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智博会】聚焦AI畅想未来之人工智能高端论坛举行
共创合作共赢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8-08-26

  杨帆

  姚志强

  童强

  谭建荣

  卢山

  张建伟

  高倩

  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就是人工智能。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在各领域该如何应用落地,重庆到底该如何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8月25日,作为本届智博会重要活动之一的人工智能高端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探讨如何共创合作共赢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越,副市长潘毅琴出席活动。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杨帆:

  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数据

  很多时候,技术、数据和业务之间会形成一个正反馈。也就是说,没有数据你的技术做不好,技术做不好你的产品出不来,产品出不来你就没数据,这会变成一个鸡和蛋的关系。但如果一开始你做出的产品不是很好,但是产品投入到市场后你不断地进行数据累积,后者就能促进你的产品进步,然后获得更大的数据累积,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作为技术企业,真正想把一个好的技术推向市场,给企业带来长久生命力是最难的事。任何新技术都会具备时间窗口,依靠技术带来的行业竞争优势可能不会超过一年,依靠产品带来的行业竞争优势可能不会超过三年。做出一个好的产品不算完,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让你的好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长期的生命力。

  所以,我们的产品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就必须考虑核心技术、融合创新、数据闭环等多种因素及方法。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

  从两方面提升人脸识别效果

  人工智能其实还面临着很多挑战,还远没有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以人脸识别为例,运动带来的图像的模糊、角度的变化、年龄的变化等因素,导致我们在应用场景上并不能做到非常理想的识别效果。

  我们从数据采集和核心算法两方面入手,去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首先,数据采集方面,中科院拥有全球首创的可移动超大规模结构化的数据采集阵列。同时,我们自己还在建立一个人工智能光学试验室,后者有120个工业级像机,同时同步完成相关数据采集,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结构化的结果,包括角度、光线等。

  目前,我们的核心算法,还处在不断的迭代和进步中,现还没有一种算法可以在任何一个场景得到一个完美的实际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在结构化数据、3D人脸识别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

  中软国际互联网ITS集团执行总裁童强: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一个智慧城市或者智慧社会,首先需要一个基础的核心应用平台,包括大数据规划决策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智慧政务大数据平台等等。然后围绕这些平台,去构建一批智能社会治理、智慧社区等一系列应用。

  用人工智能技术去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应用平台,我们的做法,首先是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去研究基础模型,构建智能服务的研究和推广体系。其次是面向产业软件的开发提供一系列智能服务。三是和人工智能的龙头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汇聚行业资源。四是聚集一批有人工智能服务能力的供应商,让它们去提供更多智慧化、场景化的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

  人工智能有四项关键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从互联网技术到物联网技术,从虚拟现实技术到增强现实技术,从网格计算技术到云计算技术,从机器学习技术发展到深度学习技术,产生了几个重要的交叉领域,包括人机互联、混合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最近几年比较火,跟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有关。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来说,有四项技术比较关键:第一项是交互技术。计算机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说是交互技术发展牵引的。第二个是感知技术。第三个是学习技术。第四个是决策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是人工神经网络,第二次是阿尔法狗。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

  赋能就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可以划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成1.0版本、2.0版本和3.0版本。数字化对应的数字转型,要解决的是数据问题,网络化转型解决的是规模问题,智能化转型解决的是能力问题。

  数字转型完了,要构建一个数字业务单元,而重新构建业务单元的时候是用数字来构建的;网络化转型完了,形成的则是基于API接口的协同问题,所有的数字业务单元,以及单元和单元之间的沟通、协作是基于API来完成的。

  智能化转型后,要实现的是人、机、物融合。在未来,人、机、物实际是一个平等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PS。我们讲智能化转型是赋能,包括今天讲的人工智能赋能,赋能的核心在于挑战不可能的可能,让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在于学习融合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的学习融合。要推动人工智能持续发展,需要经历“监督学习-增强学习-连续学习”的渐进阶段,让人工智能真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生活应用。

  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不少领域取得应用。如今拿一部智能手机不仅能高清晰拍人拍景,还能识别出各类植物,又比如机器人不仅可以背诵诗词,还能进行模仿创作。然而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仍有不足,例如机器人在模仿人类真实情感方面,就没有实现。

  可以说目前的人工智能学习,只是局限在某一个领域加以应用,这就需要通过学习融合,把整个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加以集成。在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情况下,中国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增强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

  科沃斯商用机器人总经理高倩:

  人工智能为机器人制造赋能

  当前,我们所说的智能机器人,虽然已经具备感知、决策和行动能力,但它的发展实际上还在爬坡期。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拓展,将为机器人制造充分赋能。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创新的最好载体。当前高层次、多维度的海量数据持续发展,给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充足“养料”,特别是智能超算领域的运算能力、算法不断加强,将让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未来几年内取得突飞猛进,从而推动机器人制造上档升级。

  未来的机器人将融合更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变得更加聪明。以前的机器人要从事劳动生产或语音对话等,都需要事前输入编程程序。今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开发,机器人可以通过自我学习、自我适应来提高相应技能,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机器人制造充分赋能。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智博会】聚焦AI畅想未来之人工智能高端论坛举行
共创合作共赢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2018-08-26 06:36:26 来源: 0 条评论

  杨帆

  姚志强

  童强

  谭建荣

  卢山

  张建伟

  高倩

  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就是人工智能。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在各领域该如何应用落地,重庆到底该如何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8月25日,作为本届智博会重要活动之一的人工智能高端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探讨如何共创合作共赢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越,副市长潘毅琴出席活动。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杨帆:

  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数据

  很多时候,技术、数据和业务之间会形成一个正反馈。也就是说,没有数据你的技术做不好,技术做不好你的产品出不来,产品出不来你就没数据,这会变成一个鸡和蛋的关系。但如果一开始你做出的产品不是很好,但是产品投入到市场后你不断地进行数据累积,后者就能促进你的产品进步,然后获得更大的数据累积,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作为技术企业,真正想把一个好的技术推向市场,给企业带来长久生命力是最难的事。任何新技术都会具备时间窗口,依靠技术带来的行业竞争优势可能不会超过一年,依靠产品带来的行业竞争优势可能不会超过三年。做出一个好的产品不算完,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让你的好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长期的生命力。

  所以,我们的产品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就必须考虑核心技术、融合创新、数据闭环等多种因素及方法。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

  从两方面提升人脸识别效果

  人工智能其实还面临着很多挑战,还远没有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以人脸识别为例,运动带来的图像的模糊、角度的变化、年龄的变化等因素,导致我们在应用场景上并不能做到非常理想的识别效果。

  我们从数据采集和核心算法两方面入手,去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首先,数据采集方面,中科院拥有全球首创的可移动超大规模结构化的数据采集阵列。同时,我们自己还在建立一个人工智能光学试验室,后者有120个工业级像机,同时同步完成相关数据采集,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结构化的结果,包括角度、光线等。

  目前,我们的核心算法,还处在不断的迭代和进步中,现还没有一种算法可以在任何一个场景得到一个完美的实际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在结构化数据、3D人脸识别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

  中软国际互联网ITS集团执行总裁童强: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一个智慧城市或者智慧社会,首先需要一个基础的核心应用平台,包括大数据规划决策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智慧政务大数据平台等等。然后围绕这些平台,去构建一批智能社会治理、智慧社区等一系列应用。

  用人工智能技术去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应用平台,我们的做法,首先是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去研究基础模型,构建智能服务的研究和推广体系。其次是面向产业软件的开发提供一系列智能服务。三是和人工智能的龙头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汇聚行业资源。四是聚集一批有人工智能服务能力的供应商,让它们去提供更多智慧化、场景化的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

  人工智能有四项关键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从互联网技术到物联网技术,从虚拟现实技术到增强现实技术,从网格计算技术到云计算技术,从机器学习技术发展到深度学习技术,产生了几个重要的交叉领域,包括人机互联、混合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最近几年比较火,跟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有关。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来说,有四项技术比较关键:第一项是交互技术。计算机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说是交互技术发展牵引的。第二个是感知技术。第三个是学习技术。第四个是决策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是人工神经网络,第二次是阿尔法狗。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

  赋能就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可以划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成1.0版本、2.0版本和3.0版本。数字化对应的数字转型,要解决的是数据问题,网络化转型解决的是规模问题,智能化转型解决的是能力问题。

  数字转型完了,要构建一个数字业务单元,而重新构建业务单元的时候是用数字来构建的;网络化转型完了,形成的则是基于API接口的协同问题,所有的数字业务单元,以及单元和单元之间的沟通、协作是基于API来完成的。

  智能化转型后,要实现的是人、机、物融合。在未来,人、机、物实际是一个平等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PS。我们讲智能化转型是赋能,包括今天讲的人工智能赋能,赋能的核心在于挑战不可能的可能,让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在于学习融合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的学习融合。要推动人工智能持续发展,需要经历“监督学习-增强学习-连续学习”的渐进阶段,让人工智能真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生活应用。

  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不少领域取得应用。如今拿一部智能手机不仅能高清晰拍人拍景,还能识别出各类植物,又比如机器人不仅可以背诵诗词,还能进行模仿创作。然而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仍有不足,例如机器人在模仿人类真实情感方面,就没有实现。

  可以说目前的人工智能学习,只是局限在某一个领域加以应用,这就需要通过学习融合,把整个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加以集成。在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情况下,中国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增强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

  科沃斯商用机器人总经理高倩:

  人工智能为机器人制造赋能

  当前,我们所说的智能机器人,虽然已经具备感知、决策和行动能力,但它的发展实际上还在爬坡期。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拓展,将为机器人制造充分赋能。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创新的最好载体。当前高层次、多维度的海量数据持续发展,给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充足“养料”,特别是智能超算领域的运算能力、算法不断加强,将让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未来几年内取得突飞猛进,从而推动机器人制造上档升级。

  未来的机器人将融合更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变得更加聪明。以前的机器人要从事劳动生产或语音对话等,都需要事前输入编程程序。今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开发,机器人可以通过自我学习、自我适应来提高相应技能,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机器人制造充分赋能。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