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①|刘远海 扶贫“补锅匠”总是现身关键点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①|刘远海 扶贫“补锅匠”总是现身关键点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8-27

核心提示: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连日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深入石柱中益乡采访,感知干部群众对小康生活的理解、愿景和奋斗。让我们通过重庆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中益乡工作队六位扶贫干部的视角,全面深入感知中益乡脱贫攻坚奔小康之路

相关新闻:

视频|中益乡的“蜜月”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②|汪云友 舍小家为大家打造村级产业链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③|刘亚平 不以模范自居干事又狠又精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④|韦永胜 三次写“书”见证贫困村之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⑤|扶贫耽误治疗念念不忘奔小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⑥|骆建东 后进村从零起步壮大集体经济

时间就像一台天平,有时你干着这项工作,有时“画风”一转又干起了完全相反的工作。

刘远海是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中益乡工作队副队长,近四年的驻乡扶贫,硬生生将这位来自重庆市财政局的财政干部,变成了无所不能的农村基层工作全才。一个月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两次采访了刘远海这位大忙人。第一次实地采访,是因为中益乡遭遇百年难遇的山洪,刘远海连续两个星期扑在抢险一线。第二次采访,刘远海参与制定了中益乡小康之路的相关规划,为扶贫工作队确立了下一个阶段工作的目标。

刘远海走访村民

他是工作狂 两天排险五个村

七月初,连续强降雨,中益乡遭遇山洪,所有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赶赴中益乡时,刘远海来不及寒暄,直接带领记者一行,到各个村排查险情。两天的采访,足迹遍及五个村。

几乎每个村,都有公路被滑坡阻断的情况,刘远海二话不说,拿起铁锹就和村民一起清除泥巴、石块等路障。有些恰好在施工的路段,机械设备被临时借用参与抢险,刘远海焦急地上前向施工人员了解进度。

情况最恼火的是建峰村,因公路被彻底阻断,车辆无法进出。于是,刘远海带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操近道,前往建峰村了解情况。这是一条只有几十厘米宽的废弃便道,依山而建,脚下就是峡谷和河流。雨后的便道泥泞难走,且两边没有保护措施,就这样,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再滑一脚地艰难往前走,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建峰村。

看到建峰村除了公路阻断之外,没有其他大的受灾情况,刘远海才松了口气。

那段时间,刘远海就像一个“补锅匠”,奔走于各村,一边参与排险,一边收集受灾情况。

刘远海在田间地头

他是好大夫 把准农村的痛点

再次采访刘远海,他刚刚参与制定完《中益乡小康生活的目标与路径》,这是一份重要的工作方案,事关脱贫攻坚之后,扶贫工作队如何引领中益乡向小康生活有目标、有节奏地迈进。

刘远海说,刚到中益乡入户走访的时候,乡路没有硬化,入村入组通畅率极低;百姓家里没有自来水,饮水安全没有保障;传统土木结构的土家族住房,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如今,这一切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观,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干部群众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更好的精神面貌,上下一心的凝聚力和干劲,让他对中益乡的“小康生活”之路充满信心。

在刘远海看来,小康生活对精神和物质层面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脱贫攻坚阶段,主要的工作就是带领村民转变思想,一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改善生活条件。从全乡来说,从民富到“小康”的目标日渐清晰,但文化“软件”层面还有距离。所以,在继续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的同时,还要提升软环境。

一个好的基础是,村民们的道德意识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抢修滑坡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有村民未经召集,悄悄地上路义务抢险。刘远海也很感动,连忙上前询问村民家里有没有被水淹?

在得到“受灾”的肯定答复后,刘远海一边拿笔记录,一边感叹,“人家村民自家受了灾,还主动跑去抢险。”

刘远海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小康社会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有很高的要求,此前他担心村民们思想意识跟不上,现在看来,基础已经打好。所以,扶贫工作队要通过摸底,全面展开小康社会的宣传,让村民们对小康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为和公德意识,将自己的小家和中益乡这个大家一起建设、管理好。

刘远海解读脱贫攻坚工作

他是设计师 激活产业一盘棋

四年前,刘远海是个财政干部,如今他说起农村工作同样精通。

才到中益乡的时候,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山沟”,全乡在耕及可开发耕地仅1.3万亩,且土地零碎、土壤贫瘠、坡地较多,撂荒土地占全乡在册耕地67%,老百姓世代种植传统的红薯、土豆、玉米“三大坨”,勉强维持温饱。所辖7个村均是支柱产业“空白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深度贫困需深度发力。针对深度贫困这个难啃的“硬骨头”,重庆市提出要深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度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为此,刘远海积极参加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参加研究制定易地扶贫搬迁、产业保险和产业发展等扶贫政策。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中益乡要实现稳定脱贫,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刘远海说,中益乡结合自身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黄连、中蜂、旅游等产业,增强了贫困户持续发展的能力。

通过产业调整,中益乡将传统的“三大坨”因地制宜地变成了中蜂、中药材、果蔬三大特色产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产业比例也从9∶1转化成了1∶9,老百姓每亩收入从400元提高到2500元以上。

刘远海行进在危险山路

中益乡在充分发动群众发展中蜂产业的同时,还按照“蜂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土家蜜蜂文化,持续巩固蜜蜂产业基础,规划打造一批蜜蜂主题旅游产品,着力打造“中华蜜蜂第一镇”。

5月20日记者也曾来到中益乡采访,当时,刘远海作为特约嘉宾,参与了中华蜜蜂数字化认养模式推广发布会,并现场认养了蜂箱。

刘远海说,中益乡走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子,不只是养蜂产业起来了,中药材和乡村游也形成了规模,这些绿色产业,成为了“摇钱树”,为接下来实现小康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如何带领村民走向小康,刘远海说,扶贫工作队已经做好了统筹准备,大家信心比以前更足了。

撰稿/视频后期:羊华 袁舒含

摄像:谭摄波(通讯员)袁舒含 羊华

摄影:龙泓(通讯员)羊华 袁舒含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①|刘远海 扶贫“补锅匠”总是现身关键点

2020-08-27 15:54:34 来源:

核心提示: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连日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深入石柱中益乡采访,感知干部群众对小康生活的理解、愿景和奋斗。让我们通过重庆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中益乡工作队六位扶贫干部的视角,全面深入感知中益乡脱贫攻坚奔小康之路

相关新闻:

视频|中益乡的“蜜月”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②|汪云友 舍小家为大家打造村级产业链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③|刘亚平 不以模范自居干事又狠又精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④|韦永胜 三次写“书”见证贫困村之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⑤|扶贫耽误治疗念念不忘奔小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⑥|骆建东 后进村从零起步壮大集体经济

时间就像一台天平,有时你干着这项工作,有时“画风”一转又干起了完全相反的工作。

刘远海是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中益乡工作队副队长,近四年的驻乡扶贫,硬生生将这位来自重庆市财政局的财政干部,变成了无所不能的农村基层工作全才。一个月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两次采访了刘远海这位大忙人。第一次实地采访,是因为中益乡遭遇百年难遇的山洪,刘远海连续两个星期扑在抢险一线。第二次采访,刘远海参与制定了中益乡小康之路的相关规划,为扶贫工作队确立了下一个阶段工作的目标。

刘远海走访村民

他是工作狂 两天排险五个村

七月初,连续强降雨,中益乡遭遇山洪,所有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赶赴中益乡时,刘远海来不及寒暄,直接带领记者一行,到各个村排查险情。两天的采访,足迹遍及五个村。

几乎每个村,都有公路被滑坡阻断的情况,刘远海二话不说,拿起铁锹就和村民一起清除泥巴、石块等路障。有些恰好在施工的路段,机械设备被临时借用参与抢险,刘远海焦急地上前向施工人员了解进度。

情况最恼火的是建峰村,因公路被彻底阻断,车辆无法进出。于是,刘远海带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操近道,前往建峰村了解情况。这是一条只有几十厘米宽的废弃便道,依山而建,脚下就是峡谷和河流。雨后的便道泥泞难走,且两边没有保护措施,就这样,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再滑一脚地艰难往前走,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建峰村。

看到建峰村除了公路阻断之外,没有其他大的受灾情况,刘远海才松了口气。

那段时间,刘远海就像一个“补锅匠”,奔走于各村,一边参与排险,一边收集受灾情况。

刘远海在田间地头

他是好大夫 把准农村的痛点

再次采访刘远海,他刚刚参与制定完《中益乡小康生活的目标与路径》,这是一份重要的工作方案,事关脱贫攻坚之后,扶贫工作队如何引领中益乡向小康生活有目标、有节奏地迈进。

刘远海说,刚到中益乡入户走访的时候,乡路没有硬化,入村入组通畅率极低;百姓家里没有自来水,饮水安全没有保障;传统土木结构的土家族住房,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如今,这一切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观,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干部群众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更好的精神面貌,上下一心的凝聚力和干劲,让他对中益乡的“小康生活”之路充满信心。

在刘远海看来,小康生活对精神和物质层面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脱贫攻坚阶段,主要的工作就是带领村民转变思想,一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改善生活条件。从全乡来说,从民富到“小康”的目标日渐清晰,但文化“软件”层面还有距离。所以,在继续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的同时,还要提升软环境。

一个好的基础是,村民们的道德意识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抢修滑坡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有村民未经召集,悄悄地上路义务抢险。刘远海也很感动,连忙上前询问村民家里有没有被水淹?

在得到“受灾”的肯定答复后,刘远海一边拿笔记录,一边感叹,“人家村民自家受了灾,还主动跑去抢险。”

刘远海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小康社会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有很高的要求,此前他担心村民们思想意识跟不上,现在看来,基础已经打好。所以,扶贫工作队要通过摸底,全面展开小康社会的宣传,让村民们对小康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为和公德意识,将自己的小家和中益乡这个大家一起建设、管理好。

刘远海解读脱贫攻坚工作

他是设计师 激活产业一盘棋

四年前,刘远海是个财政干部,如今他说起农村工作同样精通。

才到中益乡的时候,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山沟”,全乡在耕及可开发耕地仅1.3万亩,且土地零碎、土壤贫瘠、坡地较多,撂荒土地占全乡在册耕地67%,老百姓世代种植传统的红薯、土豆、玉米“三大坨”,勉强维持温饱。所辖7个村均是支柱产业“空白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深度贫困需深度发力。针对深度贫困这个难啃的“硬骨头”,重庆市提出要深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度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为此,刘远海积极参加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参加研究制定易地扶贫搬迁、产业保险和产业发展等扶贫政策。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中益乡要实现稳定脱贫,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刘远海说,中益乡结合自身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黄连、中蜂、旅游等产业,增强了贫困户持续发展的能力。

通过产业调整,中益乡将传统的“三大坨”因地制宜地变成了中蜂、中药材、果蔬三大特色产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产业比例也从9∶1转化成了1∶9,老百姓每亩收入从400元提高到2500元以上。

刘远海行进在危险山路

中益乡在充分发动群众发展中蜂产业的同时,还按照“蜂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土家蜜蜂文化,持续巩固蜜蜂产业基础,规划打造一批蜜蜂主题旅游产品,着力打造“中华蜜蜂第一镇”。

5月20日记者也曾来到中益乡采访,当时,刘远海作为特约嘉宾,参与了中华蜜蜂数字化认养模式推广发布会,并现场认养了蜂箱。

刘远海说,中益乡走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子,不只是养蜂产业起来了,中药材和乡村游也形成了规模,这些绿色产业,成为了“摇钱树”,为接下来实现小康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如何带领村民走向小康,刘远海说,扶贫工作队已经做好了统筹准备,大家信心比以前更足了。

撰稿/视频后期:羊华 袁舒含

摄像:谭摄波(通讯员)袁舒含 羊华

摄影:龙泓(通讯员)羊华 袁舒含

[责任编辑: 李淼]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