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初心·情满藏东③|“输血”变“造血”,昌都产业扶贫的重庆印记
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进驻昌都三年来,用招商助推产业、用产业助推发展,资金向民生倾斜,项目向民生集中,通过精准扶贫促进民生改善,努力提升系统援藏成效,增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和致富能力,切实推动“输血”援藏向“造血”援藏转变,为昌都产业扶贫留下了重庆印记。

巴渝初心·情满藏东③|“输血”变“造血”,昌都产业扶贫的重庆印记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6-26

编前语:

在推动重庆各项事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的征途上,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他们朴素的家国情怀,在高原,倾情用力,与昌都儿女一道,共同践行着党中央的治藏方略,书写着新时代的昌都画卷。

援藏三年来,重庆市221名援藏干部人才,秉持“老西藏精神”和重庆援藏工作队“先做昌都人、再干昌都事,做好昌都人、干好昌都事”的优良传统,推动“输血”援藏向“造血”援藏转变,解决了一批援藏难题,见证着诸多美好变化,涌现了无数先进典型。

本网推出系列报道《巴渝初心·情满藏东》,带你走近这群奋斗在雪域高原的“最可爱的重庆人”。

相关报道:

巴渝初心·情满藏东①|藏家来了重庆好“门巴”

巴渝初心•情满藏东②|藏族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6日6时讯(首席记者 黄宇)“新村太方便了,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广场,应有尽有,我们都陆陆续续搬下来了。”站在昌都市察雅县重庆新村村口,57岁的扎西激动地说。

这是一座崭新的村庄,街道笔直洁净,一栋栋漂亮现代的楼房整齐排列,扎西的新家就在其中。

昌都市察雅县重庆新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进驻昌都三年来,用招商助推产业、用产业助推发展,资金向民生倾斜,项目向民生集中,通过精准扶贫促进民生改善,努力提升系统援藏成效,增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和致富能力,切实推动“输血”援藏向“造血”援藏转变,为昌都产业扶贫留下了重庆印记。

引进规模化龙头企业 彰显招商引资价值

2017年3月,重庆昌都特色产品展示销售平台正式运营;2017年4月,国家生猪交易市场昌都(区域)交易市场与农特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全面建成;2017年5月,重庆三江原生态文化城项目开工。

……

这一连串闪耀昌都的“热点”,是重庆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打出的“组合拳”,助力昌都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工作队要在吸引好资金加强造血功能建设上下功夫,运用市场的力量,把昌都的清洁能源、矿产资源、农特产品、旅游文化等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昌都市委副书记黎勇说,“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运用创新的思维,把招商引资项目建成‘管长远、促发展、富民兴昌’的示范项目。”

龙者新材水泥厂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工作队到昌都后,率先确定了三年内为昌都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亿元的目标。三年来,在历届援藏的基础上,重庆援藏工作队结合重庆实际与昌都产业扶贫的需要,积极主动对接,采取多渠道招商的形式,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加强产业项目积蓄,“招”活一池水。

昌都市君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青稞系列产品,响应援藏工作队的呼吁,在小商品物流园租用了2000㎡生产厂房,并于2018年4月份获批食品生产许可证,正式投产。“目前公司总共有50位员工,其中藏族11位,”公司负责人易川虎介绍,除了向当地群众收购青稞外,每年还通过项目分红的方式,现金反馈给7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他们增收致富。

“以前在家就只能务农,没有固定收入,现在在青稞厂里工作,不仅学习到了技术,收入还能补贴家人。”今年25岁的洛松说,他去年10月应聘到君亲农业公司,现在每个月收入能达到3000元。

易川虎说,随着产品规模的逐渐扩大,目前,该公司已在重庆和北京设立了省(市)级销售办事处,建立成都、重庆、太原、北京、上海、广州为主体的销售网络。

君亲农业生产出的青稞产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三年来,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以昌都市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和优势产业为依托,以在昌渝企为纽带,在对口援昌省市中,率先组建西藏·重庆青年企业家商会,支持渝企在昌都抱团发展,先后举办企业主题交流活动5次,引进15家企业到昌考察,洽谈投资金额近70亿元。

三年来,引进龙者新材、君亲农业等企业在昌注册公司83家,促成各类企业与昌都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100个,签订投资协议83个,实现协议投资137亿元,实际到位投资21.8亿元。

孵化本地特色产业 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昌都畜牧业发展较好,农副产品的质量也普遍很高,这让不少援藏干部都把目光聚焦在第一产业上。但受制于交通不便、人居分散等基础条件,规模化产值始终搞不上来。

察雅县扶贫开发产业园。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以察雅县为例,整个县域幅员8500平方公里,总人口却仅6万人。“这样的条件,本地没有什么消费能力,成熟的市场根本就建不起来。”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察雅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杨鸥犯了愁。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鸥回到重庆南岸区交流时,找到了发展电商的灵感,“跳出本地,把昌都货卖到全国去”。

2018年12月31日,位于察雅县扶贫开发产业园的双创孵化池及电子商务中心正式揭牌。中心涵盖企业孵化、电子商务与易地移民新村、工业园区,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不少附近居民在察雅县扶贫开发产业园内工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同年,入驻产业园的还有一家制作唐卡绘画的企业。企业负责人曲珠是察雅县非遗传承人。“没到产业园以前,我自己在家制作唐卡,没有帮手,效率很低,”曲珠说,为了把唐卡发扬光大,他贷款50多万元,政府扶持10万元,在产业园成立了公司。

为留下这个企业,杨鸥与察雅县人社局多次探讨后,结合群众自身意愿和兴趣爱好,因人、因户、因地施策,多次到产业园开展唐卡绘画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让手艺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公司上班,制作唐卡绘画。

唐卡绘画只是该产业园所服务的项目之一。如今,该产业园已入驻了14家企业,带动300多贫困户就业,产品通过网络电商销售到全国各地,实现产品到产业价值的转换。

制作完成的新产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三年来,援藏工作队将计划内外91.2%的援藏资金投向基层,建设民生项目112个,其中教育项目11个、卫生项目15个、新农村及小康示范村项目9个、产业扶贫项目10个、基础设施项目3个、其他民生项目64个。

三年来,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解决1041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问题;通过实施产业援藏项目,直接解决1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帮助他们精准脱贫,同时可以带动30000人增收致富。2018年,对口帮扶类乌齐县如期实现脱贫;2019年,芒康、察雅县将实现脱贫摘帽。

三年来,援藏工作队通过提升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水平,提高就业稳岗率,让一个个产业项目,一项项“造血”工程,宛如一朵朵象征着幸福的格桑花盛开在昌都大地上。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巴渝初心·情满藏东③|“输血”变“造血”,昌都产业扶贫的重庆印记

2019-06-26 06:00:00 来源:

编前语:

在推动重庆各项事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的征途上,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他们朴素的家国情怀,在高原,倾情用力,与昌都儿女一道,共同践行着党中央的治藏方略,书写着新时代的昌都画卷。

援藏三年来,重庆市221名援藏干部人才,秉持“老西藏精神”和重庆援藏工作队“先做昌都人、再干昌都事,做好昌都人、干好昌都事”的优良传统,推动“输血”援藏向“造血”援藏转变,解决了一批援藏难题,见证着诸多美好变化,涌现了无数先进典型。

本网推出系列报道《巴渝初心·情满藏东》,带你走近这群奋斗在雪域高原的“最可爱的重庆人”。

相关报道:

巴渝初心·情满藏东①|藏家来了重庆好“门巴”

巴渝初心•情满藏东②|藏族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6日6时讯(首席记者 黄宇)“新村太方便了,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广场,应有尽有,我们都陆陆续续搬下来了。”站在昌都市察雅县重庆新村村口,57岁的扎西激动地说。

这是一座崭新的村庄,街道笔直洁净,一栋栋漂亮现代的楼房整齐排列,扎西的新家就在其中。

昌都市察雅县重庆新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进驻昌都三年来,用招商助推产业、用产业助推发展,资金向民生倾斜,项目向民生集中,通过精准扶贫促进民生改善,努力提升系统援藏成效,增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和致富能力,切实推动“输血”援藏向“造血”援藏转变,为昌都产业扶贫留下了重庆印记。

引进规模化龙头企业 彰显招商引资价值

2017年3月,重庆昌都特色产品展示销售平台正式运营;2017年4月,国家生猪交易市场昌都(区域)交易市场与农特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全面建成;2017年5月,重庆三江原生态文化城项目开工。

……

这一连串闪耀昌都的“热点”,是重庆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打出的“组合拳”,助力昌都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工作队要在吸引好资金加强造血功能建设上下功夫,运用市场的力量,把昌都的清洁能源、矿产资源、农特产品、旅游文化等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昌都市委副书记黎勇说,“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运用创新的思维,把招商引资项目建成‘管长远、促发展、富民兴昌’的示范项目。”

龙者新材水泥厂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工作队到昌都后,率先确定了三年内为昌都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亿元的目标。三年来,在历届援藏的基础上,重庆援藏工作队结合重庆实际与昌都产业扶贫的需要,积极主动对接,采取多渠道招商的形式,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加强产业项目积蓄,“招”活一池水。

昌都市君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青稞系列产品,响应援藏工作队的呼吁,在小商品物流园租用了2000㎡生产厂房,并于2018年4月份获批食品生产许可证,正式投产。“目前公司总共有50位员工,其中藏族11位,”公司负责人易川虎介绍,除了向当地群众收购青稞外,每年还通过项目分红的方式,现金反馈给7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他们增收致富。

“以前在家就只能务农,没有固定收入,现在在青稞厂里工作,不仅学习到了技术,收入还能补贴家人。”今年25岁的洛松说,他去年10月应聘到君亲农业公司,现在每个月收入能达到3000元。

易川虎说,随着产品规模的逐渐扩大,目前,该公司已在重庆和北京设立了省(市)级销售办事处,建立成都、重庆、太原、北京、上海、广州为主体的销售网络。

君亲农业生产出的青稞产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三年来,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以昌都市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和优势产业为依托,以在昌渝企为纽带,在对口援昌省市中,率先组建西藏·重庆青年企业家商会,支持渝企在昌都抱团发展,先后举办企业主题交流活动5次,引进15家企业到昌考察,洽谈投资金额近70亿元。

三年来,引进龙者新材、君亲农业等企业在昌注册公司83家,促成各类企业与昌都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100个,签订投资协议83个,实现协议投资137亿元,实际到位投资21.8亿元。

孵化本地特色产业 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昌都畜牧业发展较好,农副产品的质量也普遍很高,这让不少援藏干部都把目光聚焦在第一产业上。但受制于交通不便、人居分散等基础条件,规模化产值始终搞不上来。

察雅县扶贫开发产业园。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以察雅县为例,整个县域幅员8500平方公里,总人口却仅6万人。“这样的条件,本地没有什么消费能力,成熟的市场根本就建不起来。”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察雅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杨鸥犯了愁。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鸥回到重庆南岸区交流时,找到了发展电商的灵感,“跳出本地,把昌都货卖到全国去”。

2018年12月31日,位于察雅县扶贫开发产业园的双创孵化池及电子商务中心正式揭牌。中心涵盖企业孵化、电子商务与易地移民新村、工业园区,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不少附近居民在察雅县扶贫开发产业园内工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同年,入驻产业园的还有一家制作唐卡绘画的企业。企业负责人曲珠是察雅县非遗传承人。“没到产业园以前,我自己在家制作唐卡,没有帮手,效率很低,”曲珠说,为了把唐卡发扬光大,他贷款50多万元,政府扶持10万元,在产业园成立了公司。

为留下这个企业,杨鸥与察雅县人社局多次探讨后,结合群众自身意愿和兴趣爱好,因人、因户、因地施策,多次到产业园开展唐卡绘画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让手艺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公司上班,制作唐卡绘画。

唐卡绘画只是该产业园所服务的项目之一。如今,该产业园已入驻了14家企业,带动300多贫困户就业,产品通过网络电商销售到全国各地,实现产品到产业价值的转换。

制作完成的新产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黄宇 摄

三年来,援藏工作队将计划内外91.2%的援藏资金投向基层,建设民生项目112个,其中教育项目11个、卫生项目15个、新农村及小康示范村项目9个、产业扶贫项目10个、基础设施项目3个、其他民生项目64个。

三年来,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解决1041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问题;通过实施产业援藏项目,直接解决1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帮助他们精准脱贫,同时可以带动30000人增收致富。2018年,对口帮扶类乌齐县如期实现脱贫;2019年,芒康、察雅县将实现脱贫摘帽。

三年来,援藏工作队通过提升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水平,提高就业稳岗率,让一个个产业项目,一项项“造血”工程,宛如一朵朵象征着幸福的格桑花盛开在昌都大地上。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春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