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都不能少:绝壁上的“天路”(中篇)

来源:华龙网2017-11-02
 
  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庆巫山下庄人不畏艰险,坚持修路。20年间,先后6人牺牲。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曾放弃,终于凿出了一条从村里通往外面世界的“天路”。

  下庄修路过程中,从来不只是下庄人在战斗。20年来,外界对这个自强不息的村庄从未停止帮助,从党和政府,到媒体、社会人士,爱的力量一直都在延续。

如今,8公里多的下庄路路面已经全部硬化。

  政府派来驻村干部 送来“三材物资”

  从村主任毛相林家门口望出去,就是下庄用20年时间修的那条路。

  每天清晨起来,抬头望着这条“天路”,毛相林都觉得欣慰。20年前,时任村支书的他第一个扛起了修路的大旗,并迅速得到了村民的响应。不过,他和村民一直感激一路走来获得的无数帮助。一些名字,一些身影,常会浮现在他的脑海。毛相林知道,没有这些帮助,尤其是政府的帮助,下庄的路修不起来。

  毛相林最常想起的,是方世才。记者到村里时,身在重庆主城的方世才家里有人生病,隔着上百公里,帮不上忙的毛相林急得一遍又一遍打电话。

  方世才是当年政府派来的驻村干部,如同政府派来的“救兵”。在毛相林看来,方世才比自己亲兄弟还亲。而在下庄村,提起方世才这个名字,村民无一例外都会竖起大拇指。

  1995年,方世才从西昌农专毕业后,被分在竹贤乡做农经干部,到下庄村驻村,在毛相林家一住就是8年。毛相林当年想修路,第一个就是找方世才商量。方世才见过世面,知道修一条路对下庄的意义,那是摆脱贫穷和闭塞的必经之路,所以两人一拍即合。

  方世才把下庄修路当成自己的事,和毛相林一起组织,搬石头挑土,一头扎进工地上,长期灰头土脸。

下庄路动工之初,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靠钢钎和大锤挑战大山。

  毛相林至今记得,1999年,村民沈庆富在修路时被石头砸中掉下悬崖,当时崖上的石头还在往下垮,许多村民都不敢到山崖下面找沈庆富的遗体,方世才硬是带队到崖下面把沈庆富的遗体找到。

  为了修路,方世才常年不回家,妻子没少抱怨,直到1999年,方世才的妻子到现场亲眼看到了下庄修路的情形后,才化怨愤为理解。

  毛相林说,下庄对于方世才,除欠下了情,还欠下了钱。毛相林回忆,当时方世才一个月有400多元工资,其中不少都贴在了修路上,或是借给了急用钱的村民。“从1997年开始修路,到2002年调动工作离开,他差不多为下庄垫了1万多元。”毛相林说。而方世才对于这些付出,都没记在心上。

  除了政府派来的“救兵”,还有政府送来的物资。

  1997年底,下庄路开工不久,毛相林募集的3960元启动资金就所剩无几,眼看要停工,巫山县农业局向下庄人伸出了援手。

  那年底,巫山县农业局局长朱崇轩带人到竹贤乡调研,从下午走到天黑,最后困在了下庄的108道拐上面,被村民接了下去。第二天,朱崇轩来到下庄修路现场,在鸡冠梁,看到一个个赤裸上身的精壮汉子,听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开山炮响,被村民用生命挑战悬崖的行动震撼了。随后,农业局给村里提供了炸药、雷管、导火线等价值10万元的“三材物资”,还准备了一批钢钎、大锤,一路送到下庄村口。这批物资让下庄人吃了“定心丸”,甚至感觉已经可以看到通路的那一天。

  后来,县农业局又给下庄解决了20万的物资款。毛相林说,县农业局的帮助,让下庄人捱过了最艰难的头两年。

  如今,年过六旬的朱崇轩已经退休,回忆起当年的事情,他觉得不值一提:“帮农村改善条件本来就是我们政府部门,尤其是农业部门的事,农业局只是起了一个引子的作用,路能修通靠的是村民的决心和信心。”

  在下庄修路过程中,巫山县交通局、重庆市财政局等众多政府部门也纷纷拨款,下庄修路的资金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今年,在巫山县委县政府支持下,下庄村这条凿出来的“天路”完成了硬化,并加装了护栏,更加成为村民的脱贫路、小康路。

  媒体报道带来更多关注和捐款捐物

  在下庄修路过程中,媒体也一直发挥着力量。有一个人,经常被村民记起,那就是当时的《三峡都市报》记者侯长青。

  侯长青是最早把下庄故事讲给世人听的媒体记者之一,18年来,他25次到下庄,把下庄故事带出大山。  

侯长青向华龙网记者讲述当年在下庄村的见闻。

  侯长青第一次去下庄村是1999年的5月。他至今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形:一个本没有路的崖壁上,村民不分男女开山凿路。他惊呆了。也正是从那一刻起,他和下庄村结了缘。

  当年9月,侯长青和万州媒体记者再次踏入下庄采访。那次采访现场,他亲眼目睹了村民黄会元被石头砸中掉下悬崖的全过程。修路现场的牺牲让侯长青再次受到震撼,一系列关于下庄人修路的报道陆续刊发出来。

下庄路从陡峭的崖壁上凿出来,一侧是绝壁,一侧是悬崖。

  随后,侯长青等人历次去下庄采访所拍摄的照片,被制作成《下庄人》大型新闻图片展,先后在巫山、万州等地展出。在巫山县人民广场,展出仅一下午,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捐款近4000元。侯长青记得,当时很多部门、单位都纷纷捐款,一些学生看完展览后,也5元、10元地把自己的零花钱捐出来。

  除了捐钱的,还有捐物的。一位生活本不宽裕的下岗女工,看过展览后,转身直奔百货公司,挑了30双解放鞋,并在箱子上写下“献给英雄的下庄人”。

  这么多年来,下庄村民一直很感谢侯长青和媒体,因为这些报道,不仅让下庄人的故事传得更远,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撑,更为他们修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捐款捐物。侯长青每次去下庄,村民都争相邀请他去家里吃饭、留宿。

  不过在侯长青看来,更该感谢的是下庄人、“下庄精神”,在他眼里,下庄是一处“修心的道场”,所以每年他都会去下庄,如同回故乡。

  社会爱心照亮更多梦想

  外界给下庄的帮助,不仅仅在捐助修路上,还包括对修路牺牲的村民子女加以照顾,以及照亮了下庄孩子们的希望与梦想。

  万州人胡潇潇和谢文,都是看到媒体报道后,去下庄进行帮扶的。

  “当时看到那里的条件确实很艰苦,出于本能就想帮他们。”谢文回忆说。谢文是万州利森电梯老总,他经历过创业的艰辛,看到下庄人不折不挠的精神后受到感染,开始资助下庄的孩子。有空时,他会到下庄村小的课堂跟孩子们交流,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当时供职于万州供电局的胡潇潇,利用假期时间,走上下庄村小的讲台,教孩子们《快乐歌》,教他们自己改编的《我的家乡在下庄》,用自己的方式,传递自信,传递快乐。

黄会元的妻子杨自慧(左)和女儿黄玉秀(右)。

  黄会元去世时,大女儿黄玉秀才10岁,如今黄玉秀已28岁,在万州工作。这些年来,黄玉秀一直受到谢文和胡潇潇的帮助。“现在过年过节,胡阿姨、谢叔叔都会请我们去聚下,甚至还要给我们红包。”黄玉秀18岁时在田里被毒蛇咬了,命悬一线,也是胡潇潇从万州托人紧急带去抗蛇毒血清,这才保住了一命。

  2014年,下庄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重新修葺了村小,孩子们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毛相林粗略算了下,下庄修路这些年,共有十七八名孩子得到了乡里、县里乃至市里政府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这些孩子大多考上大学走出了大山,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黄玉秀的弟弟黄玉湖,在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读大四,父亲去世时,他才3岁,对父亲的印象模糊,但下庄修路的故事在他心里早已扎根。在黄玉湖看来,父亲虽没留下什么财产,但他留下的精神是自己一辈子的财富。而这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也正是下庄人的品质。

  黄玉湖小时候,也曾受到北京的张鸿森叔叔帮助,当时这位叔叔每年给小玉湖寄400块钱,并写信告诉他要多读书,走出大山。后来因为跟妈妈搬去了骡坪镇,黄玉湖跟这位叔叔的通信中断了。他一直很想告诉这位叔叔,“我们的路修通了,请张叔叔来看一下”。

  外界的帮助,让下庄人在自强不息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下庄人这种不折不挠的精神,也是重庆人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精神的一种缩影,且看《绝壁上的“天路”(下篇)》

  华龙网记者 康延芳 周梦莹 徐焱/文 刘嵩/摄影 罗杰/摄像 部分为资料图片

  (特别鸣谢巫山县委宣传部、三峡都市报社、巫山报社)

  重报集团中央厨房出品

  相关报道:

  微纪录|绝壁凿“天路”

  绝壁上的“天路”(上篇)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今日重庆> 网络记者> 徐焱
欢迎订阅重庆手机报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重庆3G门户 手机登录 cq.3g.cn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一个都不能少:绝壁上的“天路”(中篇)

2017-11-02 06:00 来源: 0 条评论
 
  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庆巫山下庄人不畏艰险,坚持修路。20年间,先后6人牺牲。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曾放弃,终于凿出了一条从村里通往外面世界的“天路”。

  下庄修路过程中,从来不只是下庄人在战斗。20年来,外界对这个自强不息的村庄从未停止帮助,从党和政府,到媒体、社会人士,爱的力量一直都在延续。

如今,8公里多的下庄路路面已经全部硬化。

  政府派来驻村干部 送来“三材物资”

  从村主任毛相林家门口望出去,就是下庄用20年时间修的那条路。

  每天清晨起来,抬头望着这条“天路”,毛相林都觉得欣慰。20年前,时任村支书的他第一个扛起了修路的大旗,并迅速得到了村民的响应。不过,他和村民一直感激一路走来获得的无数帮助。一些名字,一些身影,常会浮现在他的脑海。毛相林知道,没有这些帮助,尤其是政府的帮助,下庄的路修不起来。

  毛相林最常想起的,是方世才。记者到村里时,身在重庆主城的方世才家里有人生病,隔着上百公里,帮不上忙的毛相林急得一遍又一遍打电话。

  方世才是当年政府派来的驻村干部,如同政府派来的“救兵”。在毛相林看来,方世才比自己亲兄弟还亲。而在下庄村,提起方世才这个名字,村民无一例外都会竖起大拇指。

  1995年,方世才从西昌农专毕业后,被分在竹贤乡做农经干部,到下庄村驻村,在毛相林家一住就是8年。毛相林当年想修路,第一个就是找方世才商量。方世才见过世面,知道修一条路对下庄的意义,那是摆脱贫穷和闭塞的必经之路,所以两人一拍即合。

  方世才把下庄修路当成自己的事,和毛相林一起组织,搬石头挑土,一头扎进工地上,长期灰头土脸。

下庄路动工之初,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靠钢钎和大锤挑战大山。

  毛相林至今记得,1999年,村民沈庆富在修路时被石头砸中掉下悬崖,当时崖上的石头还在往下垮,许多村民都不敢到山崖下面找沈庆富的遗体,方世才硬是带队到崖下面把沈庆富的遗体找到。

  为了修路,方世才常年不回家,妻子没少抱怨,直到1999年,方世才的妻子到现场亲眼看到了下庄修路的情形后,才化怨愤为理解。

  毛相林说,下庄对于方世才,除欠下了情,还欠下了钱。毛相林回忆,当时方世才一个月有400多元工资,其中不少都贴在了修路上,或是借给了急用钱的村民。“从1997年开始修路,到2002年调动工作离开,他差不多为下庄垫了1万多元。”毛相林说。而方世才对于这些付出,都没记在心上。

  除了政府派来的“救兵”,还有政府送来的物资。

  1997年底,下庄路开工不久,毛相林募集的3960元启动资金就所剩无几,眼看要停工,巫山县农业局向下庄人伸出了援手。

  那年底,巫山县农业局局长朱崇轩带人到竹贤乡调研,从下午走到天黑,最后困在了下庄的108道拐上面,被村民接了下去。第二天,朱崇轩来到下庄修路现场,在鸡冠梁,看到一个个赤裸上身的精壮汉子,听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开山炮响,被村民用生命挑战悬崖的行动震撼了。随后,农业局给村里提供了炸药、雷管、导火线等价值10万元的“三材物资”,还准备了一批钢钎、大锤,一路送到下庄村口。这批物资让下庄人吃了“定心丸”,甚至感觉已经可以看到通路的那一天。

  后来,县农业局又给下庄解决了20万的物资款。毛相林说,县农业局的帮助,让下庄人捱过了最艰难的头两年。

  如今,年过六旬的朱崇轩已经退休,回忆起当年的事情,他觉得不值一提:“帮农村改善条件本来就是我们政府部门,尤其是农业部门的事,农业局只是起了一个引子的作用,路能修通靠的是村民的决心和信心。”

  在下庄修路过程中,巫山县交通局、重庆市财政局等众多政府部门也纷纷拨款,下庄修路的资金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今年,在巫山县委县政府支持下,下庄村这条凿出来的“天路”完成了硬化,并加装了护栏,更加成为村民的脱贫路、小康路。

  媒体报道带来更多关注和捐款捐物

  在下庄修路过程中,媒体也一直发挥着力量。有一个人,经常被村民记起,那就是当时的《三峡都市报》记者侯长青。

  侯长青是最早把下庄故事讲给世人听的媒体记者之一,18年来,他25次到下庄,把下庄故事带出大山。  

侯长青向华龙网记者讲述当年在下庄村的见闻。

  侯长青第一次去下庄村是1999年的5月。他至今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形:一个本没有路的崖壁上,村民不分男女开山凿路。他惊呆了。也正是从那一刻起,他和下庄村结了缘。

  当年9月,侯长青和万州媒体记者再次踏入下庄采访。那次采访现场,他亲眼目睹了村民黄会元被石头砸中掉下悬崖的全过程。修路现场的牺牲让侯长青再次受到震撼,一系列关于下庄人修路的报道陆续刊发出来。

下庄路从陡峭的崖壁上凿出来,一侧是绝壁,一侧是悬崖。

  随后,侯长青等人历次去下庄采访所拍摄的照片,被制作成《下庄人》大型新闻图片展,先后在巫山、万州等地展出。在巫山县人民广场,展出仅一下午,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捐款近4000元。侯长青记得,当时很多部门、单位都纷纷捐款,一些学生看完展览后,也5元、10元地把自己的零花钱捐出来。

  除了捐钱的,还有捐物的。一位生活本不宽裕的下岗女工,看过展览后,转身直奔百货公司,挑了30双解放鞋,并在箱子上写下“献给英雄的下庄人”。

  这么多年来,下庄村民一直很感谢侯长青和媒体,因为这些报道,不仅让下庄人的故事传得更远,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撑,更为他们修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捐款捐物。侯长青每次去下庄,村民都争相邀请他去家里吃饭、留宿。

  不过在侯长青看来,更该感谢的是下庄人、“下庄精神”,在他眼里,下庄是一处“修心的道场”,所以每年他都会去下庄,如同回故乡。

  社会爱心照亮更多梦想

  外界给下庄的帮助,不仅仅在捐助修路上,还包括对修路牺牲的村民子女加以照顾,以及照亮了下庄孩子们的希望与梦想。

  万州人胡潇潇和谢文,都是看到媒体报道后,去下庄进行帮扶的。

  “当时看到那里的条件确实很艰苦,出于本能就想帮他们。”谢文回忆说。谢文是万州利森电梯老总,他经历过创业的艰辛,看到下庄人不折不挠的精神后受到感染,开始资助下庄的孩子。有空时,他会到下庄村小的课堂跟孩子们交流,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当时供职于万州供电局的胡潇潇,利用假期时间,走上下庄村小的讲台,教孩子们《快乐歌》,教他们自己改编的《我的家乡在下庄》,用自己的方式,传递自信,传递快乐。

黄会元的妻子杨自慧(左)和女儿黄玉秀(右)。

  黄会元去世时,大女儿黄玉秀才10岁,如今黄玉秀已28岁,在万州工作。这些年来,黄玉秀一直受到谢文和胡潇潇的帮助。“现在过年过节,胡阿姨、谢叔叔都会请我们去聚下,甚至还要给我们红包。”黄玉秀18岁时在田里被毒蛇咬了,命悬一线,也是胡潇潇从万州托人紧急带去抗蛇毒血清,这才保住了一命。

  2014年,下庄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重新修葺了村小,孩子们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毛相林粗略算了下,下庄修路这些年,共有十七八名孩子得到了乡里、县里乃至市里政府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这些孩子大多考上大学走出了大山,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黄玉秀的弟弟黄玉湖,在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读大四,父亲去世时,他才3岁,对父亲的印象模糊,但下庄修路的故事在他心里早已扎根。在黄玉湖看来,父亲虽没留下什么财产,但他留下的精神是自己一辈子的财富。而这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也正是下庄人的品质。

  黄玉湖小时候,也曾受到北京的张鸿森叔叔帮助,当时这位叔叔每年给小玉湖寄400块钱,并写信告诉他要多读书,走出大山。后来因为跟妈妈搬去了骡坪镇,黄玉湖跟这位叔叔的通信中断了。他一直很想告诉这位叔叔,“我们的路修通了,请张叔叔来看一下”。

  外界的帮助,让下庄人在自强不息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下庄人这种不折不挠的精神,也是重庆人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精神的一种缩影,且看《绝壁上的“天路”(下篇)》

  华龙网记者 康延芳 周梦莹 徐焱/文 刘嵩/摄影 罗杰/摄像 部分为资料图片

  (特别鸣谢巫山县委宣传部、三峡都市报社、巫山报社)

  重报集团中央厨房出品

  相关报道:

  微纪录|绝壁凿“天路”

  绝壁上的“天路”(上篇)

感谢您阅读: 一个都不能少:绝壁上的“天路”(中篇)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63080077 更多举报途径>>>
[责任编辑: 李仙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