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24孝”看起简单做起难 网友大呼很惭愧 |
“新‘24孝’一共24条,我竟然只做到了一条!一条!它们看着简单,真心不容易啊。”新“24孝”标准一出炉,就成为了网友热议话题。网友“真心大冒险”在两江论坛发帖称,面对新“24孝”,自己觉得很惭愧,平时不细想还不觉得,这一刻才知道为父母做得太少了。
“真心大冒险”这番话引起不少网友的共鸣。记者发现,从8月13日新“24孝”发布到17日,短短4天时间,讨论新“24孝”的新浪微博接近40万条,百度相关搜索结果接近100万个。而在华龙网两江论坛等各大社区,新“24孝”也已成热点话题。
与旧“24孝”中的百里负米、卖身葬父、埋儿奉母等相比,新“24孝”提倡父母子女之间建立平等关系,更加提倡精神层面的丰富而非物质。这24项行为标准究竟有哪些,是否真那么难?我们来看看:
|
|
不同年代人们眼中的新“24孝” |
60、70后: 很多做不到 上有老下有小 工作太忙顾不过来 |
李定国,男,46岁,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工程技术员:很多内容都做不到,出生在60年代的人都不怎么懂网络,更别说教父母上网了。父母的生活很简单,邀请他们一起出席重要活动、去旅行或故地重游,他们也没什么兴趣。
徐玉华,女,43岁,广东东莞某服装厂工人:新“24孝”对60后、70后来说可行性不大,尤其是在农村,许多人外出打工,无法照顾到父母,逢年过节能打个电话或者回家看看就算孝顺了。
李华,男,35岁,汽修工人,家住南岸区渝能国际小区:大多数都不容易做到,因为都需要经济支持。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保障物质上的基本生活就不错了。
方远均,男,40岁,重庆市万州区龙驹中学副校长:很多内容都心有余力不足。有了子女后,与父母交流减少,很多时候不懂父母要什么。工作忙得天昏地暗,确实无暇顾及。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这两代人来说,打电话是最常见的“尽孝”方式,而其余的条款,因为工作和与父母分开居住等关系,都不容易。已经是父母的他们说,明白个中难处,以后也不会要求自己子女做到新“24孝”。
|
80后:刚入社会事业为主 自顾不暇一时无法照顾父母精神需求 |
何小江,女,28岁,家住渝中区七星岗:做到的只有不到一半。工作三年多,买房结婚,生存压力大,自己还照顾不好,更别说好好陪父母了。
陈列,男,24岁,重庆画梦空间策划推广专员:新“24孝”其实都不算难。现在做不好是因为刚入社会,80后都想先自我独立,再孝敬父母。这需要一个过程。
|
90后:父母没要求 天天在一起要做到不难 |
刘楠楠,女,18岁,家住江北区建新东路:新“24孝”有很多创新,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但父母现在宠爱子女,往往不会提出这些要求。不过天天与父母在一起,其实每天都在做。
邓鹏,男,16岁,两江中学高一学生:能做到23项,不过参加父母的活动不容易,因为两代人生活方式还是有区别。比如父母与朋友谈生意、聊家庭,或者交流育儿经,自己参与不了。
记者通过微博、qq群、电话调查多位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发现,30到45岁之间的人,大多因上有老下有小,又是单位顶梁柱,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基本只能做到5项以下;20到30岁之间的人,刚成家立业,事业也在起步阶段,部分人对父母还有一定依赖,能做到9项左右的居多;20岁以下的年轻人,往往都还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是新“24孝”做得最好的。除了要求有较好经济基础才能做到的7项外,其余的都没问题。
|
市老龄委:孝道从重物质到重精神 标准只是参考和引导 |
重庆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宣传教育处处长阎俐说,新“24孝”旨在引导培养年轻人敬老孝亲的意识。
阎俐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有孝心,但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新“24孝”就给了年轻人一些具体提示和参照,引导他们从这些方面去关心父母长辈。随着时代变化,旧“24孝”已经不符合时下人们的生活需求。以前尽孝注重物质赡养,现在更提倡为父母创造多彩的精神生活。对比新旧“24孝”不难发现,尽孝发生了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变,新“24孝”,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产物。
在阎俐看来,要成为一个有孝心的人,不是非得做到这24项不可,只要人们知道要孝敬父母,并且努力践行这种理念就是尽孝。
|
文史学家:新“24孝”是继承,也是创新 |
重庆市社科院文史研究所副所长罗锐华说,旧“24孝”讲究尊卑和等级,是一种封建式的价值观,但不可否认里面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凝练。
新“24孝”继承了旧“24孝”的孝义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它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是一种平等、自由、仁爱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科技在进步,新“24孝”能够引导长辈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它是值得认同的。
人们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提出更符合时代特征的行为标准,完善新“24孝”。
|
传播学专家:尽孝方式很多,根据情况让父母生活得更好就是孝 |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传播学教授段庸生说,许慎《说文解字》里解释“孝”是“从子,子承老也”。孝道的核心内容是晚辈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
孝道是亲情,只有行为与方式认同,即哪些是尽孝,没有标准认同。因此,尽孝的方式有很多,定标准是不科学的,晚辈只要根据实际情况,让父母生活得更好就是尽孝。社会需要的是孝道文化建设,只要人们有尽孝的观念,尽孝自在其中,而不是告诉他们必须做什么。
对于调查显示“年龄越小能做到的越多”这一现象,段庸生认为,或许是因为新“24孝”中的行为标准与90后甚至95后的生活更为密切。社会文化的开放,促使年轻一辈更善于表达对父母的爱,与父母交朋友,说知心话。有人说做不到是因为缺乏沟通,不知道父母要什么。然而有了畅快的交流,要做到这些自然不难。
|
|
虽然难做到 但新标准提醒自己做得太少 |
网友“五月之末”:看到这个新闻,才知道这么多小事都没能为父母做到,满心自责。新“24孝”敲醒了年轻人!
网友“老大也很小”:自己做到的真是很少,。虽然不一定都能做到,但是至少提了个醒,要多关心父母。
网友“丁丁流浪猫”:看了这个,我真的觉得以前妈妈骂我“不孝”,是大实话!羞愧!
网友“yumi-kk”:新“24孝”标准颁布,老妈该开心了,我基本都满足。这些标准大多是我们日常互动的一部分,算是两辈人的甜蜜生活。
网友“菁菁”:想着“新24孝”,昨天回家亲了一下老妈的脸颊,然后她说我每次都这样嗖嗖地冒上来,这么大个人了,还这么粘。然后就训我不找对象。还好新“24孝”没有这个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