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红的李褐的桃 黔江精准扶贫让农户日子多彩起来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2017-08-31

    黔江区邻鄂镇,镇长周涛(左)在向农户了解冬桃的生长情况。 记者孙磊 摄

    重庆商报讯 “来,来,大家快来吃李子,刚摘的,没打过农药,特别甜。”21日,家住黔江区中塘乡迎新村的伍永莲在坝子里,招呼着来采访的记者。“以前这些李子都没什么人买,现在一斤能卖六七元钱,今年种了四亩地的李子,卖了5万多元。”谈到今年的收成,伍永莲爽朗地笑着。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初视察重庆时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

    在黔江,正是通过精准扶贫模式,积极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帮助像伍永莲一样的3万多人脱贫,全区已经有65个贫困村脱贫。

    小小的李子鼓起了钱袋子

    一边招呼大家吃李子,伍永莲一边用微信和客户沟通。8月22日一天,她就卖了100多斤脆红李。“今年雨水不多,脆红李挂果很好。今年是我发展脆红李的第三年,从长远看,脆红李是我家脱贫致富的新希望。”伍永莲告诉记者,刚刚又有主城的几个客户下单买了50斤李子。

    迎新村支部书记安波介绍,他们村的气候、土质条件适宜种植脆红李,脆红李有1200亩。“这两年村民搞得好,都找到了致富门路。”伍永莲则用手指了指自己家的房子,告诉记者,这些是新修建的。

    “前些年,很多村民都出门打工挣钱,我家孩子小,要出门打工不方便。丈夫前几年生了大病,动过几次大手术,家里存的钱都用光了,还欠了几万元的外债。”伍永莲说,通过村里牵线搭桥,帮扶我家发展4亩脆红李,今年是种植脆红李的第三年。今年天气好,挂果很好,预计能采收8000斤,约有五万多元的收入。接下来,要继续发展脆红李,学习种植技术,实现脆红李高质高产,把收入再提高一些。

    记者了解到,在脆红李种植过程中,黔江区广泛推广测土配方实用技术,果实因其口感好,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经过多年的发展,黔江区共计种植2.4万亩左右脆红李,今年预计产果3800吨,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当前,黔江区的脆红李相继大面积成熟,沉甸甸的果实成为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吸引众多游客到基地采摘,既热闹了乡村,又鼓起了果农们的钱袋子。

    猕猴桃成了黔江新名片

    李东秀家距离伍永莲家不算远,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仰头山三磊田甜现代农业示范园食堂切菜。

    别小瞧了三磊田甜现代农业示范园,该园区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更是重庆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据了解,三磊实业集团在此流转土地自种1.2万亩猕猴桃,还标准化管理了5000亩。

    李东秀家住中塘乡迎新村,正好在农业园流转土地的范围之内,虽然她家土地不多,流转出来后每年仍有几千元的租金收入。此外,她还在园区里务工,成为了园区里聘用的工人,包吃每个月有一千多元收入,不用出门打工,还可以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孩子。

    “园区还给我们买了社保,每年租金加务工收入能有3万了,足够一家人吃喝了。”李东秀说起这些已经笑得合不拢嘴。说起生活的改变,李东秀坦言,本以为自己只能做一名家庭主妇,照顾下老人孩子,从没想过还能当上工人。“现在在家附近就可以务工,虽然收入比城里低一点,但是有社保,等年纪大了之后更有保障。如李东秀一样,如今有900多农户在三磊田甜农业示范园务工。

    在黔江,诸如仰头山现代农业园区这样千亩以上规模的猕猴桃种植基地,一共有7家。种植基地的模式都很类似,农民流转土地后,可以在基地务工,不仅有租金还有务工收入。

    仰头山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彭文平介绍说,通过创新“产业租赁”的扶贫模式和采取“借鸡生蛋”的方式,集中流转土地建设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里,农户首先将自有土地租赁给企业进行产业建设,获得土地租金;企业建设好基地后,农户作为创业人员,依靠企业的技术指导,对基地种植管理进行劳务承包,获得固定的种植管理收益,还可根据管理质量,获得果实奖励等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8月17日,黔江召开了猕猴桃品牌推介会暨首届经销商大会。目前,重庆世纪果园有限公司、重庆超奇果业、杭州鲜丰果业等多家经销商同黔江区农委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2家大型经销商代表与龙头企业重庆三磊田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订货协议,另外多个商家还同黔江猕猴桃种植者签订了意向合同,意向销售量达到了200多万斤。

    货运老板的现代农业梦

    距离中塘乡40多公里的邻鄂镇,海拔800多米,群山环绕间,是黔江区经济轴线上重要的工商重镇,辖区内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不过邻鄂镇终难摆脱资源型地区所特有的盛衰轨迹:煤兴则盛,煤竭则衰。

    “我们镇最高年财政收入1600万元,是黔江的经济大镇。”邻鄂镇镇长周涛介绍,随着煤矿整治,邻鄂镇大大小小的煤矿被关停。“靠煤致富的邻鄂人面临着新的转型问题,最终将目标锁定在现代农业上。”

    35岁的简义相,是邻鄂远近闻名的农业大户,以前跑煤炭运输,从2015年4月开始种植菊花,品种包括了杭白菊(胎菊)、金丝皇菊、小黄菊。当时他以每亩150元的价格,流转了300亩的土地,打造了松林胎菊基地,注册了“容仙”的胎菊商标。按照10公斤鲜花烘干成1公斤干花的比例换算,一亩地的收入可达3000元。

    简义相告诉记者,胎菊基地主要采取“科研机构 公司 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电商平台”的生产销售模式,以每公斤7~8元的价格,回收农户种植的菊花。与此同时,简义相也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无偿教授农户种植技术。包回收、教技术、送种子“三管齐下”,真正解决了农户们的后顾之忧。凭借这一模式,胎菊基地就解决了35人就业,带动20户建卡贫困户增收致富。

    科学产业模式背后往往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谈及销量和利润,简义相的自豪溢于言表。“现在太极集团和我们签订了供销合同,同时销往黔江济仁堂和同泰大药房的药店销量一天能有几十罐,每年纯利润能有几十万元。”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了解到,在邻鄂镇,类似松林胎菊基地,在精准扶贫取得实效,实现产业发展稳步提升的基地还有很多。石人山冬桃基地让市民冬季吃上鲜桃,填补市场空白。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给予农户更多工作机会,解决当地农民贫困问题。

    目前,邻鄂镇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600余万元,实现贫困人口333户1393人越线达标,松林、邻鄂两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记者手记

    坚强的李子走出致富之路

    在采访伍永莲的时候,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微信名就叫“学会坚强”。在黔江两天的采访行程中,遇到的农户无不是像伍永莲一样,面对困境,毅然而然地展开脱贫攻坚的战斗,走向致富之路。

    不仅仅是农户,黔江区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下,向贫困开战。在黔江,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都要开车走上许久,这还是各村道路硬化之后的结果。在松林村采访时,记者所在大巴车停在了村子下面,换乘越野车,才到了半山上的村子。邻鄂镇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条路去年才硬化,以前从镇里到这个村,只能步行上去,要走1个小时。

    古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不可否认的是,要想致富,如果没有良好的交通,这些美味的李子、猕猴桃肯定送不到各家各户的手中。邻鄂镇镇长周涛告诉记者,这几年全镇投入了接近6000万元,硬化道路和新建产业路。在松林村,一个300亩冬桃基地今年就将挂果,这个果园旁边的道路硬化设计方案已经批准,桃子丰收后不用担心运输问题。

    事实上,致富之路,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扶贫攻坚为村民带来的希望,是给予想法、给予方向。当缺少知识的村民找寻不到方向时,需要党员干部为其引路。

    记者 吴金明 孙磊

    重报集团中央厨房 出品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红的李褐的桃 黔江精准扶贫让农户日子多彩起来

2017-08-31 10:19:04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黔江区邻鄂镇,镇长周涛(左)在向农户了解冬桃的生长情况。在黔江,正是通过精准扶贫模式,积极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帮助像伍永莲一样的3万多人脱贫,全区已经有65个贫困村脱贫。

    黔江区邻鄂镇,镇长周涛(左)在向农户了解冬桃的生长情况。 记者孙磊 摄

    重庆商报讯 “来,来,大家快来吃李子,刚摘的,没打过农药,特别甜。”21日,家住黔江区中塘乡迎新村的伍永莲在坝子里,招呼着来采访的记者。“以前这些李子都没什么人买,现在一斤能卖六七元钱,今年种了四亩地的李子,卖了5万多元。”谈到今年的收成,伍永莲爽朗地笑着。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初视察重庆时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

    在黔江,正是通过精准扶贫模式,积极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帮助像伍永莲一样的3万多人脱贫,全区已经有65个贫困村脱贫。

    小小的李子鼓起了钱袋子

    一边招呼大家吃李子,伍永莲一边用微信和客户沟通。8月22日一天,她就卖了100多斤脆红李。“今年雨水不多,脆红李挂果很好。今年是我发展脆红李的第三年,从长远看,脆红李是我家脱贫致富的新希望。”伍永莲告诉记者,刚刚又有主城的几个客户下单买了50斤李子。

    迎新村支部书记安波介绍,他们村的气候、土质条件适宜种植脆红李,脆红李有1200亩。“这两年村民搞得好,都找到了致富门路。”伍永莲则用手指了指自己家的房子,告诉记者,这些是新修建的。

    “前些年,很多村民都出门打工挣钱,我家孩子小,要出门打工不方便。丈夫前几年生了大病,动过几次大手术,家里存的钱都用光了,还欠了几万元的外债。”伍永莲说,通过村里牵线搭桥,帮扶我家发展4亩脆红李,今年是种植脆红李的第三年。今年天气好,挂果很好,预计能采收8000斤,约有五万多元的收入。接下来,要继续发展脆红李,学习种植技术,实现脆红李高质高产,把收入再提高一些。

    记者了解到,在脆红李种植过程中,黔江区广泛推广测土配方实用技术,果实因其口感好,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经过多年的发展,黔江区共计种植2.4万亩左右脆红李,今年预计产果3800吨,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当前,黔江区的脆红李相继大面积成熟,沉甸甸的果实成为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吸引众多游客到基地采摘,既热闹了乡村,又鼓起了果农们的钱袋子。

    猕猴桃成了黔江新名片

    李东秀家距离伍永莲家不算远,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仰头山三磊田甜现代农业示范园食堂切菜。

    别小瞧了三磊田甜现代农业示范园,该园区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更是重庆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据了解,三磊实业集团在此流转土地自种1.2万亩猕猴桃,还标准化管理了5000亩。

    李东秀家住中塘乡迎新村,正好在农业园流转土地的范围之内,虽然她家土地不多,流转出来后每年仍有几千元的租金收入。此外,她还在园区里务工,成为了园区里聘用的工人,包吃每个月有一千多元收入,不用出门打工,还可以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孩子。

    “园区还给我们买了社保,每年租金加务工收入能有3万了,足够一家人吃喝了。”李东秀说起这些已经笑得合不拢嘴。说起生活的改变,李东秀坦言,本以为自己只能做一名家庭主妇,照顾下老人孩子,从没想过还能当上工人。“现在在家附近就可以务工,虽然收入比城里低一点,但是有社保,等年纪大了之后更有保障。如李东秀一样,如今有900多农户在三磊田甜农业示范园务工。

    在黔江,诸如仰头山现代农业园区这样千亩以上规模的猕猴桃种植基地,一共有7家。种植基地的模式都很类似,农民流转土地后,可以在基地务工,不仅有租金还有务工收入。

    仰头山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彭文平介绍说,通过创新“产业租赁”的扶贫模式和采取“借鸡生蛋”的方式,集中流转土地建设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里,农户首先将自有土地租赁给企业进行产业建设,获得土地租金;企业建设好基地后,农户作为创业人员,依靠企业的技术指导,对基地种植管理进行劳务承包,获得固定的种植管理收益,还可根据管理质量,获得果实奖励等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8月17日,黔江召开了猕猴桃品牌推介会暨首届经销商大会。目前,重庆世纪果园有限公司、重庆超奇果业、杭州鲜丰果业等多家经销商同黔江区农委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2家大型经销商代表与龙头企业重庆三磊田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订货协议,另外多个商家还同黔江猕猴桃种植者签订了意向合同,意向销售量达到了200多万斤。

    货运老板的现代农业梦

    距离中塘乡40多公里的邻鄂镇,海拔800多米,群山环绕间,是黔江区经济轴线上重要的工商重镇,辖区内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不过邻鄂镇终难摆脱资源型地区所特有的盛衰轨迹:煤兴则盛,煤竭则衰。

    “我们镇最高年财政收入1600万元,是黔江的经济大镇。”邻鄂镇镇长周涛介绍,随着煤矿整治,邻鄂镇大大小小的煤矿被关停。“靠煤致富的邻鄂人面临着新的转型问题,最终将目标锁定在现代农业上。”

    35岁的简义相,是邻鄂远近闻名的农业大户,以前跑煤炭运输,从2015年4月开始种植菊花,品种包括了杭白菊(胎菊)、金丝皇菊、小黄菊。当时他以每亩150元的价格,流转了300亩的土地,打造了松林胎菊基地,注册了“容仙”的胎菊商标。按照10公斤鲜花烘干成1公斤干花的比例换算,一亩地的收入可达3000元。

    简义相告诉记者,胎菊基地主要采取“科研机构 公司 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电商平台”的生产销售模式,以每公斤7~8元的价格,回收农户种植的菊花。与此同时,简义相也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无偿教授农户种植技术。包回收、教技术、送种子“三管齐下”,真正解决了农户们的后顾之忧。凭借这一模式,胎菊基地就解决了35人就业,带动20户建卡贫困户增收致富。

    科学产业模式背后往往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谈及销量和利润,简义相的自豪溢于言表。“现在太极集团和我们签订了供销合同,同时销往黔江济仁堂和同泰大药房的药店销量一天能有几十罐,每年纯利润能有几十万元。”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了解到,在邻鄂镇,类似松林胎菊基地,在精准扶贫取得实效,实现产业发展稳步提升的基地还有很多。石人山冬桃基地让市民冬季吃上鲜桃,填补市场空白。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给予农户更多工作机会,解决当地农民贫困问题。

    目前,邻鄂镇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600余万元,实现贫困人口333户1393人越线达标,松林、邻鄂两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记者手记

    坚强的李子走出致富之路

    在采访伍永莲的时候,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微信名就叫“学会坚强”。在黔江两天的采访行程中,遇到的农户无不是像伍永莲一样,面对困境,毅然而然地展开脱贫攻坚的战斗,走向致富之路。

    不仅仅是农户,黔江区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下,向贫困开战。在黔江,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都要开车走上许久,这还是各村道路硬化之后的结果。在松林村采访时,记者所在大巴车停在了村子下面,换乘越野车,才到了半山上的村子。邻鄂镇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条路去年才硬化,以前从镇里到这个村,只能步行上去,要走1个小时。

    古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不可否认的是,要想致富,如果没有良好的交通,这些美味的李子、猕猴桃肯定送不到各家各户的手中。邻鄂镇镇长周涛告诉记者,这几年全镇投入了接近6000万元,硬化道路和新建产业路。在松林村,一个300亩冬桃基地今年就将挂果,这个果园旁边的道路硬化设计方案已经批准,桃子丰收后不用担心运输问题。

    事实上,致富之路,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扶贫攻坚为村民带来的希望,是给予想法、给予方向。当缺少知识的村民找寻不到方向时,需要党员干部为其引路。

    记者 吴金明 孙磊

    重报集团中央厨房 出品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 汤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