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志双扶|深“读”石柱中益乡小学 详解教育扶贫的力量(下)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乡村教育与城区教育在硬件上的差异是越来越小,但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方面还存在差距。因此,加强教育,保障孩子有个幸福童年,是中益乡小学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智志双扶|深“读”石柱中益乡小学 详解教育扶贫的力量(下)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0-31

相关链接>>>

智志双扶|深“读”石柱中益乡小学 详解教育扶贫的力量(上)

智志双扶|深“读”石柱中益乡小学 详解教育扶贫的力量(中)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31日18时讯(记者 李天春 余春兰)“要保证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这是石柱中益乡小学教学楼上的标语,这所大山深入的学校,正在诠释着教育扶贫的真谛。今(31)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乡村教育与城区教育在硬件上的差异是越来越小,但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方面还存在差距。因此,加强教育,保障孩子有个幸福童年,是中益乡小学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靓丽的教学楼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摄

校容校貌:泥巴操场变塑胶跑道

如果只看教学楼,你或许不会把中益乡小学与“贫困山区”联系在一起。

的确如此。

走进中益乡小学,一座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教学楼映入眼帘,橙黄与白色相间的外墙,十分醒目。塑胶跑道、足球场、远程式教学设施、科技馆、热水器……这所大山深入的学校,从外观上,看不出与城市学校的差别。

这是教育扶贫带来的视觉效应。

中益乡小学四周,大山郁郁葱葱,从未改变。学生一届又一届的迎进、送出,发奋读书的梦想没有变。

但学校的同貌却跟随发展的脚步在变。

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马影翠,曾是中益乡小学的学生,工作之后选择回到母校教书育人,她见证了学校的发展。

20多年前,中益乡小学只有一栋土木结构的教学楼,操场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地。

2002年,马影翠回校当老师时,学校已经搬迁到现在的新校舍,学校的操场由原来的土坝子变成了现在的水泥地面。

在扶贫配套资金的支持下,中益乡小学启动改扩建工程,又迎来了一番新模样。

去年成立的中益乡共享科技馆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中益乡小学,一幢5层教学楼矗立在校园中间,上方一排红色字十分明显:“要保证孩子上学受教育 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教学楼前方的水泥运动场地在今夏已铺上了塑胶跑道,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

运动场北边的主席台上,树立着三根电动升旗杆,五星红旗在迎风招展。

据了解,今年以来,中益乡小学还对学生宿舍进行改扩建。四层的宿舍楼设施齐全,除了床铺,还配备了独立卫生间、洗衣槽等生活设施。热水能直接供应到每间宿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住宿需求。

中益乡小学校长刘斌透露,住得远的学生,每天要步行2个小时才能到校,现在新宿舍楼修好了,有29位学生入住。不仅住宿不用交钱、连床铺被套也是学校统一添置。

六年级的朗宇彤(左二)和好友们说着学校的变化,很是兴奋

孩子心声:让梦想插上腾飞翅膀

中益乡小学的新教学楼修好了,师生、家长莫不欢欣鼓舞。

与此同时,师资力量也要得到充实,人从哪里来?

“老师,我们可不可以看电影?”在学校办公室门口,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朗宇彤和谭语婷遇见了李万亮,笑着问道。

“课后才可以。”李万亮笑着回复。

关于是否可以看电影的问题,三人之间进行着“讨价还价。”

李万亮是重庆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的志愿者。今年,他和其他4名支教老师一道,加入中益乡教育扶贫的队列。

中益乡有23名教职工,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大家的干劲和信心更足了。

李万亮的老家在农村,深知农村的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到中益乡不到两个月,他就发现这里的孩子们都非常淳朴,也很爱学习,但在计算机基础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如今,他在学校负责教科学和计算机课。

李万亮说,他希望让孩子们学会使用网络这个工具,同时将自己在外面学到的知识进行言传身教,让孩子们的视野更开阔。

计算机课让孩子增加了学习兴趣,支教老师周勤红的英语课,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课程之一。

周勤红本来是石柱县南滨小学的老师,得知中益乡小学缺英语老师的消息之后,他就主动前往支教,希望让更多的孩子接触英语。因为他的到来,现在中益乡小学三至六年级都开设了英语课。另三位支教老师带来的则是美术、音乐、体育。

“请进来”,也要“送出去”。刘斌说,90后教师唐大鹏,现在就在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跟岗学习,学满之后,将回来继续扎根中益乡教学。

有了师资力量作保证,中益乡多媒体教学也得以顺利进行。

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摄

10月15日下午,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室里,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马影翠正在教孩子们写作文。

在教室黑板处,有一块显眼的大屏幕。屏幕左下方,有一个摄像头。遇到优秀的学生作文,马影翠把作文本往摄像头处一放,作文内容就就清晰地显示字屏幕上,供孩子们作文赏析。

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刘斌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10月初,学校还安装了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了“网络课堂”,下一步就是用远程教育系统上课。

对于山里娃来说,这个系统不但可以观看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视频,还可以现场同步教学,孩子们还可以在这边提问,由屏幕那边的老师来解答。

科技改变生活。同时,也在改变着中益乡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模式,孩子们的梦想开始插上腾飞的翅膀。

住宿生在校的晚饭也得到保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余春兰摄

名师建言:培养学科“领头羊”

校舍烂了,可以拿钱修;先进的教学设施,也可以花钱买。教学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教师。

刘斌认为,随着扶贫的深入,乡村教育与城区教育在硬件上的差异是越来越小,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方面的差距,一直存在。因此加强教育,保障孩子有个幸福童年,是中益乡小学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中益乡小学的教师们,在向学生解惑时,自身的“惑”也渴望能解。这种“惑”,就是怎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余华云是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副院长,他对中益乡小学教师们的“惑”有自己的“洞见”。

10月18日至19日,重庆市教科院名师送教活动走进石柱县中益乡小学,余华云是其中的名师之一。他的专题讲座——《在学本研修中走向深度教学》,对教学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为中益乡小学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度教学的理论指导,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实践做法,大家受益匪浅。

从10月下旬开始,重庆市教科院名师送教活动在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开展,一直持续到11月底,在中益乡小学产生的良好反响,是本次活动的一个缩影。

余华云对中益乡小学的老师们有一个初步印象:朴实、有干劲,但是,欠缺专业教学的实际能力。他走访过其他区县的深度贫困乡镇,小学教师们反映出来的问题与中益乡小学大体一致。

“扶贫教育要与扶智和扶志结合,首先要抓好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余华云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贫困乡镇的老师有很多培训机会,但是,很多老师要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没有办法走出去培训,有的老师要么去培训后浅尝辄止,自身能力和教学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余华云认为,要提升贫困乡镇小学教师的实际能力和教学水平,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名师与贫困乡镇小学教师进行结对帮扶,采取长期蹲点式进行教学指导和培训。考虑到名师不可能长期扎根贫困乡镇的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建立长态化的帮扶机制。

第二、抓好学科“领头羊”培养,学校要从学科组中选择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参与常态化的教研、教学设计。

第三、学校方面也要加强自身教学改革,多与名校联动,请教学专家进行长期的义务性指导。

据了解,未来两月,还有一扶贫项目将落户中益乡小学。届时,全校学生每人都有一平板电脑,该平板和共享课堂相对应,学生、家长在家也可以听名师讲课、与名师互动。

刘斌说,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把专家、名师的指引与班级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推进课堂改革,创新教学方式,让教育扶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手记:

在石柱中益乡小学采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深刻感受到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渴望、教师们教书育人的希望。

教育扶贫,为山区的孩子们照亮前行的路,点燃他们心中的那份梦想。“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这是年幼孩子们的希望。在这方面,马影翠老师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教育扶贫对中益乡小学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成效看得见、听得着,摸得到。对其他区县贫困乡镇的教育,将产生很好的示范效应。

或许,多年以后,中益乡会涌现出很多“马影翠”。届时,中益乡已经不再贫困,山清水秀的山村美景,将徐徐在世人面前铺开。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智志双扶|深“读”石柱中益乡小学 详解教育扶贫的力量(下)

2019-10-31 20:44:41 来源:

相关链接>>>

智志双扶|深“读”石柱中益乡小学 详解教育扶贫的力量(上)

智志双扶|深“读”石柱中益乡小学 详解教育扶贫的力量(中)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31日18时讯(记者 李天春 余春兰)“要保证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这是石柱中益乡小学教学楼上的标语,这所大山深入的学校,正在诠释着教育扶贫的真谛。今(31)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乡村教育与城区教育在硬件上的差异是越来越小,但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方面还存在差距。因此,加强教育,保障孩子有个幸福童年,是中益乡小学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靓丽的教学楼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摄

校容校貌:泥巴操场变塑胶跑道

如果只看教学楼,你或许不会把中益乡小学与“贫困山区”联系在一起。

的确如此。

走进中益乡小学,一座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教学楼映入眼帘,橙黄与白色相间的外墙,十分醒目。塑胶跑道、足球场、远程式教学设施、科技馆、热水器……这所大山深入的学校,从外观上,看不出与城市学校的差别。

这是教育扶贫带来的视觉效应。

中益乡小学四周,大山郁郁葱葱,从未改变。学生一届又一届的迎进、送出,发奋读书的梦想没有变。

但学校的同貌却跟随发展的脚步在变。

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马影翠,曾是中益乡小学的学生,工作之后选择回到母校教书育人,她见证了学校的发展。

20多年前,中益乡小学只有一栋土木结构的教学楼,操场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地。

2002年,马影翠回校当老师时,学校已经搬迁到现在的新校舍,学校的操场由原来的土坝子变成了现在的水泥地面。

在扶贫配套资金的支持下,中益乡小学启动改扩建工程,又迎来了一番新模样。

去年成立的中益乡共享科技馆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中益乡小学,一幢5层教学楼矗立在校园中间,上方一排红色字十分明显:“要保证孩子上学受教育 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教学楼前方的水泥运动场地在今夏已铺上了塑胶跑道,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

运动场北边的主席台上,树立着三根电动升旗杆,五星红旗在迎风招展。

据了解,今年以来,中益乡小学还对学生宿舍进行改扩建。四层的宿舍楼设施齐全,除了床铺,还配备了独立卫生间、洗衣槽等生活设施。热水能直接供应到每间宿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住宿需求。

中益乡小学校长刘斌透露,住得远的学生,每天要步行2个小时才能到校,现在新宿舍楼修好了,有29位学生入住。不仅住宿不用交钱、连床铺被套也是学校统一添置。

六年级的朗宇彤(左二)和好友们说着学校的变化,很是兴奋

孩子心声:让梦想插上腾飞翅膀

中益乡小学的新教学楼修好了,师生、家长莫不欢欣鼓舞。

与此同时,师资力量也要得到充实,人从哪里来?

“老师,我们可不可以看电影?”在学校办公室门口,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朗宇彤和谭语婷遇见了李万亮,笑着问道。

“课后才可以。”李万亮笑着回复。

关于是否可以看电影的问题,三人之间进行着“讨价还价。”

李万亮是重庆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的志愿者。今年,他和其他4名支教老师一道,加入中益乡教育扶贫的队列。

中益乡有23名教职工,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大家的干劲和信心更足了。

李万亮的老家在农村,深知农村的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到中益乡不到两个月,他就发现这里的孩子们都非常淳朴,也很爱学习,但在计算机基础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如今,他在学校负责教科学和计算机课。

李万亮说,他希望让孩子们学会使用网络这个工具,同时将自己在外面学到的知识进行言传身教,让孩子们的视野更开阔。

计算机课让孩子增加了学习兴趣,支教老师周勤红的英语课,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课程之一。

周勤红本来是石柱县南滨小学的老师,得知中益乡小学缺英语老师的消息之后,他就主动前往支教,希望让更多的孩子接触英语。因为他的到来,现在中益乡小学三至六年级都开设了英语课。另三位支教老师带来的则是美术、音乐、体育。

“请进来”,也要“送出去”。刘斌说,90后教师唐大鹏,现在就在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跟岗学习,学满之后,将回来继续扎根中益乡教学。

有了师资力量作保证,中益乡多媒体教学也得以顺利进行。

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余春兰摄

10月15日下午,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室里,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马影翠正在教孩子们写作文。

在教室黑板处,有一块显眼的大屏幕。屏幕左下方,有一个摄像头。遇到优秀的学生作文,马影翠把作文本往摄像头处一放,作文内容就就清晰地显示字屏幕上,供孩子们作文赏析。

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刘斌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10月初,学校还安装了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了“网络课堂”,下一步就是用远程教育系统上课。

对于山里娃来说,这个系统不但可以观看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视频,还可以现场同步教学,孩子们还可以在这边提问,由屏幕那边的老师来解答。

科技改变生活。同时,也在改变着中益乡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模式,孩子们的梦想开始插上腾飞的翅膀。

住宿生在校的晚饭也得到保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余春兰摄

名师建言:培养学科“领头羊”

校舍烂了,可以拿钱修;先进的教学设施,也可以花钱买。教学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教师。

刘斌认为,随着扶贫的深入,乡村教育与城区教育在硬件上的差异是越来越小,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方面的差距,一直存在。因此加强教育,保障孩子有个幸福童年,是中益乡小学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中益乡小学的教师们,在向学生解惑时,自身的“惑”也渴望能解。这种“惑”,就是怎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余华云是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副院长,他对中益乡小学教师们的“惑”有自己的“洞见”。

10月18日至19日,重庆市教科院名师送教活动走进石柱县中益乡小学,余华云是其中的名师之一。他的专题讲座——《在学本研修中走向深度教学》,对教学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为中益乡小学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度教学的理论指导,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实践做法,大家受益匪浅。

从10月下旬开始,重庆市教科院名师送教活动在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开展,一直持续到11月底,在中益乡小学产生的良好反响,是本次活动的一个缩影。

余华云对中益乡小学的老师们有一个初步印象:朴实、有干劲,但是,欠缺专业教学的实际能力。他走访过其他区县的深度贫困乡镇,小学教师们反映出来的问题与中益乡小学大体一致。

“扶贫教育要与扶智和扶志结合,首先要抓好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余华云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贫困乡镇的老师有很多培训机会,但是,很多老师要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没有办法走出去培训,有的老师要么去培训后浅尝辄止,自身能力和教学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余华云认为,要提升贫困乡镇小学教师的实际能力和教学水平,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名师与贫困乡镇小学教师进行结对帮扶,采取长期蹲点式进行教学指导和培训。考虑到名师不可能长期扎根贫困乡镇的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建立长态化的帮扶机制。

第二、抓好学科“领头羊”培养,学校要从学科组中选择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参与常态化的教研、教学设计。

第三、学校方面也要加强自身教学改革,多与名校联动,请教学专家进行长期的义务性指导。

据了解,未来两月,还有一扶贫项目将落户中益乡小学。届时,全校学生每人都有一平板电脑,该平板和共享课堂相对应,学生、家长在家也可以听名师讲课、与名师互动。

刘斌说,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把专家、名师的指引与班级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推进课堂改革,创新教学方式,让教育扶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手记:

在石柱中益乡小学采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深刻感受到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渴望、教师们教书育人的希望。

教育扶贫,为山区的孩子们照亮前行的路,点燃他们心中的那份梦想。“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这是年幼孩子们的希望。在这方面,马影翠老师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教育扶贫对中益乡小学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成效看得见、听得着,摸得到。对其他区县贫困乡镇的教育,将产生很好的示范效应。

或许,多年以后,中益乡会涌现出很多“马影翠”。届时,中益乡已经不再贫困,山清水秀的山村美景,将徐徐在世人面前铺开。

[责任编辑: 邓胜男]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