开展“三得十二看”,以此改变群众生活陋习,激发内生动力,提高生活质量。 

刘学方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常年在外打工,今年因生病回家休养。

“这两年,村里一年一个样,不仅环境变好,村民的精气神也足了,住在这么美的地方,每天心情都很好。”刘学方说,她不想背贫困户这个名,政府越帮助,她要越努力,争取早日摆脱贫困。

“物质和精神两手抓,群众看到实际的效果,看到了希望,才会跟着我们干。”王永超说,既扶“水电路”,又扶“精气神”。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贫困户脱贫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变“帮我脱贫”到“我要致富”,想法转变了,干劲就有了。

联坪村四组村民邓信发此前曾在一金矿当炮工,2016年被诊断出患上了矽肺病,不能再干重活的他返回家乡,成为了贫困户。当时对生活没希望,很迷信,家里还贴了很多符,把家里整得“乌烟瘴气”。

邓信发靠花菇脱了贫。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在村内党员干部鼓励和带动下,邓信发展花菇产业,头脑灵活的他建了4个棚,当年纯收入就达2万元,成功脱了贫。

现在,他有了自己的烘干房,除了烘干花菇,平时还会做竹笋加工。到今年,邓信发种的花菇卖了33万,收入6万多。

“既然党的政策好,我们更要努力向前跑。” 邓信发说,要想富,还得靠自己,好日子不是等出来的。

今年,不再迷信的他终于下定决心,把家里的“神”全部请了出去。

村规民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通过系列举措,联坪村群众精神面貌得到有效提升,干事创业激情得到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向上、努力脱贫氛围得以形成。2017年以来,联坪村有28户142人主动申请脱贫。

民生账

“回应群众诉求,为民办实事”

廖兴明是联坪村四社的村民,房子旁边就是一条河沟,要是长时间下雨,山上的水就汇集到这里,把地冲垮,淹没庄稼。

“这么多年来,只要一下雨,就没睡过安稳觉。”住在沿途的村民每到下雨天就担惊受怕,这条河沟成了悬在廖兴明心头的石头。

去年以来,联坪村实施土地整治工程,今年8月份,河堤修好,这块悬在廖兴明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河堤修好,解决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就在最近,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也通到了他的家门口,从此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

“没有产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路,没有好的干部,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日子。”廖兴明说,现在他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河堤修好,廖兴明说他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2017年9月以来,王永超结合各户实际情况认真制定脱贫措施,耐心倾听群众需求,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积极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地,切实为民办事服务,收获了群众的好评。

这两年,是联坪村收获的两年:联坪村完成CD级危房改造16户,易地扶贫搬迁19户,对120户实施旧房提升;完成通畅路建设4.6公里、通达路建设5.1公里;全村建成投资近300万元占地8亩的扶贫车间1个,流转土地120余亩建成食用菌种植大棚287个……

今年78岁的王庆容搬进了新家,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路奥博 摄

联坪村发生的可喜变化,源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大力实施。在第一书记王永超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 徐力超]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