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④|韦永胜 三次写“书”见证贫困村之变
核心提示: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连日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深入石柱中益乡采访,感知干部群众对小康生活的理解、愿景和奋斗。让我们通过重庆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中益乡工作队六位扶贫干部的视角,全面深入感知中益乡脱贫攻坚奔小康之路。
相关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①|刘远海 扶贫“补锅匠”总是现身关键点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②|汪云友 舍小家为大家打造村级产业链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③|刘亚平 不以模范自居干事又狠又精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⑤|扶贫耽误治疗念念不忘奔小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益乡群像⑥|骆建东 后进村从零起步壮大集体经济
做教师出身,从开州到重庆主城安家,再到中益乡担任坪坝村第一书记,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韦永胜的人生“坐标”一直在路上。随着工作的深入,他越来越融入坪坝村,对于接下来带领村民奔小康也充满了干劲。为大家伴随的是舍小家,这几年来,孩子的读书成长阶段,他都“缺席”了,只有在孩子参加中考时才请了三天假,陪完考试后,又马不停蹄回到了村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第一次见到韦永胜时,恰逢他在备战孩子的中考。
昨日,再次连线时,他又回归了乡村干部的日常,奔走在田间地头。
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韦永胜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公文包里随时会揣本书。
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备战,采访地点安排在了附近的公园。韦永胜说,他是教师出身,也略懂心理学,所以中考备战,他在家都小心翼翼,不收拾孩子房间的任何东西,以免分散其注意力。
尽管缺席了孩子的读书成长,但父子俩的感情却很深。
韦永胜笑道,我第一份“情书”就是写给儿子的。
“你走了,谁送我上学?你走了,谁给我辅导作业?你走了,谁给我做红烧排骨?”儿子的疑惑,韦永胜至今难忘。
不过,懂事的儿子很快转换了话题,“老爸去扶贫能帮助好多人呢。”
在一次赴湖南古丈县考察的过程中,韦永胜夜里忽然思念起儿子来,这时孩子应该放学很久了,不知功课是否完成,不知有没有想起老爸。遂找来纸笔写下:“儿子,老爸希望你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或许这句话有点空,你一时半会儿无法理解老爸的用意。但是,当你领悟到人生意义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老爸当初为什么参与扶贫,为什么会在扶贫中寻找人生意义和价值。老爸爱你!”
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这几天,他亲自买菜下厨,尽量按照孩子的口味准备饭菜。采访结束时,韦永胜可能对自己的厨艺不够自信,还在网上给孩子点了一份麻辣鱼外卖。
写给村子的一本好书
韦永胜从事“家庭工作”的捉襟见肘,与扶贫工作的如鱼得水形成了强烈反差。
一说起坪坝村,韦永胜眉头就舒展开来。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书——《坪坝花开》,这是一本由他创作的书,里面收录了他对农村贫困现状和原因的深入思考,也有对扶贫政策的落地落实的描写,还有对扶贫收获与汗水的总结。
说到这本书,也有一个趣事。
韦永胜说,他和妻子祁容都是在开州教书,后来举家迁到了主城,妻子仍然是一线教师。
对于这本《坪坝花开》,祁容也没有少操心,由此带出了关于这个小家庭的第二份“情书”。
“扶贫以来,我们聚少离多。我不在的日子,瘦弱的你突然变成一个女汉子。既要照顾孩子,又要上班。你每一天都在战斗,早上给孩子做早餐,送孩子上学;下午接孩子,买菜做晚饭,饭后还要给孩子辅导作业;有时晚上还要加班到半夜。”
韦永胜写道:“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不是你在我身边,而是你在我心中。一路走来,感谢有你。没有你的理解与支持,我也无法走到今天。”
看完丈夫的情书和扶贫日记《坪坝花开》后,祁容彻夜难眠。凌晨两点半,她给丈夫回了一封情书:
“老公,我仔仔细细读了原稿,修改了部分错别字、标点、句子。总的来看,写得用心用情,展现了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让人动容、感慨。文章娓娓道来,毫不矫揉造作。所有扶贫人员的大爱情怀、团结齐心、扎实努力也表现得很充分。辅之于图片,肯定更引人入胜。”
“以前,我对你们的扶贫工作只有模糊的印象,读完才知方方面面的工作的确很辛苦,之前一直对你心生埋怨,觉得你为他人付出太多,为家人做得太少。但看到老百姓对你的认可和感激,看到坪坝村在你们的努力下一天比一天好,我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老公,这两年舟车劳顿,到处奔波,辛苦了!”
写给发展的一篇路书
坪坝村的村民都很喜欢韦永胜,别说三天不见,就是一天不见,大伙都会打听“韦书记去那里了”,这是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在坪坝村实地采访时见到的一幕。
村民们认可韦永胜,除了他学识高、扶贫工作点子多,还有就是真没把自己当“外人”。韦书记平素喜欢穿白衬衣,胸口别着党徽,裤子上却经常弄了一身泥。
“农村工作没办法,经常要下田,不能光动脑子不动腿。”韦永胜笑道。
为稳定脱贫成果,针对坪坝村支部组织涣散,凝聚力不强,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现状,韦永胜探索建立了“三三联动抓党建促脱贫”的模式,依靠支部组织力、党员带动力、群众内驱力共同建设坪坝村,通过建立以“孝善向家,甜蜜坪坝”为代表的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满足并丰富了全村精神文化生活,使得群众幸福指数和对扶贫干部的满意度不断攀升。
如今的坪坝村,扩建了公路22公里,种植经济作物2400余亩,197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搬进了新家。
在谈到当前的工作时,韦永胜表示,坪坝村正在由脱贫攻坚向小康生活目标迈进,希望有,但担子不轻。
“脱贫工作为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坪坝村的党建工作得到明显加强,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建了大湾民宿、坪坝客栈和38户黄水人家,欢迎游客们来坪坝村感受乡村美景,避暑歇凉正当时。”采访中,韦永胜这个机智的“导游”也不忘为坪坝村做一番旅游推介。
撰稿/视频后期:羊华 袁舒含
摄像:谭艳波(通讯员)袁舒含 羊华
摄影:龙泓(通讯员)羊华 袁舒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