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村小的“研究生班”:一个老师三个娃

来源:慢新闻—重庆晚报2017-10-27

  慢新闻—重庆晚报消息,大足珠溪镇八角村村小,新学年开学,只有三个学生,康清秀一个老师。上级中心校的老师们都笑她:“精耕细作,带的研究生班哦。”

  八角村小建校67年,康清秀在这里教了13年书,今年学生最少。

  八角村小建校已67年

  风一样的三个娃

  这天下着雨,重庆的10月已经下了半个月雨。八角村小外面没有硬化的泥巴公路上,到处是泥水坑,康清秀早上6点起来,从家里拿了肉,一点蔬菜,换上胶靴,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泥,到学校上课。

  要走40多分钟,不算太远,但她很注重仪表,每天早起,要画好淡妆,收拾停当才出门,下雨就把高跟鞋装在袋子里,到学校再换。“要整洁,端正嘛。”她上课,腰板都挺直,从不趴在讲台上。

  三个娃上课都很认真

  三个孩子,女孩陈思奇,男孩陈川、李东旭,今年从教室对面的幼儿园升上一年级。康清秀都认识,看着长大的。她教过陈川今年已经20岁的哥哥,还教过李东旭的姐姐。

  上午语文数学课轮换着上。语文是每代人都会的《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康清秀教他们朗读,又教他们用人字组词:

  ——“我是大人,你们呢?”

  ——“小人。”

  上语文课,教写生字。

  孩子们每个字康清秀都检查一遍

  练习写生字,康清秀会转到他们身边,一个个握着小手写,规范笔画。陈思奇习惯驼着背写字,康清秀不断把她掰直。

  手把手教孩子写字

  雨下得屋檐滴成珠串。下课了,三个孩子风一样刮出教室,又风一样刮回来,围着三张小课桌一圈一圈追跑。

  下课后,陈思奇(左)李东旭(中)陈川(右)玩得很开心。

  67年的老学校历经多次翻修,成了今天长方小院的模样:一边小学,一边幼儿园。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有的升了别处的小学,有的跨过一只脚就到了康老师班上。现在幼儿园十多个孩子,从3岁到5岁都有,三个刚刚升上小学的大孩子,却不愿跟更小的娃娃耍了:“他们太小了……”

  康清秀趁课间休息去厨房洗菜、切肉,做一点午饭的准备工作。根据地方补助政策,村小的孩子每人每天有4块钱标准的免费营养午餐。她要负责三个娃娃每天中午的这顿饭。

  切洋葱,满眼是泪,孩子们偷看到了一阵哄笑。

  这一天的菜单是洋葱炒肉丝,还有一个红烧豆腐。康清秀切得眼泪横飞,娃娃们在门外一探头,挤着眉眼交换眼神,又尖声尖气大笑着跑开。

  三人小世界,大于一个星球

  上午最后一节下课,快12点。下锅起锅也就十多分钟,康清秀喊孩子们吃饭了。小饭盒里,饭菜的量,每个孩子都比他们的老师多。康清秀都还要问一句:够不够,还要不要?每个孩子都摇头。

  每个孩子打饭,康清秀都要问一遍:够不够?

  陈思奇最好的朋友是陈川,她说:李东旭比陈川调皮。小姑娘是三个孩子中间那个看不见的中心,她在哪里,男孩就跟到哪里。她会像哥们儿一样搂住他们的肩,箍住他们的脖子和脑袋咬耳朵。

  这个中心还表现在替哥们儿出头:李东旭的饭盒里剩下三分之一吃不完,陈思奇跑去隔壁跟康老师报告:他可不可以不吃了?

  饭盒自己洗,是上了一年级后,康清秀教给他们的第一课。陈思奇的奶奶说,上了一年级,孙女回家也能帮着做点家务了。

  借幼儿园段老师的床午休

  午休时间,康清秀借对门幼儿园段老师的床眯一个小时。这1个小时,是三个娃娃的野马时间,笑声能把外面堰塘的大白鹅都吸引过来。

  八角村小学的小操场

  厕所里的一只大蚊子、院墙外翻过来的几只蚂蚱、树上落下的几片叶子,都是他们的玩具。他们跟这个小院里的一切物什一起耍:桌子、板凳、乒乓球台、攀爬架、小石头、几张废纸……他们一直笑,一直跑,三个人的小世界,大于一个星球。

  大人都去了大世界

  2004年八角村小学找不到代课老师,26岁的康清秀被找来代课,三年后考上了正式教师,就留了13年,留到现在。孩子多的时候,她的班曾有20多人,一个年级一个班。然后越来越少,到今年只有3人。

  官仓中心小学现在还有三百多孩子。校长何启财说,中心校本来下设五个村小,跟版图上逐步消失的自然村一样,村小也撤了四个,只剩下八角村这个。“其他老师家更远,康老师公婆家离这里最近。”校长征求过老师们意见,康清秀愿意。

  两位村民带着孩子也来学校围观上课

  八角村的孩子也越来越少。但有这三个孩子要就近读书,也还不能撤。说就近,以孩子的脚程,上学也要走40多分钟。“总比去官仓中心小学要近嘛,中心小学离八角村小都还有4公里路,家长学生都不方便。”何启财说,只要还有学生,哪怕一个,学校也不拆。

  胶靴是上班路上必备神器

  教室外面这条泥巴路,要每逢2、5、8赶场,才有半天客车通向珠溪镇。所以,大人们要去外面的大世界,这里太小了,越来越小。

  康清秀说,她在这里13年,教过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你看他们耍起来是开心,我看到他们更多不开心。”

  康清秀的女儿在大足读高中了,小学也曾在这里读书,也是她教。上课女儿喊她老师,下课喊她妈妈,班上留守女孩听了,呆呆地望着她,一脸羡慕。问那女孩,她回答说,喊妈妈好听。

  康清秀就多了一点心疼。

  她说,陈思奇父母在成都打工,李东旭父母在福建,陈川妈妈也在外打工,问李东旭想不想妈妈,他一甩头,狠狠地说:不想。

  送到三年级,再目送千里

  下午上艺术课,康清秀在手机上下载了少儿简笔画教程,教孩子们画汽车、蒲扇。她有点不好意思:“人也不是啥都会……艺术、科学这些中心校课表上的,就将就一下。”

  教室墙壁上贴着上级中心小学的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

  八角村小学因为人少,每逢期末,中心校会用车把学生接过去统一考试,校长何启财说,每年八角村小学的学生,成绩都在中等偏上:“人少,康老师教得很细。”

  书柜里的课外书

  康清秀自己还是叹息多:“我教过一个班,教到动物园,全班孩子都没去过,教到斑马线,都不知道斑马线是什么。这些东西,不是学习成绩,是我没有办法的。”

  康清秀只教到三年级,三年级结束,孩子们要么去中心校读高年级,要么跟父母去了外面。她觉得还是去外面好:“农村孩子也是聪明的,就是输在见识。”

  她教过的学生,去了外面,也会回来看看。暑假的时候,有一个考上上海交大女孩来学校。康清秀也放假了,不在。后来长期住校的幼儿园段老师跟她说起,她很高兴:“多好啊,靠努力学习,去大地方,去外面。”

  陈思奇的奶奶来接她

  雨不下了,她也沉默了一阵。近四点,接娃娃的家长陆续来了,她轻轻说:“我是送不到外面去了,我只能送到三年级。”

  这句轻轻的话,被孩子们哇啦哇啦的笑声叫声,一个浪头就盖过。声浪过了,孩子们也出校门走远了。

  下班,回家,13年的路。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刘春燕 杨帆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今日重庆
欢迎订阅重庆手机报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重庆3G门户 手机登录 cq.3g.cn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一座村小的“研究生班”:一个老师三个娃

2017-10-27 14:28 来源: 0 条评论
大足珠溪镇八角村村小,新学年开学,只有三个学生,康清秀一个老师。上级中心校的老师们都笑她:“精耕细作,带的研究生班哦。”

  慢新闻—重庆晚报消息,大足珠溪镇八角村村小,新学年开学,只有三个学生,康清秀一个老师。上级中心校的老师们都笑她:“精耕细作,带的研究生班哦。”

  八角村小建校67年,康清秀在这里教了13年书,今年学生最少。

  八角村小建校已67年

  风一样的三个娃

  这天下着雨,重庆的10月已经下了半个月雨。八角村小外面没有硬化的泥巴公路上,到处是泥水坑,康清秀早上6点起来,从家里拿了肉,一点蔬菜,换上胶靴,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泥,到学校上课。

  要走40多分钟,不算太远,但她很注重仪表,每天早起,要画好淡妆,收拾停当才出门,下雨就把高跟鞋装在袋子里,到学校再换。“要整洁,端正嘛。”她上课,腰板都挺直,从不趴在讲台上。

  三个娃上课都很认真

  三个孩子,女孩陈思奇,男孩陈川、李东旭,今年从教室对面的幼儿园升上一年级。康清秀都认识,看着长大的。她教过陈川今年已经20岁的哥哥,还教过李东旭的姐姐。

  上午语文数学课轮换着上。语文是每代人都会的《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康清秀教他们朗读,又教他们用人字组词:

  ——“我是大人,你们呢?”

  ——“小人。”

  上语文课,教写生字。

  孩子们每个字康清秀都检查一遍

  练习写生字,康清秀会转到他们身边,一个个握着小手写,规范笔画。陈思奇习惯驼着背写字,康清秀不断把她掰直。

  手把手教孩子写字

  雨下得屋檐滴成珠串。下课了,三个孩子风一样刮出教室,又风一样刮回来,围着三张小课桌一圈一圈追跑。

  下课后,陈思奇(左)李东旭(中)陈川(右)玩得很开心。

  67年的老学校历经多次翻修,成了今天长方小院的模样:一边小学,一边幼儿园。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有的升了别处的小学,有的跨过一只脚就到了康老师班上。现在幼儿园十多个孩子,从3岁到5岁都有,三个刚刚升上小学的大孩子,却不愿跟更小的娃娃耍了:“他们太小了……”

  康清秀趁课间休息去厨房洗菜、切肉,做一点午饭的准备工作。根据地方补助政策,村小的孩子每人每天有4块钱标准的免费营养午餐。她要负责三个娃娃每天中午的这顿饭。

  切洋葱,满眼是泪,孩子们偷看到了一阵哄笑。

  这一天的菜单是洋葱炒肉丝,还有一个红烧豆腐。康清秀切得眼泪横飞,娃娃们在门外一探头,挤着眉眼交换眼神,又尖声尖气大笑着跑开。

  三人小世界,大于一个星球

  上午最后一节下课,快12点。下锅起锅也就十多分钟,康清秀喊孩子们吃饭了。小饭盒里,饭菜的量,每个孩子都比他们的老师多。康清秀都还要问一句:够不够,还要不要?每个孩子都摇头。

  每个孩子打饭,康清秀都要问一遍:够不够?

  陈思奇最好的朋友是陈川,她说:李东旭比陈川调皮。小姑娘是三个孩子中间那个看不见的中心,她在哪里,男孩就跟到哪里。她会像哥们儿一样搂住他们的肩,箍住他们的脖子和脑袋咬耳朵。

  这个中心还表现在替哥们儿出头:李东旭的饭盒里剩下三分之一吃不完,陈思奇跑去隔壁跟康老师报告:他可不可以不吃了?

  饭盒自己洗,是上了一年级后,康清秀教给他们的第一课。陈思奇的奶奶说,上了一年级,孙女回家也能帮着做点家务了。

  借幼儿园段老师的床午休

  午休时间,康清秀借对门幼儿园段老师的床眯一个小时。这1个小时,是三个娃娃的野马时间,笑声能把外面堰塘的大白鹅都吸引过来。

  八角村小学的小操场

  厕所里的一只大蚊子、院墙外翻过来的几只蚂蚱、树上落下的几片叶子,都是他们的玩具。他们跟这个小院里的一切物什一起耍:桌子、板凳、乒乓球台、攀爬架、小石头、几张废纸……他们一直笑,一直跑,三个人的小世界,大于一个星球。

  大人都去了大世界

  2004年八角村小学找不到代课老师,26岁的康清秀被找来代课,三年后考上了正式教师,就留了13年,留到现在。孩子多的时候,她的班曾有20多人,一个年级一个班。然后越来越少,到今年只有3人。

  官仓中心小学现在还有三百多孩子。校长何启财说,中心校本来下设五个村小,跟版图上逐步消失的自然村一样,村小也撤了四个,只剩下八角村这个。“其他老师家更远,康老师公婆家离这里最近。”校长征求过老师们意见,康清秀愿意。

  两位村民带着孩子也来学校围观上课

  八角村的孩子也越来越少。但有这三个孩子要就近读书,也还不能撤。说就近,以孩子的脚程,上学也要走40多分钟。“总比去官仓中心小学要近嘛,中心小学离八角村小都还有4公里路,家长学生都不方便。”何启财说,只要还有学生,哪怕一个,学校也不拆。

  胶靴是上班路上必备神器

  教室外面这条泥巴路,要每逢2、5、8赶场,才有半天客车通向珠溪镇。所以,大人们要去外面的大世界,这里太小了,越来越小。

  康清秀说,她在这里13年,教过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你看他们耍起来是开心,我看到他们更多不开心。”

  康清秀的女儿在大足读高中了,小学也曾在这里读书,也是她教。上课女儿喊她老师,下课喊她妈妈,班上留守女孩听了,呆呆地望着她,一脸羡慕。问那女孩,她回答说,喊妈妈好听。

  康清秀就多了一点心疼。

  她说,陈思奇父母在成都打工,李东旭父母在福建,陈川妈妈也在外打工,问李东旭想不想妈妈,他一甩头,狠狠地说:不想。

  送到三年级,再目送千里

  下午上艺术课,康清秀在手机上下载了少儿简笔画教程,教孩子们画汽车、蒲扇。她有点不好意思:“人也不是啥都会……艺术、科学这些中心校课表上的,就将就一下。”

  教室墙壁上贴着上级中心小学的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

  八角村小学因为人少,每逢期末,中心校会用车把学生接过去统一考试,校长何启财说,每年八角村小学的学生,成绩都在中等偏上:“人少,康老师教得很细。”

  书柜里的课外书

  康清秀自己还是叹息多:“我教过一个班,教到动物园,全班孩子都没去过,教到斑马线,都不知道斑马线是什么。这些东西,不是学习成绩,是我没有办法的。”

  康清秀只教到三年级,三年级结束,孩子们要么去中心校读高年级,要么跟父母去了外面。她觉得还是去外面好:“农村孩子也是聪明的,就是输在见识。”

  她教过的学生,去了外面,也会回来看看。暑假的时候,有一个考上上海交大女孩来学校。康清秀也放假了,不在。后来长期住校的幼儿园段老师跟她说起,她很高兴:“多好啊,靠努力学习,去大地方,去外面。”

  陈思奇的奶奶来接她

  雨不下了,她也沉默了一阵。近四点,接娃娃的家长陆续来了,她轻轻说:“我是送不到外面去了,我只能送到三年级。”

  这句轻轻的话,被孩子们哇啦哇啦的笑声叫声,一个浪头就盖过。声浪过了,孩子们也出校门走远了。

  下班,回家,13年的路。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刘春燕 杨帆

感谢您阅读: 一座村小的“研究生班”:一个老师三个娃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63080077 更多举报途径>>>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