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江竹筠

-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

X

从1921到2021,一百年,于世界历史长河不过倏忽一瞬,对历经苦难而凤凰涅槃的中华民族,则非同寻常。

人民在问,时代在问,世界在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回首百年,绕不开重庆这座城。我们从这里可探究其中的“密码”。

近代以来,我们的先辈先贤不断地探索新思想 、新实践。从这里走出了孙中山盛赞“惟蜀有材”的邹容、“拼命趁青春”的饶国梁。一大批青年赴日赴法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重庆的土地上英雄辈出:在法国学习的聂荣臻在思考要敢负天下“无穷之责任”,赵世炎努力“于千辛万苦中杀岀一条血路”,杨闇公要为“继列宁未竟之志而奋斗”,张闻天要“反抗一切压抑青年清新的思想与活跃的行动”,李蔚如、傅烈、刘愿庵、穆青等“以身殉党国”……

这里也曾集结了一群信仰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年轻老师和学生,“重庆的共产主义组织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在这里人们发现了第一份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民主生活会的珍贵记录;中央红军在这里留下了记录长征途中军民鱼水深情的信件手稿;从红岩村曾发出过“为党的任务奋斗到最后一口气”的电报;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参加过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谈判……

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奋斗,同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诗以咏志,文以抒怀。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联合全国党史研究领军人物、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教授及其团队的老中青三代历史学者,推出《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栏目,精选百年党史中的百篇诗文,以全新的视角,揭开一份份珍贵档案背后的尘封往事,解读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其中更有相当一部分为首次公开面世。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风华正茂。

谨以此策划,献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百年,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当党史遇上新媒体将产生何种化学反应?来看这场研讨会上的答案

9月24日下午,“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新媒体传播”——《百年百篇留声复兴之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5日9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黄宇 记者 赵紫东 李华侨)主流媒体该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激活红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党史研究成果又该如何走出书房、走进大众,吸引更多年轻人?9月24日,“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新媒体传播”——《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围绕上述话题,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现场——

思维碰撞观点交流,这些词成为高频词

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信息量大,来自党史研究、新闻学界、媒体单位的专家学者及我市新闻宣传、网信部门有关负责人汇聚一堂,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记者注意到,在研讨中,出现了许多高频词。这些词语背后,凝聚着大家对党史研究成果转化与新媒体传播这一议题的思考与共识。

“创新”——有专家表示,这是一次充满探索和挑战的合作,是一次守正和创新的尝试。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互联网时代为历史研究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天地和新的翅膀。我们既要变,又要有不变。有专家指出,重庆形象在近些年来是一个特大型的现代化城市,但其实重庆还是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这个作品就创新了重庆城市形象的建构。

“融合”——有专家指出,该作品让党史知识的专业性与故事讲述的通俗性融合到一起,让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新媒体传播形成了一场美妙的化学反应;有专家称赞,该作品是媒体融合创新的范本,实现了跨领域团队的融合、传播方式的融合、创作队伍的融合。

还有人获得“启发”——给党史研究带来的启发是:可以通过媒体传播方式,将党的历史细化为非常多的分项来深化落地;给教育界带来的启发是:丰富了高校党史学习新形式,为新闻专业教学提供了新案例,为学术转化提供新路径。

不仅如此,还有人表示看了很多期后,依旧会感动,也有人为作品里的真情点赞;生动、鲜活、接地气,也是专家们对作品的评价。

专家们一致认为,华龙网和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的深度合作,是主流媒体和智库机构跨界融合的成功尝试,为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创造了样本。

回顾——

爆款策划背后:“1+1>2”的效果从何而来

100天、100期、3亿浏览量、2次中宣部阅评表扬……《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为何能实现“现象级”传播、广受各界好评?研讨会主办方的两位负责人进行了揭秘。

重庆华龙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春燕在致辞中介绍,去年下半年开始,华龙网集团就精心谋划与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合作。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聚集了一大批优秀历史学者专家,在重庆历史尤其是党史研究中有着深厚底蕴。近年来,华龙网一直在不断探索新媒体表达方式,此次双方的合作,可谓是珠联璧合,发挥了“1+1>2”的效果。未来,华龙网集团将坚定不移探索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更多中国故事,体现新型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说,传统媒体是好翅膀,但新媒体是大翅膀,飞得更高,更远,更深入,更无时不在。“我们庆幸遇到了华龙网。”周勇说,这次合作是一次充满探索和挑战的合作,是一次守正和创新的尝试。当今的历史学者必须敢于接受时代的挑战,要勇于真心投入探索,在党史研究和传播的思维、手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话语等方面,要不断地创新创造。

寄语——

开拓创新、继续做出好作品发出好声音

在研讨会上,重庆市委网信办主任文天平、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鹏、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洪发表讲话,对《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高度肯定,也期许重庆各家媒体能继续开拓创新,做出好作品,发出好声音。

重庆市委网信办主任文天平说,作品是重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活诠释,是对三个“为什么”的深入解读,是网络传播模式的新样本,是专业媒体与专业智库的强强联手。作品运用网络语言、时代语言、青年语言,对红色经典进行通俗化、接地气的全新演绎,让年轻人“看了就上头”“主动转评赞”。他强调,华龙网集团要总结成果经验,深化与专家智库跨界合作,做好网上舆论传播,积极打造特色品牌,让党的声音更好飞入寻常百姓家。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鹏则用三个词表达了对作品的感受——“现象级”传播、镇版刷屏、深入人心。他说,作品站位高、内容实、手段新,紧扣主题,对文物文献的历史内涵、时代价值进行通俗化、年轻化、网络化解读,实现轻量化、移动化、碎片化的传播。利用新媒体,抢占短视频风口,融入年轻人元素,让党史变得生动、鲜活,没有距离感。他希望主流媒体将新闻策采编发变为融合报道的“竞技场”,以全新理念、技术进步来拓宽报道的思路和途径。

华龙网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转型平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洪认为,《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是一次经典的跨界合作和一个媒体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作品年轻态策划,让党建题材举“重”若“轻”;作品视频化表达,让党建内容由“硬”到“软”;通过全媒体平台,让党建传播化“整”为“零”。作品的成功得益于党史学术专业团队与主流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得益于创作团队遵循了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四个多小时、数十次掌声、二十余位专家畅所欲言。最后,这场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研讨会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网信办、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指导,重庆华龙网集团和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共同主办。其中,致辞环节由重庆华龙网集团总裁、总编辑周秋含主持,研讨环节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主持。

精彩观点摘录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把党的精神传承和弘扬下去

重庆市委网信办主任 文天平

作品充分挖掘了沉淀在巴渝大地的红色资源,成为了重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百年百篇》每一篇都充分展现了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是信仰的结晶、历史的丰碑,彰显的精神力量穿透时空、直抵人心。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李蓉

华龙网和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的合作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为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创造了样本。这给我新的启发:面对新形势,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将党史研究成果转换成媒体产品,传播好党史研究成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 傅德岷

这次能以主创人员身份,以参与作品创作的方式,来重温党的百年历史,倍感骄傲和自豪。党史学习教育是长期的任务,我们还要继续做好研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党的精神传承和弘扬下去。

》》党史研究成果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让党史宣传生动鲜活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鹏

作品站位高、内容实、手段新,紧扣了主题主线,对文物文献的历史内涵、时代价值进行了通俗化、年轻化、网络化的解读,实现了轻量化、移动化、碎片化的传播,也实现了党史研究的权威成果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让党史飞入寻常百姓家。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 管洪

年轻态策划,让党建题材举“重”若“轻”;视频化表达,让党建内容由“硬”到“软”;全媒体平台,让党建传播化“整”为“零”。作品的成功,得益于党史学术专业团队与主流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得益于创作团队遵循了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光明日报重庆记者站站长 张国圣

作品能够成功实现“现象级”传播,离不开专家团队和专业传播。其策采编发真正实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也就是“四全媒体”的要求。作品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理论性、知识性和故事性相结合,具有人性温暖和信仰光芒。

重庆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组长 朱东

创作团队用全新视觉,揭开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解读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出发点。作品以全面融合为出发点,发挥成果转化的最大效能,实现了跨领域团队、创作方式、创作队伍的融合。

》》破解一对多孤独传播模式 形成共情互动

重庆市记协专职副主席 丁道谊

从传播学角度而论,该作品破解了一对多的孤独传播模式,实现了多对多的平衡互换的交互触达,继而形成了共情互动。传播者从被动的“工具客体”变为主动的“责任主体”。

华龙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春燕

龙网与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从2020年深入合作,共同挖掘重庆红色资源。该策划让厚重历史轻量化、移动化、碎片化传播,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党史宣传“动”起来。受到社会各界和宣传部门的认可,入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融媒体验室。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研究员、中共重庆市委网信办政策法规处处长 李文富

《百年百篇》整合“口+客户端+新闻网站+微信+微视频+报纸+期刊+广告屏+展览”等线上线下渠道,贯通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整合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形式优势,建立起覆盖全网的“半熟人”、强关系传播网络,凝聚起强大的传播合力。

》》探索适应互联网传播的新方式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 周勇

重庆历史学者和新闻工作者携手合作,用历史学、文献学、新闻学、影像史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重庆篇章,再现重庆历史上的伟大事件、伟大人物和伟大精神,探索出适应互联网传播新方式。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黄晓东

《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是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集30余年研究精髓,努力打造的文化精品;是我们潜心研究、不断奉献的成果;体现出研究成果推广、转化和互联网传播的新做法;让学者们成为了学术命运共同体。

》》通俗表达,贴近党史贴近城市贴近人民

重庆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原主任 胡大牛

作品以100个小视频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如同100颗珍珠,连成了一串绝美的历史项链,让历史全貌在我们面前得到全面展示。作品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系统性兼具,构架非常精巧,知识点切入得巧妙。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蔡斐

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华龙网集团和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开始就贴近了党史、贴近了城市、贴近了人民。主创团队采用短视频传播形式,让党史知识的专业性与故事讲述的通俗性融合到一起,让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新媒体传播形成了一场美妙的化学反应。

》》通过媒体形式进行教育传播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 颜春龙

华龙网实现了主流媒体对经典、宏大叙事的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党史教育,要通过媒体的形式来进行教育传播不容易。从视频传播来讲,3分钟这种短视频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作品将知识教育、党史教育相结合,能够将教育功能和党史宣传结合在一起,是教育传播的创新典范。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贾安东

作品选取革命先烈,讲解人通过严谨的学术态度,对讲解的时代性、鲜活性进行了充分的把握。从百年前的年轻人到今天的年轻人,形成了非常好的对话效果,尤其在当前党史学习教育环境下,意义非常重大,对校园思想教育有启发。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刘国强

作品丰富了高校党史学习新形式,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提升了课程互动性。为新闻专业教学提供了新案例。作品有很强的实践性、教育性,为新媒体、全媒体、融合媒体发展提供了成功案例。为学术转化提供了新路径。作品是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好案例,是学界和业界的深度合作。

民盟渝中区特园支部特园盟员之家秘书长 马海新

作品最珍贵的就是“专家走到前台”。专家走到前台就意味着要对每一句、每一言负责任,这是非常珍贵的一件事。作品中有不少与统战系统、隐蔽战线的历史史实有着深度关联,可以作为统战学党史的教材。

》》年轻态表达,将信仰和精神传递给当代青年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 罗辑

该作品具有讲述优势,作品的基调与民贴近,很容易产生共情。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党史非常遥远,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摸不着的,该作品精心挖掘了文献背后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让他们的事迹鲜活起来。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 刘婧雨

讲述方式避免了主旋律常有的模式,故事人物的痛苦、悲伤、焦虑无奈还有遗憾都有呈现,形成革命先烈与当代百姓的互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党史的学习研究和传播中。这不仅是一次学术成果的转化,更是党史文化利用新媒体广泛传播的积极典范。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魏华懋

作品贴近年轻群体,传播理念新颖,演讲风格多变,富有吸引力,符合年轻人多样化的审美特点。通过作品,弘扬了革命精神,激发了爱国情怀。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贺铭钰

《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取材于百年党史,无论是人物性格还是故事情怀,都体现出了重庆当地的特色,展现出重庆人民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对抗战历史文化中呈现的红色基因,唤起了重庆人民强烈的自豪感。

100天100期 浏览量3亿!华龙网大型融媒策划“百年百篇”圆满收官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6日12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7月15日,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联手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推出的大型融媒体策划《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推出第100期,圆满收官。自4月6日起,该策划连续推出100天,在各大平台浏览量合计3亿人次,实现了现象级传播,在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人群中引发广泛关注,也获得了党史研究与新闻传播界的高度认可。

精心策划 用历史映照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正是用历史映照现实的融媒体作品。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重庆这片土地上英雄辈出,涌现了大批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一群信仰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以青春和热血,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在法国学习的聂荣臻思考要敢负天下“无穷之责任”,赵世炎努力“于千辛万苦中杀岀一条血路”,杨闇公要为“继列宁未竟之志而奋斗”,张闻天要“反抗一切压抑青年清新的思想与活跃的行动”,李蔚如、傅烈、刘愿庵、穆青等“以身殉国”……

如何讲活这些发生在重庆大地上的党史故事?华龙网与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精心策划,精选民族复兴史中的百篇文献,由一批中青年党史学者进行深入挖掘和通俗解读,讲述文献背后的鲜活人物和尘封往事,追溯革命前辈的生命历程和精神世界,让革命文物在与时代接轨中走近群众。

网友纷纷留言,写下内心深处的感受。

浏览量破3亿 形成现象级传播

策划推出后,迅速形成现象级传播。系列视频不仅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41”集群联盟推送,还在抖音、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广为传播,并被网易、搜狐、腾讯、新浪等媒体转载,线上浏览量突破3亿人次。视频在重庆各市级机关单位、政府办事大厅、街道社区的上千块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数字屏播放,还走进了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课堂,线下触达人群超五百万。

除了覆盖面广,系列视频还在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人群中引发了热烈而深刻的反响。在网络平台上,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自己内心的触动。网友“zhangming”说:“前人镌刻了历史的辉煌,吾辈将为祖国的脊梁,一代代传下接力棒,执笔书写未来华章。”

网友“下个名字一定更好听”说:“请先辈放心,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人将创造更多佳绩!”

网友“miss好多鱼”表示:“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迎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我们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都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系列视频走进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业界高度评价 探索党史宣传教育新路径

除了网友点赞,学界和业界也对《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给予高度评价。

重庆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潘勇一直致力于党的理论传播,他在观看《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系列视频后深感震撼。“节目的内容既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让人了解到更多的历史故事,又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通过一个个片段,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的强烈历史担当、为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潘勇表示,节目的形式还很新颖,用短视频配文字的方式在网上传播,切合了人们喜欢网上阅读、视频阅读的趋势,吸引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关注。

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的核心期刊《传媒》公众号刊登文章点赞:“这一策划,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党史宣传‘动’起来”。中国记协公众号刊文探讨,《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为何圈了那么多年轻粉。这些文章均指出,该策划注重融媒体表达,将厚重的历史轻量化、移动化、碎片化传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符合大众阅读习惯的党史宣传教育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中,作为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的献礼产品代表,《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还作为重庆唯一作品,入驻新闻中心融媒体体验室,中外记者纷纷前来“打卡”,赞不绝口。

据悉,为进一步做好做“活”百年党史宣传,交流总结党史宣传精品经验,凝聚百年奋进力量,华龙网还将联合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召开专题研讨会。届时,全国党史研究、新闻宣传领域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党史研究成果实现更好转化,并借助新媒体的“翅膀”,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写在结尾的话

《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正式收官了,在此,华龙网采编制作团队衷心感谢读者这100天来的陪伴,也感谢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专家团队半年来的辛苦付出。

这100天,是坚守,也是铭记。

这100天,有感动,更有激励。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让我们一起踏上新的征程,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党史原来这么燃!华龙网“百年百篇”栏目引发热烈反响

华龙网推出的《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重磅策划。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6日6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记者 秦思思 实习生 梁浩楠)“那个年代的青春如此热血,真没想到,党史也可以这么燃!”4月6日起,由华龙网推出的《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重磅策划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引发热烈反响。年轻网友们纷纷表示,栏目刷新了自己对百年党史的认知。截至目前,该栏目已推出10期,线上浏览量突破1000万。不少专家学者点赞栏目“非常有意义”。

重磅策划——

精选百年百篇诗文,讲述“那年那月那青春”

那年那月,在法国学习的聂荣臻思考要敢负天下“无穷之责任”,赵世炎努力“于千辛万苦中杀岀一条血路”,杨闇公要为“继列宁未竟之志而奋斗”,张闻天要“反抗一切压抑青年清新的思想与活跃的行动”,李蔚如、傅烈、刘愿庵、穆青等“以身殉党国”……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重庆这片土地上英雄辈出,这里也集结了一群信仰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年轻老师和学生,他们以青春和热血,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联合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推出《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重磅策划,邀请全国党史研究领军人物、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及其团队的老中青三代历史学者,精选百年党史中的百篇诗文,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一份份珍贵档案背后的尘封往事,解读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经过前期精心策划与打磨,栏目于4月6日起开始推出,每日1期,持续100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截至发稿,本栏目已推出10期,陆续讲述了邹容、吴玉章、杨庶堪、饶国梁等革命先烈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栏目推出后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41”集群联盟推送,还在抖音、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广为传播,并被网易、搜狐、腾讯、新浪等媒体转载,线上浏览量突破1000万。系列视频在全市市级机关单位、政府办事大厅、街道社区的上千块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数字屏播放,还走进了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课堂,线下触达人群超百万。

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的大一学生上课认真聆听邹容的故事。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引发青年热议——

“真正的觉醒年代” “我辈楷模!”

“好热血!邹容写《革命军》时,连20岁都不到,几乎跟我们同龄!”“讲得真好!老师,我刚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没想到那里面的故事离我们这么近!”“下次可不可以给我们多分享一些其他人物的故事?”4月13日晚上,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课后,一群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向授课教师谢丹抒发着自己的感想。

原来,他们是预防医学本科和康复本科大一新生,在当晚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谢丹在讲到“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时,和大家分享了《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中邹容的故事。

谢丹没想到,学生们对那个年月这么感兴趣,“以前,孩子们对许多革命先辈认识不深,通过这个栏目,对他们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重庆是座英雄的城市’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大四学生刘小渝是在朋友圈看到视频栏目的,让她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吴玉章。“年仅25岁的他为寻求救国图强的道路,不惜变卖家产,远渡日本学习新思想,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刘小渝说,自己也是一名青年党员,也要敢于担当,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自己的奉献,哪怕再微小,也值得。

田宇在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读研究生三年级,他觉得,百年前的青年们年纪轻轻就投身革命,奋勇争先、不惧生死,是新时代青年的楷模。他表示,往后要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在学、思、悟、践中练就过硬本领,传播党的理念,讲好党的故事。

“痛心伤黎首,拼命趁青春。”这是饶国梁在21岁结婚时写下的诗,也成了他短暂人生的写照。在看了饶国梁的故事后,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一学生邓国钰深受触动,久久不能平静。“就算抛头颅、洒热血,他也要喊出‘求仁得仁,死何憾焉’。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宁的中国、走在坚定自信的道路上,又有什么理由不为之奋斗呢?”邓国钰说。

业界专家点赞——

“栏目以小见大,极具时代意义”

不仅在青年学子中引发热议,在党史研究专家眼里,《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栏目蕴含的意义也十分深刻。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侯晋雄认为,该栏目有四大特点。

首先是主题聚焦。紧扣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从学习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其次,栏目很有地方特色。百年来,重庆英雄辈出,从重庆这座城市,探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很有意义。再次,栏目视角独特,坚持“诗以咏志”,从百年党史中选出百篇诗文,揭开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里的尘封往事,其中有一些是不为人熟知的,具有普及意义。此外,栏目体现“以小见大”,从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挖掘和折射出一个党、一部史、一部志,再现了我们党走到今天的艰难不易、百年奋斗的深刻内涵,有着宝贵的时代价值。

“第1期讲述邹容的故事,就让我眼前一亮。大家都知道,重庆有一条邹容路,对邹容印象比较深。他的事迹也很感人,让重庆人很有自豪感。”重庆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蔡文华说,每期视频几乎都在5分钟左右,简短精炼。而且讲述方式通俗、活泼、接地气,既再现了重庆地方革命人物的事迹,又很有吸引力。

“以百年党史为主线,同时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发展脉络,视野开阔,展现了重庆革命先驱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也从全局讲清楚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蔡文华表示,他非常期待后续的栏目。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百年之问,时代作答。追根溯源,绕不开重庆这座城。

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奋斗,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联合全国党史研究领军人物、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教授及其团队,推出《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栏目,揭开一份份珍贵档案背后的尘封往事,解读其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谨以此策划,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1939年,周恩来与爱国将领蒋光鼐在重庆曾家岩渔村

抗战时期的林森路

中共中央南方局主要负责人在重庆红岩村

1929年10月12日重庆大学开课典礼

赵世炎上海演讲

陶行知在古圣寺向育才学生发放国际友人赠送的物品

请选择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重庆的土地上英雄辈出

聂荣臻在思考要敢负天下“无穷之责任”

赵世炎努力“于千辛万苦中杀岀一条血路”

杨闇公要为“继列宁未竟之志而奋斗”

张闻天要“反抗一切压抑青年清新的思想与活跃的行动”

李蔚如、傅烈、刘愿庵、穆青等“以身殉党国”……

假如可以穿越时光,你想与谁对话?