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志双扶|深“读”石柱中益乡小学 详解教育扶贫的力量(中)
今(31)日,阳光很温暖。在重庆市石柱中益乡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传出朗朗读书声。“学校更美了,课程更丰富,好玩的更多了……”

智志双扶|深“读”石柱中益乡小学 详解教育扶贫的力量(中)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31

相关链接>>>

智志双扶|深“读”石柱中益乡小学 详解教育扶贫的力量(上)

智志双扶|深“读”石柱中益乡小学 详解教育扶贫的力量(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31日17时30讯(记者 李天春 余春兰)今(31)日,阳光很温暖。在重庆市石柱中益乡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传出朗朗读书声。“学校更美了,课程更丰富,好玩的更多了……”开学已近两月,谈起新学期的变化,石柱县中益乡小学六年级学生郎宇彤喜不自禁。她和同学们希望国家越来越强大,家乡越来越美丽。

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中益乡小学的办学条件、教学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改善。网络课堂,共享教育,对孩子们而言,这些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就在身边真实发生。梦想开始照进现实生活,教育扶贫的力度和温度,正激励着年幼的他们志存高远,奋发学习。

马莉萍很喜欢现在的住校生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摄

马莉萍:“条件好了,我要努力学习,为爸妈争气”

石柱中益乡小学的变化,是我市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

深秋季节,中益乡满目苍翠,山间点缀着些许橙黄色的树叶。早上6点半,中益乡小学开启了新一天的学习。

此时,教学楼和住宿楼已经亮起了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马莉萍和室友起床、叠被、洗漱、穿衣,然后快速走向教学楼。

6点50分,课程辅导课开始,老师早已等候在教室。

说起这学期才开始的住校生活,马莉萍满是欢喜。“可以有更多时间与同学一起学习,还可以不再走那么远的山路。”

在这之前,中益乡小学虽是农村寄宿制学校,但条件有限,有寄宿需求的学生大多租住在场镇上。

马莉萍的家在光明村,到学校得走1个多小时的路程。她的家庭经济困难,家中还有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哥哥。在场镇租房,对一家人而言,无形中要增加一大笔开支。

从这学期开始,马莉萍带着衣服住进了学校崭新的宿舍楼。棉絮与被子都是学校统一发放。她再也不用每天6点准时起床,再也不用在寒风里奔跑,她打心底喜欢这栋住宿楼。

谈起寄宿学校,马莉萍的父亲马泽禄也点赞不已。“在学校住宿,不用交住宿费,孩子的作业还有学校有老师辅导,挺好的,挺好的,感谢党的好政策!”

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马泽禄不能给儿女提供富足的生活条件,但是,孩子有韧劲、有志气,渴望读书,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马莉萍喜欢画画,而且画得还不错。

马泽禄说,哪怕生活再困苦,也要支持孩子读书。他相信再苦几年,等儿子大学毕业后,一家人的生活会得到改变。

“我的家乡很美,我长大后想当画家,把家乡的美画出来。”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谈到梦想时,马莉萍脱口而出。停顿2秒后,她又说:“现在条件好了,我更要好好学习,为爸爸妈妈争气。”

谭冰(中)与好朋友一起玩耍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摄

谭冰:“幽默的老师,让我爱上了英语”

小学六年级的谭冰,是一个有些腼腆的女生。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说话声音有些小。但是和学伴们一起时,她爱说爱笑,还爱玩。

华龙网-新重庆记者见到谭冰时,她正和同学谭语婷、郎宇彤一起玩游戏。

聊起学校在新学期的变化,三个小姑娘打开了话匣子:水泥运动场地铺上了塑胶跑道、教室安装了触摸屏、上英语课、开设兴趣课……

学校新鲜事不断,谭冰和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潜能和兴趣被激发出来。

“这些新鲜事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有了英语课程,老师讲话很幽默。”谭冰说完之后,旁边的同学们一致点头表示赞同。

在上课时,中益乡小学的英语老师会融入一些情景教学,让学生们学习英语表达方式。活跃的课堂,欢快的气氛,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中益乡小学只有20多位老师,英语老师比较缺。从这学期开始,来了新的英语支教老师,三年级至六年级都开设了英语课程。

“英语对将来会很有用,所以我们上课都会特别认真。”郎宇彤说。

这两年,中益乡小学经常组织同学们到石柱县城和重庆主城参加一些游学活动。

谭冰说,上学期,同学们还一起到了西南大学,感受到了大学的氛围。漂亮的校园环境、精彩的社团活动、足球场上奔跑的身影……大哥哥、大姐姐们在大学校园里学习的情景,激励着同学们加倍学习。

中益乡小学校长刘斌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自2017年以来,在市科协、市文明办、团市委、团县委等部门的安排和支持下,学生们外出的机会变得多了起来。目前,已先后到北京、重庆等地方参加夏令营活动和游学活动。

刘斌认为,学生们多与外界多接触,求知欲也会更大,这种教育方式,对于贫困边远山区的孩子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向慧娟在认真写作业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摄

向慧娟:“向姐姐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

在下午的自习课上,坐在三年级的教室里,向慧娟做完作业后,就会选择认认真真写字。11岁的她,字迹十分工整,颇受老师喜欢。

7年前,向慧娟家通过高山移民搬迁至场镇。关于老家的记忆,她十分已模糊,但关于老家的上学路却十分熟悉。

“爸爸上学时,经常打着赤脚去上学……他经常都用他的故事,勉励我要好好学习。”向慧娟把她的父亲向世川在年少时的上学路写进了作文。

向慧娟更喜欢听姐姐向敏的故事。

向敏比向慧娟大10岁。在高山上居住时,她起早摸黑上学走了4年的山路。

“姐姐打着电筒,走在森林中,很勇敢。”向慧娟说姐姐一直对她很好,会给她讲故事、讲作业,也会带她出去玩,给她买吃的。

3年前,向敏考入重庆工商大学,一家人高兴不已。向慧娟把姐姐当作偶像,一直向姐姐学习。

晚上的课程辅导课,老师尽责,学生努力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摄

“努力学习,像姐姐一样,考入好大学”。这是向世川经常勉励向慧娟的语言,也是向慧娟自己的梦想。

  “我希望家乡更美好,祖国更强大”;

“我要当军人,因为军人很英勇”;

“我想当医生,因为可以救死扶伤”;

“我长大后,想考上好大学。像马影翠老师一样,回到家乡,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

在中益乡小学采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听到了许多关于梦想的故事。这些故事,贯穿了童年的歌谣、少年的梦想。

教育扶贫浸润心田。中益乡小学的孩子们,正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智志双扶|深“读”石柱中益乡小学 详解教育扶贫的力量(中)

2019-10-31 20:37:37 来源:

相关链接>>>

智志双扶|深“读”石柱中益乡小学 详解教育扶贫的力量(上)

智志双扶|深“读”石柱中益乡小学 详解教育扶贫的力量(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31日17时30讯(记者 李天春 余春兰)今(31)日,阳光很温暖。在重庆市石柱中益乡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传出朗朗读书声。“学校更美了,课程更丰富,好玩的更多了……”开学已近两月,谈起新学期的变化,石柱县中益乡小学六年级学生郎宇彤喜不自禁。她和同学们希望国家越来越强大,家乡越来越美丽。

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中益乡小学的办学条件、教学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改善。网络课堂,共享教育,对孩子们而言,这些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就在身边真实发生。梦想开始照进现实生活,教育扶贫的力度和温度,正激励着年幼的他们志存高远,奋发学习。

马莉萍很喜欢现在的住校生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摄

马莉萍:“条件好了,我要努力学习,为爸妈争气”

石柱中益乡小学的变化,是我市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

深秋季节,中益乡满目苍翠,山间点缀着些许橙黄色的树叶。早上6点半,中益乡小学开启了新一天的学习。

此时,教学楼和住宿楼已经亮起了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马莉萍和室友起床、叠被、洗漱、穿衣,然后快速走向教学楼。

6点50分,课程辅导课开始,老师早已等候在教室。

说起这学期才开始的住校生活,马莉萍满是欢喜。“可以有更多时间与同学一起学习,还可以不再走那么远的山路。”

在这之前,中益乡小学虽是农村寄宿制学校,但条件有限,有寄宿需求的学生大多租住在场镇上。

马莉萍的家在光明村,到学校得走1个多小时的路程。她的家庭经济困难,家中还有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哥哥。在场镇租房,对一家人而言,无形中要增加一大笔开支。

从这学期开始,马莉萍带着衣服住进了学校崭新的宿舍楼。棉絮与被子都是学校统一发放。她再也不用每天6点准时起床,再也不用在寒风里奔跑,她打心底喜欢这栋住宿楼。

谈起寄宿学校,马莉萍的父亲马泽禄也点赞不已。“在学校住宿,不用交住宿费,孩子的作业还有学校有老师辅导,挺好的,挺好的,感谢党的好政策!”

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马泽禄不能给儿女提供富足的生活条件,但是,孩子有韧劲、有志气,渴望读书,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马莉萍喜欢画画,而且画得还不错。

马泽禄说,哪怕生活再困苦,也要支持孩子读书。他相信再苦几年,等儿子大学毕业后,一家人的生活会得到改变。

“我的家乡很美,我长大后想当画家,把家乡的美画出来。”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谈到梦想时,马莉萍脱口而出。停顿2秒后,她又说:“现在条件好了,我更要好好学习,为爸爸妈妈争气。”

谭冰(中)与好朋友一起玩耍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摄

谭冰:“幽默的老师,让我爱上了英语”

小学六年级的谭冰,是一个有些腼腆的女生。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说话声音有些小。但是和学伴们一起时,她爱说爱笑,还爱玩。

华龙网-新重庆记者见到谭冰时,她正和同学谭语婷、郎宇彤一起玩游戏。

聊起学校在新学期的变化,三个小姑娘打开了话匣子:水泥运动场地铺上了塑胶跑道、教室安装了触摸屏、上英语课、开设兴趣课……

学校新鲜事不断,谭冰和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潜能和兴趣被激发出来。

“这些新鲜事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有了英语课程,老师讲话很幽默。”谭冰说完之后,旁边的同学们一致点头表示赞同。

在上课时,中益乡小学的英语老师会融入一些情景教学,让学生们学习英语表达方式。活跃的课堂,欢快的气氛,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中益乡小学只有20多位老师,英语老师比较缺。从这学期开始,来了新的英语支教老师,三年级至六年级都开设了英语课程。

“英语对将来会很有用,所以我们上课都会特别认真。”郎宇彤说。

这两年,中益乡小学经常组织同学们到石柱县城和重庆主城参加一些游学活动。

谭冰说,上学期,同学们还一起到了西南大学,感受到了大学的氛围。漂亮的校园环境、精彩的社团活动、足球场上奔跑的身影……大哥哥、大姐姐们在大学校园里学习的情景,激励着同学们加倍学习。

中益乡小学校长刘斌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自2017年以来,在市科协、市文明办、团市委、团县委等部门的安排和支持下,学生们外出的机会变得多了起来。目前,已先后到北京、重庆等地方参加夏令营活动和游学活动。

刘斌认为,学生们多与外界多接触,求知欲也会更大,这种教育方式,对于贫困边远山区的孩子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向慧娟在认真写作业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摄

向慧娟:“向姐姐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

在下午的自习课上,坐在三年级的教室里,向慧娟做完作业后,就会选择认认真真写字。11岁的她,字迹十分工整,颇受老师喜欢。

7年前,向慧娟家通过高山移民搬迁至场镇。关于老家的记忆,她十分已模糊,但关于老家的上学路却十分熟悉。

“爸爸上学时,经常打着赤脚去上学……他经常都用他的故事,勉励我要好好学习。”向慧娟把她的父亲向世川在年少时的上学路写进了作文。

向慧娟更喜欢听姐姐向敏的故事。

向敏比向慧娟大10岁。在高山上居住时,她起早摸黑上学走了4年的山路。

“姐姐打着电筒,走在森林中,很勇敢。”向慧娟说姐姐一直对她很好,会给她讲故事、讲作业,也会带她出去玩,给她买吃的。

3年前,向敏考入重庆工商大学,一家人高兴不已。向慧娟把姐姐当作偶像,一直向姐姐学习。

晚上的课程辅导课,老师尽责,学生努力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摄

“努力学习,像姐姐一样,考入好大学”。这是向世川经常勉励向慧娟的语言,也是向慧娟自己的梦想。

  “我希望家乡更美好,祖国更强大”;

“我要当军人,因为军人很英勇”;

“我想当医生,因为可以救死扶伤”;

“我长大后,想考上好大学。像马影翠老师一样,回到家乡,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

在中益乡小学采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听到了许多关于梦想的故事。这些故事,贯穿了童年的歌谣、少年的梦想。

教育扶贫浸润心田。中益乡小学的孩子们,正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 邓胜男]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